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充电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5513发布日期:2023-09-07 23:40阅读:21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充电座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充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充电座。


背景技术:

1、电池包是目前各类可移动装置或手持工具中常用的供电部件,电池包充电座则是用于对电池包进行充电的装置,目前市面上的电池包充电座包括壳体组件以及固定在壳体组件内部的电路板;壳体组件包括相互固定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供电池包由上至下插入的插槽,插槽的下端固定有导电插片组,导电插片组的一端用于与电池包配合插接以实现对电池包的充电,导电插片组的另一端通过导线组与电路板电连接;在上述电池包充电座使用时,电池包充电座只能放置在台面上进行使用,从而会占用一定的空间,且电池包充电座在使用时容易从台面上滑落,从而会造成电池包充电座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充电座,其能够被挂装在墙体上进行使用,从而能够避免占用台面的空间,且能够避免电池包充电座的滑落,也即能够避免电池包充电座出现跌落损坏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充电座,包括壳体组件以及固定在壳体组件内部的电路板;壳体组件包括相互固定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供电池包由上至下插入的插槽,插槽的下端固定有导电插片组,导电插片组的一端用于与电池包配合插接以实现对电池包的充电,导电插片组的另一端通过导线组与电路板电连接,后壳体后端的上部设置有若干个由左向右间隔分布的挂装孔,每个挂装孔均用于与预固定在墙体上的螺钉配合挂接;每个挂装孔上部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卡槽,卡槽用于与螺钉的头部的边缘配合卡接,每个挂装孔的下端均设置有用于供螺钉的头部插入以便于螺钉的头部的边缘卡入到卡槽中的扩张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壳体的后端设置若干个由左向右间隔分布的挂装孔后,每个挂装孔均能够与预固定在墙体上的螺钉配合挂接,即电池包充电座能够被挂装在墙体上进行使用,从而能够避免占用台面的空间,且能够避免电池包充电座的滑落,也即能够避免电池包充电座出现跌落损坏的情况。

4、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充电座,其中,前壳体的前侧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间隔分布的螺柱,后壳体的后侧设置有与每个螺柱一一对应的沉头孔,前壳体与后壳体通过穿设在沉头孔中且与螺柱螺纹连接的螺栓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前壳体和后壳体能够通过穿设在沉头孔中且与螺柱螺纹连接的螺栓可靠地固定在一起。

5、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充电座,其中,前壳体的后端设置有限位凹槽,后壳体的前端设置有限位凸筋,限位凸筋用于与限位凹槽配合插接以实现对前壳体和后壳体的限位;通过限位凹槽和限位凸筋的设置,在前壳体和后壳体进行装配时,限位凸筋能够与限位凹槽配合插接以实现对前壳体和后壳体的限位,从而能够给前壳体和后壳体的固定带来方便。

6、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充电座,其中,后壳体的后侧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间隔分布的支撑片,每个支撑片前端的内侧均设置有台阶,电路板的外边缘支撑在所有台阶上且电路板的外边缘与所有台阶的侧壁相抵靠;前壳体的前侧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间隔分布的压紧片,压紧片的后端用于与电路板相抵靠以将电路板压紧在支撑片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前壳体和后壳体固定后,压紧片即可将电路板压紧在支撑片上,即电路板无需采用螺钉与壳体组件进行固定,从而能够给电路板的固定带来方便。

7、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充电座,其中,每个压紧片的其中一个侧边均与距离最近的螺柱的外侧壁连接于一体;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能够提高每个压紧片的抗折断强度,也即能够使得压紧片可靠地将电路板压紧在支撑片上。

8、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充电座,其中,插槽由上至下向后倾斜设置;通过将插槽设置为由上至下向后倾斜的结构后,电池包能更容易地被插入到插槽中以实现对电池包的充电。

9、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充电座,其中,后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间隔分布的通风孔道;通过在后壳体的侧壁上设置若干个通风孔道后,能够可靠地实现对位于壳体组件内部的电路板的散热,即能够确保电路板工作时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充电座,包括壳体组件以及固定在壳体组件内部的电路板(1);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相互固定的前壳体(2)和后壳体(3),所述前壳体(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供电池包由上至下插入的插槽(21),所述插槽(21)的下端固定有导电插片组(4),所述导电插片组(4)的一端用于与电池包配合插接以实现对电池包的充电,所述导电插片组(4)的另一端通过导线组与电路板(1)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3)后端的上部设置有若干个由左向右间隔分布的挂装孔(31),每个所述挂装孔(31)均用于与预固定在墙体上的螺钉配合挂接;每个所述挂装孔(31)上部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卡槽(311),所述卡槽(311)用于与螺钉的头部的边缘配合卡接,每个所述挂装孔(31)的下端均设置有用于供螺钉的头部插入以便于螺钉的头部的边缘卡入到卡槽(311)中的扩张部(3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2)的前侧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间隔分布的螺柱(22),所述后壳体(3)的后侧设置有与每个所述螺柱(22)一一对应的沉头孔(32),所述前壳体(2)与后壳体(3)通过穿设在沉头孔(32)中且与螺柱(22)螺纹连接的螺栓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2)的后端设置有限位凹槽(23),所述后壳体(3)的前端设置有限位凸筋(33),所述限位凸筋(33)用于与限位凹槽(23)配合插接以实现对前壳体(2)和后壳体(3)的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包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3)的后侧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间隔分布的支撑片(34),每个所述支撑片(34)前端的内侧均设置有台阶(341),所述电路板(1)的外边缘支撑在所有所述台阶(341)上且电路板(1)的外边缘与所有所述台阶(341)的侧壁相抵靠;所述前壳体(2)的前侧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间隔分布的压紧片(24),所述压紧片(24)的后端用于与电路板(1)相抵靠以将电路板(1)压紧在支撑片(3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压紧片(24)的其中一个侧边均与距离最近的螺柱(22)的外侧壁连接于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21)由上至下向后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3)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间隔分布的通风孔道(3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揭示一种电池包充电座,包括壳体组件以及固定在壳体组件内部的电路板;壳体组件包括相互固定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供电池包由上至下插入的插槽,插槽的下端固定有导电插片组,导电插片组的一端用于与电池包配合插接以实现对电池包的充电,导电插片组的另一端通过导线组与电路板电连接,后壳体后端的上部设置有若干个由左向右间隔分布的挂装孔,每个挂装孔均用于与预固定在墙体上的螺钉配合挂接;本技术能够被挂装在墙体上进行使用,从而能够避免占用台面的空间,且能够避免电池包充电座的滑落,也即能够避免电池包充电座出现跌落损坏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杨云波,张德良,倪志扬,叶晓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大叶园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