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角码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5625发布日期:2023-11-22 21:33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角码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伏设备制造,具体涉及一种连接角码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1、目前,太阳能光伏设备由于其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强、安装维护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需要电力供应的场合。常规的太阳能光伏设备中,边框及连接角码均为铝制品,转角连接处的连接方式通常为将光伏边框切45°角,采用铆接或螺纹紧固的方式进行拼接并连接,需要对光伏边框进行额外的加工,工序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连接角码及光伏组件。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3、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角码,所述连接角码用于连接第一光伏边框和第二光伏边框,其中,所述第一光伏边框与所述第二光伏边框垂直设置;

4、所述连接角码包括第一固定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一光伏边框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二光伏边框的延伸方向延伸;

5、所述连接角码还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有沿所述第二光伏边框延伸的第三连接部;

6、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二固定部插入至所述第三连接部中并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卡接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拼接连接;

7、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斜切面,所述第一斜切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光伏边框的延伸方向呈第一预设夹角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固定部具有第二斜切面,所述第二斜切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光伏边框的延伸方向呈第二预设夹角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拼接连接时,所述第一斜切面与所述第二斜切面贴合连接。

8、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夹角和所述第二预设夹角均为45°。

9、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体结构。

10、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被设置为第一空心立柱,所述第二连接部被设置为卡扣,所述第三连接部被设置为卡扣帽。

11、可选地,所述卡扣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固定端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所述支撑部的自由端部设置两个卡接支臂,外力所用下,两个所述卡接支臂能够相向运动,每个所述卡接支臂的端部设置限位块。

12、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置通道和第二容置通道,所述第一容置通道与所述第二容置通道的连接位置设置台阶面;

13、所述第一容置通道用于容置所述限位块,所述支撑部的固定端部至所述限位块之间的结构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通道。

14、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壁面设置纹路。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设置减重结构。

16、可选地,所述连接角码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光伏边框粘接连接,所述连接角码的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光伏边框粘接连接。

17、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光伏边框和第二光伏边框,以及如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所述的连接角码,所述第一光伏边框和所述第二光伏边框通过所述连接角码固定连接。

1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角码及光伏组件,连接角码包括第一固定部以及设置于第一固定部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沿第一光伏边框的延伸方向延伸,连接角码的第二固定部设置有第三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沿第二光伏边框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穿过第二固定部插入至第三连接部中卡接,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斜切面,第一斜切面相对于第一光伏边框的延伸方向呈第一预设夹角倾斜设置,第二固定部具有第二斜切面,第二斜切面相对于第二光伏边框的延伸方向呈第二预设夹角倾斜设置,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拼接连接时,第一斜切面与第二斜切面贴合连接。本公开的连接角码适用于多种连接场景,既提升了连接的稳定性,又无需对边框进行切角处理,降低了生产成本。

20、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角码用于连接第一光伏边框和第二光伏边框,其中,所述第一光伏边框与所述第二光伏边框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夹角和所述第二预设夹角均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被设置为第一空心立柱,所述第二连接部被设置为卡扣,所述第三连接部被设置为卡扣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固定端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所述支撑部的自由端部设置两个卡接支臂,外力所用下,两个所述卡接支臂能够相向运动,每个所述卡接支臂的端部设置限位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置通道和第二容置通道,所述第一容置通道与所述第二容置通道的连接位置设置台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壁面设置纹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设置减重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角码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光伏边框粘接连接,所述连接角码的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光伏边框粘接连接。

10.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伏边框和第二光伏边框,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角码,所述第一光伏边框和所述第二光伏边框通过所述连接角码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角码及光伏组件,连接角码包括第一固定部以及设置于第一固定部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沿第一光伏边框的延伸方向延伸,连接角码的第二固定部设置有第三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沿第二光伏边框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穿过第二固定部插入至第三连接部中卡接,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斜切面,第一斜切面相对于第一光伏边框的延伸方向呈第一预设夹角倾斜设置,第二固定部具有第二斜切面,第二斜切面相对于第二光伏边框的延伸方向呈第二预设夹角倾斜设置,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拼接连接时,第一斜切面与第二斜切面贴合连接。本公开的连接角码适用于多种连接场景,既提升了连接的稳定性,又无需对边框进行切角处理,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洋,权利军,王以浩,朱亚瑛,姚诗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振石集团华智研究院(浙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