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装置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31888发布日期:2024-03-06 16:46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流装置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伏,尤其涉及一种引流装置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1、新能源的开发是当今能源领域主要的发展方向,由于太阳能具有无污染、无地域性限制的优点,因此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新能源的重点研究方向,通过太阳能组件发电成为当今人们使用太阳能的一种主要方式。

2、光伏建筑一体化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由于光伏组件与建筑结合不需要额外的占用地面空间,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以小倾角(5度以内)方式安装在工业厂房的顶部,原有的工业厂房屋顶,不仅可以通过光伏组件提供电能,同时还可以减少厂房的建设费用和维护成本。

3、如图1所示,为了对光伏组件进行保护和进一步的加固,现有技术中会在太阳能板件1的四周安装边框2,边框2的高度会比太阳能板件1中上表面玻璃高出2-3mm,但是大多厂房屋顶的倾斜度比较小,导致一旦遇到下雨天,雨水在边框2的阻挡下,便会聚积在太阳能板件1上表面的玻璃上,雨水长期无法排出并且伴随空气中灰尘的掉落,带有灰尘泥土积水最终会在太阳能板的上表面形成积灰,对太阳能板件1上表面玻璃造成遮挡,影响太阳能板的发电量,还会引发光伏组件产生热斑反应,造成光伏组件的发电量下降,甚至存在光伏组件损坏或者烧毁的风险。

4、因此,亟需一种引流装置及光伏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装置及光伏组件,以解决太能板件与边框上表面之间存在积水,导致最终形成积灰,对太阳能板件1上表面玻璃造成遮挡,造成光伏组件发电量低,甚至引发光伏组件产生热斑效应,造成光伏组件烧毁的技术问题。

2、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引流装置,用于对光伏组件中太阳能板件和边框之间的积水进行引流,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引流板,所述引流板被配置为覆盖于所述边框的上表面,且一端伸入所述边框内侧,另一端沿第一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到所述边框外部,所述引流板伸入所述边框内侧的一端设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弧度与所述边框端部的弧度一致,所述弯曲部的底部被配置为与所述太阳能板件的上表面相抵接;

4、所述引流板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沿第一方向贯通延伸的导引柱,至少部分所述导引柱的底部与所述边框上表面相抵接,相邻两个所述导引柱之间通过拱起部连接,每个所述拱起部和其两侧的所述导引柱共同形成一个导引槽,所述导引槽的槽口设于所述弯曲部的底部,所述拱起部包括相互连接的高拱起部和低拱起部,所述导引槽由所述高拱起部与所述边框上表面之间形成的导水槽,和所述低拱起部与所述边框上表面之间形成的引水槽组成。

5、作为引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位于所述引流板中间区域的所述导引柱底部与所述边框上表面相抵接,所述拱起部的中间为高拱起部,两侧均为低拱起部,所述高拱起部为圆弧状结构或台阶状结构。

6、作为引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流板沿第二方向的边缘还设有溢胶槽。

7、作为引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位于所述引流板边缘区域的所述导引柱的底部与所述边框上表面存在空隙,所述拱起部的中间为高拱起部,一侧为低拱起部,另一侧通过所述空隙与所述溢胶槽连通。

8、作为引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位于所述引流板中间区域的所述导引柱的底面与所述边框上表面之间通过硅胶或胶水粘贴。

9、作为引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低拱起部与边框上表面的间隙高度为1.5-5mm;和/或所述高拱起部与边框上表面的高度为4-8mm。

10、作为引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流板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边框沿第一方向的长度。

11、作为引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引柱底部形状为圆弧形或矩形。

12、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板件和边框,所述边框安装在太阳能板件的边缘,并高出太阳能板件的上表面,还包括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的引流板贴合覆盖于所述边框的上表面,所述弯曲部的底部与所述太阳能板件的上表面相抵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装置及光伏组件,通过将引流板伸入边框内侧的一端设置弯曲部,且弯曲部弧度与边框弧度一致,实现引流板贴合覆盖于边框上表面;将导引槽的槽口设于弯曲部的底部,且部分导引柱底面抵接于边框上表面,导引槽与边框上表面之间便会形成排出积水的通道,同时光伏组件以小倾角的方式安装在工业厂房的屋顶,具备一定倾斜角度,因此导引槽与边框上表面形成的排水通道处于向下倾斜状态,如此使得排水通道进水端的水位高,且压强大,随着积水充满排水通道,以此形成虹吸作用,同时借助积水的张力,便可使积水沿着形成的通道排出。并且由于导水槽的槽深大于所述引水槽,大部分积水可经导水槽排出,剩余小部分积水会在毛细原理的作用下流至引水槽,经引水槽进一步排出,通过导水槽与引水槽共同作用,便可实现将积水完全排出,避免光伏组件产生热斑反应,导致光伏组件损坏;而且由于导水槽与引水槽相连通,当大部分积水通过导水槽排出时,还能对引水槽起到冲刷作用,避免引水槽发生堵塞。



技术特征:

1.一种引流装置,用于对光伏组件中太阳能板件(1)和边框(2)之间的积水进行引流,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引流板(3),所述引流板(3)被配置为覆盖于所述边框(2)的上表面,且一端伸入所述边框(2)内侧,另一端沿第一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到所述边框(2)外部,所述引流板(3)伸入所述边框(2)内侧的一端设有弯曲部(31),所述弯曲部(31)的弯曲弧度与所述边框(2)端部的弧度一致,所述弯曲部(31)的底部被配置为与所述太阳能板件(1)的上表面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引流板(3)中间区域的所述导引柱(33)底部与所述边框(2)上表面相抵接,所述拱起部(320)的中间为高拱起部(322),两侧均为低拱起部(323),所述高拱起部(322)为圆弧状结构或台阶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3)沿第二方向的边缘还设有溢胶槽(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引流板(3)边缘区域的所述导引柱(33)的底部与所述边框(2)上表面之间存在空隙,所述拱起部(320)的中间为高拱起部(322),一侧为低拱起部(323),另一侧通过所述空隙与所述溢胶槽(3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引流板(3)中间区域的所述导引柱(33)底面与所述边框(2)上表面之间通过硅胶或胶水粘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拱起部(323)与边框(2)上表面的间隙高度为1.5-5mm;和/或所述高拱起部(322)与边框(2)上表面的高度为4-8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3)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边框(2)沿第一方向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柱(33)底部形状为圆弧形或矩形。

9.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板件(1)和边框(2),所述边框(2)安装在太阳能板件(1)的边缘,并高出太阳能板件(1)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的引流板(3)贴合覆盖于所述边框(2)的上表面,所述弯曲部(31)的底部与所述太阳能板件(1)的上表面相抵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引流装置及光伏组件,引流装置具体为引流板,引流板沿第一方向一端设有弯曲部,弯曲部弧度与边框弧度一致,弯曲部底部与太阳能板件上表面抵接,引流板上间隔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引柱,部分导引柱底部与边框上表面抵接,相邻两个导引柱之间经拱起部连接,每个拱起部和其两侧的导引柱共同形成一个导引槽,导引槽槽口设于弯曲部底部,导引槽包括相连接的高拱起部和低拱起部,高拱起部与边框上表面形成导水槽,低拱起部与边框上表面形成引水槽。本技术通过在引流板前端设弯曲部将引流板与边框贴合,导引槽设为相连接的高拱起部和低拱起部,形成导水槽和引水槽,排出光伏组件表面积水。

技术研发人员:张雨军,张国明,陶爱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携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0
技术公布日:2024/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