一种防振圈及电机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0218发布日期:2023-10-28 15:01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振圈及电机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机,特别涉及一种防振圈及电机总成。


背景技术:

1、电机作为一种常用的动力装置,常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如工业生产中,电机常作为驱动力来源带动生产设备的运转;而生活中,电机可应用于电风扇、空调和洗衣机等各种家用电器上。

2、例如,在空调中,电机可为空调叶片的摆动及空调送风等动作提供驱动。而电机由于其内的转子旋转,因此电机常会发生振动。现如今常在电机上设置胶圈,以起到减震从而减小噪音的作用。

3、但是防振圈一般采用橡胶材质,其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因此防振圈较难安装至正确的位置上,从而影响到电机在相应设备或者家用电器中安装位置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电机或有关设备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防振圈,旨在提高防振圈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振圈,所述防振圈包括:

3、防振体和安装圈,所述防振体连接所述安装圈的其中一个圈面,所述防振体和/或所述安装圈上设有标识结构;

4、防转限位部,所述防转限位部设置在所述防振体和/或所述安装圈的边缘上。

5、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标识结构配置为至少一个标识字符。

6、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标识结构配置为至少一个设于所述防振体的背离所述安装圈的表面的标识字符。

7、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标识字符包括沿所述防振体的周向排布的至少两个字符,相邻两所述字符之间设有间隙。

8、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字符配置为文字、字母、符号或数字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9、所述字符为涂层式字符、凸起式字符和凹槽式字符中的一种或多种。

10、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字符配置为“o”、“t”、“w”、“m”或“!”。

11、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标识结构配置为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安装圈的外边缘的标识缺口和/或标识凸起。

12、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标识结构配置为至少一个设于所述防振体的背离所述安装圈的表面的标识圈。

13、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标识结构配置为沿所述防振体的径向排列的多个标识圈;和/或

14、所述标识圈配置为圈形涂层标记、圈形凸起或圈形凹槽中的至少一种。

15、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振体呈圈状设置,所述安装圈与所述防振体同轴设置。

16、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圈的外径大于所述防振体的外径,所述安装圈的内径不大于所述防振体的外径,且不小于所述防振体的内径。

17、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转限位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防振体和/或所述安装圈相对两侧边缘上的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与所述防振体的外周面和所述安装圈的靠近所述防振体的侧面连接,且所述限位凸部至少部分径向突出于所述安装圈。

18、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部的截面积由远离所述防振体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

19、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部在所述防振体的轴向方向上的最大厚度不大于所述防振体与所述安装圈的厚度之和。

20、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相邻两限位凸部之间设置有防滑凸筋。

21、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滑凸筋设置在所述防振体的外周面上,且所述防滑凸筋沿所述防振体的轴向延伸。

22、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圈的轴向厚度小于所述防振体的轴向厚度。

23、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圈与所述防振体的径向厚度的比值为1:(2~6)。

24、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圈的轴向截面呈矩形设置。

25、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圈与所述防振体为橡胶或硅胶材质。

26、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圈、防振体及防转限位部一体成型。

2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机总成,包括电机和上述防振圈;其中,所述防振圈安装于所述电机的端部。

2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防振圈上设置的标识结构,使得防振圈在安装过程中可以更加明显地显示出其目前所处的具体位置及角度等信息,从而提高了防振圈在安装过程中的准确程度。具体来说,在家用电器中,一般包括壳体和安装于该壳体内的电机,电机上都开设有用于放置电线的定位部,壳体上则开设有限位配合部;当标识结构与定位部相对时,防振圈将确定其安装位置,即简化了防振圈将与限位配合部的配合过程,保障了防振圈的安装;另外,当标识结构与定位部相对时,防转限位部也将与限位配合部相配合,防转限位部与标识结构的配合将进一步保障防振圈的正确安装,使得安装过程中电机限位于壳体的同时,防振圈将处于正确的安装位置上;另外,标识结构与防转限位部的配合将便于安装人员对防振圈进行安装,进而提高了防振圈的安装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圈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结构配置为至少一个标识字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结构配置为至少一个设于所述防振体的背离所述安装圈的表面的标识字符。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字符包括沿所述防振体的周向排布的至少两个字符,相邻两所述字符之间设有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字符配置为文字、字母、符号或数字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字符配置为“o”、“t”、“w”、“m”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结构配置为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安装圈的外边缘的标识缺口和/或标识凸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结构配置为至少一个设于所述防振体的背离所述安装圈的表面的标识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结构配置为沿所述防振体的径向排列的多个标识圈;和/或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体呈圈状设置,所述安装圈与所述防振体同轴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圈的外径大于所述防振体的外径,所述安装圈的内径不大于所述防振体的外径,且不小于所述防振体的内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限位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防振体和/或所述安装圈相对两侧边缘上的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与所述防振体的外周面和所述安装圈的靠近所述防振体的侧面连接,且所述限位凸部至少部分径向突出于所述安装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部的截面积由远离所述防振体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部在所述防振体的轴向方向上的最大厚度不大于所述防振体与所述安装圈的厚度之和。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相邻两限位凸部之间设置有防滑凸筋。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凸筋设置在所述防振体的外周面上,且所述防滑凸筋沿所述防振体的轴向延伸。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圈的轴向厚度小于所述防振体的轴向厚度。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圈与所述防振体的径向厚度的比值为1/6~1/2。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圈的轴向截面呈矩形设置。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圈与所述防振体为橡胶或硅胶材质。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圈、防振体及防转限位部一体成型。

22.一种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及如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中所述的防振圈;其中,所述防振圈安装于所述电机的端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防振圈及电机总成,所述防振圈包括:防振体和安装圈,所述防振体连接所述安装圈的其中一个圈面,所述防振体和/或所述安装圈上设有标识结构;和防转限位部,所述防转限位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防振体和/或所述安装圈相对两侧边缘上的限位凸部,所述标识结构的至少部分设于两所述限位凸部之间。本技术技术方案使得防振圈在安装过程中更容易显示其位置,从而提高了防振圈的安装准确率。

技术研发人员:周佳宏,何冠呈,许建澎,梁奕添,岑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