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折叠携带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90009发布日期:2024-02-02 21:23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折叠携带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光伏发电,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折叠携带的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1、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2、现有技术中的光伏板支架一般是固定结构,当整体体积较大时,不便于运输和携带,运输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便于折叠携带的光伏组件。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便于折叠携带的光伏组件,包括多块太阳能板,多块所述太阳能板粘连有u形块,所述u形块转动连接有铰接杆,三个相邻所述铰接杆之间均转动连接有匹配的铰接座,一端所述铰接座一侧设有磁吸凹槽,另一端所述铰接座一侧设有和磁吸凹槽匹配的金属凸起,两端所述太阳能板的两侧面均连接有连接块,各个所述连接块均设有圆形插槽,两个所述圆形插槽分别插接有匹配的圆柱,两个所述圆柱之间连接有矩形块。

4、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块设有插块和形状匹配的插槽,相邻所述连接块之间通过插块和插槽配合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加强相邻两个连接块之间的连接性,使得两个连接块连接时更稳固。

5、进一步限定,所述u形块边缘棱角处和铰接座两侧均呈倒圆角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不妨碍两块太阳能板通过u形块和铰接座铰接时自由转动和调整。

6、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块粘连在太阳能板两侧端部,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方便安装拆卸连接块。

7、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块设有梯形插块和形状匹配的插槽,相邻所述连接块之间通过梯形插块和插槽配合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在加强相邻两个连接块之间的连接性的同时,可以更快速插接和取出。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9、1、本实用新型在单块太阳能板连接有u形块和连接块,u形块通过铰接杆铰接铰接座,两端铰接座分被设置磁吸凹槽和金属凸起,连接块设置圆形插槽插接圆柱和矩形块,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通过u形块、铰接杆和铰接座配合将多块太阳能板之间进行折叠,再利用矩形块和圆柱连接两个连接块,将多块太阳能板快速折叠,将两叠折叠好的太阳能板连接稳定,可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相邻的太阳能板之间互相磨损导致破坏表面,又可以减小多块太阳能板的横向运输占地体积,方便运输和携带。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折叠携带的光伏组件,包括多块太阳能板(1),其特征在于:多块所述太阳能板(1)粘连有u形块(101),所述u形块(101)转动连接有铰接杆(102),三个相邻所述铰接杆(102)之间均转动连接有匹配的铰接座(2),一端所述铰接座(2)一侧设有磁吸凹槽(201),另一端所述铰接座(2)一侧设有和磁吸凹槽(201)匹配的金属凸起(202),两端所述太阳能板(1)的两侧面均连接有连接块(3),各个所述连接块(3)均设有圆形插槽(302),两个所述圆形插槽(302)分别插接有匹配的圆柱(303),两个所述圆柱(303)之间连接有矩形块(3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折叠携带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3)设有插块(301)和形状匹配的插槽,相邻所述连接块(3)之间通过插块(301)和插槽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折叠携带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块(101)边缘棱角处和铰接座(2)两侧均呈倒圆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折叠携带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3)粘连在太阳能板(1)两侧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折叠携带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3)设有梯形插块(305)和形状匹配的插槽,相邻所述连接块(3)之间通过梯形插块(305)和插槽配合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折叠携带的光伏组件,包括多块太阳能板,多块太阳能板粘连有U形块,U形块转动连接有铰接杆,三个相邻铰接杆之间均转动连接有匹配的铰接座,一端铰接座一侧设有磁吸凹槽,另一端铰接座一侧设有和磁吸凹槽匹配的金属凸起,两端太阳能板的两侧面均连接有连接块,各个连接块均设有圆形插槽,两个圆形插槽分别插接有匹配的圆柱,两个圆柱之间连接有矩形块。

技术研发人员:张其伟,叶赟飞,俞云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美尚光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6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