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柜进出线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60266发布日期:2023-10-06 15:36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柜进出线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配电柜,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电柜进出线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1、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目前传统的配电柜的进出线大多都是直接从配电柜的底部或侧壁线孔引入,若是不对线孔进行完全封堵,则在阴雨天气中,空气中的风若是将雨水从线孔吹入配电柜内部,则会导致配电柜内部设备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不对线孔进行完全封堵,则雨水从线孔进入配电柜内部,则会导致配电柜内部设备短路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电柜进出线密封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配电柜进出线密封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配电柜进出线密封结构,包括柜体板、固定筒和挡盘,所述柜体板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筒活动贯穿通孔,所述挡盘焊接在固定筒的一端,所述固定筒中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固定筒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筒的内部填充有防火泥,所述固定筒一端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外螺纹环,所述第一外螺纹环的外表面螺纹套设有内螺纹帽,所述内螺纹帽的内侧壁粘接有抵触块,所述抵触块活动插接在固定筒的内部,所述抵触块的一侧、挡盘的一侧和内螺纹帽的一侧均开设有线孔。

4、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由第二外螺纹环、八角螺母和抵触环组成,所述第二外螺纹环固定套设在固定筒中部的外表面,所述八角螺母螺纹套设在第二外螺纹环的外表面,所述抵触环粘接在八角螺母的一侧,所述抵触环的一侧与柜体板的一侧抵触。

5、优选的,所述固定筒另一端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两侧分别与挡盘的一侧和柜体板的另一侧抵触。

6、优选的,所述内螺纹帽的外表面焊接有两个拨动杆,两个所述拨动杆的外表面均固定套设有海绵套。

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将电线依次贯穿挡盘、抵触块和内螺纹帽,同时将防火泥填充在固定筒的内部,并将内螺纹帽螺纹套设在第一外螺纹环的外表面,同时内螺纹帽进行旋转,使得内螺纹帽在旋转时推动抵触块朝着挡盘的方向移动,并对防火泥进行挤压变形,进而对固定筒与电线之间的缝隙处进行填充,这样则可将柜体板穿线处进行密封。



技术特征:

1.一种配电柜进出线密封结构,包括柜体板(1)、固定筒(2)和挡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板(1)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筒(2)活动贯穿通孔,所述挡盘(3)焊接在固定筒(2)的一端,所述固定筒(2)中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固定筒(2)的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筒(2)的内部填充有防火泥(51),所述固定筒(2)一端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外螺纹环(52),所述第一外螺纹环(52)的外表面螺纹套设有内螺纹帽(53),所述内螺纹帽(53)的内侧壁粘接有抵触块(54),所述抵触块(54)活动插接在固定筒(2)的内部,所述抵触块(54)的一侧、挡盘(3)的一侧和内螺纹帽(53)的一侧均开设有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柜进出线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由第二外螺纹环(41)、八角螺母(42)和抵触环(43)组成,所述第二外螺纹环(41)固定套设在固定筒(2)中部的外表面,所述八角螺母(42)螺纹套设在第二外螺纹环(41)的外表面,所述抵触环(43)粘接在八角螺母(42)的一侧,所述抵触环(43)的一侧与柜体板(1)的一侧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柜进出线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2)另一端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橡胶圈(6),所述橡胶圈(6)的两侧分别与挡盘(3)的一侧和柜体板(1)的另一侧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柜进出线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帽(53)的外表面焊接有两个拨动杆(55),两个所述拨动杆(55)的外表面均固定套设有海绵套。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配电柜进出线密封结构,包括柜体板、固定筒和挡盘,柜体板的一侧开设有通孔,固定筒活动贯穿通孔,挡盘焊接在固定筒的一端,固定筒中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固定筒的固定组件,固定筒的内部填充有防火泥,固定筒一端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外螺纹环。本方案通过将电线依次贯穿挡盘、抵触块和内螺纹帽,同时将防火泥填充在固定筒的内部,并将内螺纹帽螺纹套设在第一外螺纹环的外表面,同时内螺纹帽进行旋转,使得内螺纹帽在旋转时推动抵触块朝着挡盘的方向移动,并对防火泥进行挤压变形,进而对固定筒与电线之间的缝隙处进行填充。

技术研发人员:朱广辉,宋贝贝,张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格瑞杰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