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48521发布日期:2023-10-25 18:2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驱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汽车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汽车驾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纯电车通常将电机轴与输入轴分别用两个轴承来支承,四个轴承保证电机轴与输入轴更加稳定的传输动力。但是四轴承结构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也会产生加工误差,导致轴心误差,从而影响整个传动装置的动力性能。

2、公开号为cn211641805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纯电动一体化动力总成输入轴连接结构,采用三轴承结构支承电机轴和输入轴,但是电机轴延伸进输入轴轴孔内的花键段和间隙配合段设置太长,不仅浪费材料,也会造成组装困难;同时,电机轴与输入轴传输动力时会产生轴向窜动,电机轴会与后端盖发生硬碰撞,导致撞击噪声,撞击不仅影响传动装置使用寿命,也会影响驾驶体验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种节约成本、降低噪音、使用寿命长的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解决电驱动工作中电机轴因轴向窜动而造成碰撞、干涉、噪声大,从而影响使用寿命和驾驶体验感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左箱体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壳体与电机的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箱的右箱体与左箱体固定连接,齿轮箱的输入轴与电机轴花键配合连接,所述输入轴为空心轴,该空心轴的轴孔内设有内花键,所述输入轴右端通过第一轴承支承于右箱体上,输入轴左端通过第二轴承支承于左箱体上,所述电机轴右端延伸出电机壳体插入输入轴的轴孔中,延伸端设置外花键与输入轴形成花键配合,所述电机轴与左箱体之间设置油封,所述电机轴左端延伸出电机壳体由第三轴承支承于后端盖上,所述电机轴左端套有一波形弹簧,所述波形弹簧位于第三轴承与后端盖之间。

3、所述电机轴上设置一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右侧为逐级递减的阶梯轴,限位凸缘左侧为一光滑段,该光滑段的圆周面轴向设有一条形键槽,所述条形键槽与电机的转子上设置的键配合形成连接,所述光滑段上套有一压环,所述压环位于转子左侧,所述压环、限位凸缘用于轴向固定转子。

4、所述电机轴位于第三轴承与波形弹簧之间的位置设置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安装轴用挡圈用于第三轴承内圈的限位。

5、所述电机轴上套有一环形垫片,所述环形垫片位于波形弹簧与后端盖之间。

6、所述环形垫片采用45号钢制成。

7、所述第三轴承外圆周面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调整第三轴承与后端盖之间的装配间隙。

8、所述密封槽的数量为两个。

9、所述电机壳体与电机的定子过盈配合,所述定子与转子间隙配合。

10、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对输入轴形成轴向限位,外圈对右箱体形成轴向限位,所述第二轴承内圈对输入轴轴向限位,外圈对左箱体轴向限位。

11、所述右箱体与输入轴、第一轴承之间设置调整卡圈。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左箱体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壳体与电机的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箱的右箱体与左箱体固定连接,齿轮箱的输入轴与电机轴花键配合连接,所述输入轴为空心轴,该空心轴的轴孔内设有内花键,所述输入轴右端通过第一轴承支承于右箱体上,输入轴左端通过第二轴承支承于左箱体上,所述电机轴右端延伸出电机壳体插入输入轴的轴孔中,延伸端设置外花键与输入轴形成花键配合,所述电机轴与左箱体之间设置油封,所述电机轴左端延伸出电机壳体由第三轴承支承于后端盖上,所述电机轴左端套有一波形弹簧,所述波形弹簧位于第三轴承与后端盖之间。输入轴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支承在齿轮箱的右箱体和左箱体上,电机轴一端插入输入轴中形成支承另一端通过第三轴承支承在后端盖上同时两端形成轴向限位,利用三个轴承完成电机轴、输入轴的支承和轴向限位,降低电驱动装置的制造成本;利用油封对左箱体、输入轴与电机轴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止齿轮箱内的油或杂质进入电机,造成电机损坏;利用波形弹簧减缓电机轴轴向窜动的冲击力,避免电机轴与后端盖直接接触或产生干涉,防止电机轴磨损后端盖,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同时避免碰撞时产生噪音,影响驾驶体验。

13、所述电机轴上设置一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右侧为逐级递减的阶梯轴,限位凸缘左侧为一光滑段,该光滑段的圆周面轴向设有一条形键槽,所述条形键槽与电机的转子上设置的键配合形成连接,所述光滑段上套有一压环,所述压环位于转子左侧,所述压环、限位凸缘用于轴向固定转子,防止转子与电机轴发生轴向位移,影响动力传递。

14、所述电机轴位于第三轴承与波形弹簧之间的位置设置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安装轴用挡圈用于第三轴承内圈的限位,防止第三轴承发生位移或滑动。

15、所述电机轴上套有一环形垫片,所述环形垫片位于波形弹簧与后端盖之间,防止波形弹簧与后端盖发生摩擦干涉,避免产生噪音;同时环形垫片采用45号钢制成,比后端盖一般采用的铝合金材料更耐磨,避免波形弹簧对后端盖造成磨损,影响使用寿命。

16、所述第三轴承外圆周面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调整第三轴承与后端盖之间的装配间隙,防止第三轴承跑圈而磨损第三轴承的轴承孔。

17、所述密封槽的数量为两个。

18、所述电机壳体与电机的定子过盈配合,所述定子与转子间隙配合,组成电驱装置的动力来源。

19、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对输入轴形成轴向限位,外圈对右箱体形成轴向限位,所述第二轴承内圈对输入轴轴向限位,外圈对左箱体轴向限位,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对输入轴和左、右箱体形成轴向限位,避免输入轴发生轴向位移,影响动力传递。

20、所述右箱体与输入轴、第一轴承之间设置调整卡圈,用于调整输入轴总成的轴向间隙。

21、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通过三个轴承形成支承,降低电驱动生产成本,通过波形弹簧减缓电机轴与输入轴轴向窜动的冲击力,避免电机轴与后端盖直接接触或产生干涉,减小电机震动、减小噪音,有利于电机平稳运行,提升驾驶体验感。

2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左箱体(12)与电机壳体(6)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壳体(6)与电机的后端盖(1)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箱的右箱体(15)与左箱体(12)固定连接,齿轮箱的输入轴(11)与电机轴(9)花键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11)为空心轴,该空心轴的轴孔内设有内花键,所述输入轴(11)右端通过第一轴承(13)支承于右箱体(15)上,输入轴(11)左端通过第二轴承(10)支承于左箱体(12)上,所述电机轴(9)右端延伸出电机壳体(6)插入输入轴(11)的轴孔中,延伸端设置外花键与输入轴(11)形成花键配合,所述电机轴(9)与左箱体(12)之间设置油封(16),所述电机轴(9)左端延伸出电机壳体(6)由第三轴承(5)支承于后端盖(1)上,所述电机轴(9)左端套有一波形弹簧(3),所述波形弹簧(3)位于第三轴承(5)与后端盖(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9)上设置一限位凸缘(91),所述限位凸缘(91)右侧为逐级递减的阶梯轴,限位凸缘(91)左侧为一光滑段,该光滑段的圆周面轴向设有一条形键槽(92),所述条形键槽(92)与电机的转子(8)上设置的键配合形成连接,所述光滑段上套有一压环(19),所述压环(19)位于转子(8)左侧,所述压环(19)、限位凸缘(91)用于轴向固定转子(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9)位于第三轴承(5)与波形弹簧(3)之间的位置设置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安装轴用挡圈(4)用于第三轴承(5)内圈的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9)上套有一环形垫片(2),所述环形垫片(2)位于波形弹簧(3)与后端盖(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垫片(2)采用45号钢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轴承(5)外圆周面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放置密封圈(5-1),所述密封圈(5-1)所述密封圈用于调整第三轴承(5)与后端盖(1)之间的装配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的数量为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6)与电机的定子(7)过盈配合,所述定子(7)与转子(8)间隙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13)的内圈对输入轴(11)形成轴向限位,外圈对右箱体(15)形成轴向限位,所述第二轴承(10)内圈对输入轴(11)轴向限位,外圈对左箱体(12)轴向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箱体(15)与输入轴(11)、第一轴承(13)之间设置调整卡圈(14)。


技术总结
一种电动车的电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左箱体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壳体与电机的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箱的右箱体与左箱体固定连接,齿轮箱的输入轴与电机轴花键配合连接,所述输入轴为空心轴,该空心轴的轴孔内设有内花键,所述输入轴右端通过第一轴承支承于右箱体上,输入轴左端通过第二轴承支承于左箱体上,所述电机轴右端延伸出电机壳体插入输入轴的轴孔中,延伸端设置外花键与输入轴形成花键配合,所述电机轴与左箱体之间设置油封,所述电机轴左端延伸出电机壳体由第三轴承支承于后端盖上,所述电机轴左端套有一波形弹簧,所述波形弹簧位于第三轴承与后端盖之间。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豪,林权,夏丽华,孙宇,李小粉,李亚娟,张永顺,刘涛,李柏林,左进,胡佳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