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子结构、电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91503发布日期:2023-10-28 20:18阅读:24来源:国知局
电机转子结构、电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机转子,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结构、电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1、转子作为电机核心部件,对电驱nvh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如果电机转子固有频率和电磁激励频率相近或倍数关系,则电机会发生明显噪声振动现象,尤其是发生与转子相关的特征阶次噪声振动问题。

2、现有技术中,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由分段铁芯结构叠压而成,每段铁芯由多片硅钢片组成,铁芯结构大多采用铁芯与转轴的过盈配合来实现结构的整体性,铁芯叠压到转轴后,压机退回过程中,由于铁芯平面法线方向弹性较大,铁芯存在不同程度的反弹现象,最终导致铁芯段间产生缝隙,铁芯间接触面减小,转子组件刚性大大降低。因此上述工艺虽然可以实现铁芯与转轴可实现稳固连接,但存在刚性不足的问题,且容易被电磁力激励起来,进而产生电机噪声振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结构、电机及车辆,通过设置粘合层以及塑性加强部可有效提高转子结构的刚度,能够有效抑制噪声和振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结构,包括若干段层叠设置的铁芯、穿设于铁芯中心的转轴、两个分别套设于转轴两端的平衡板以及两个一一对应位于平衡板外侧的压板,每段铁芯上均贯穿设有轴向贯通的磁钢,平衡板与铁芯之间以及相邻两段铁芯之间均设有粘合层;

3、其中,铁芯上还贯穿设有位于磁钢内侧的减重孔,平衡板上设有与减重孔对应连通的对应孔,对应孔与减重孔内设有沿转轴的轴向延伸的塑性加强部。

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粘合层靠近铁芯的外圈设置,粘合层的面积大于铁芯端面面积的1/2。

5、一些实施例中,减重孔沿铁芯的周向间隔布设有若干个,相邻两个减重孔之间的间距相等。

6、一些实施例中,减重孔为三角形,减重孔的角点位置设有弧形过渡。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塑性加强部为注塑材料构件。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平衡板的外径等于铁芯的外径,压板的外径小于铁芯的外径。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自转轴的中部至转轴的端部,相邻两段铁芯之间具有一定的旋转偏角,相邻两段铁芯的减重孔至少部分贯通。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的两端分别具有用于安装压板的轴端,压板与转轴的轴端过盈配合,压板的内端面与转轴的外端面以及平衡板的外端面分别接触配合。

11、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转子结构,通过在平衡板与铁芯之间以及相邻两段铁芯之间设置粘合层使平衡板的内端面与铁芯的外端面紧密粘合、并使两段铁芯的相邻端面紧密粘合,避免在分段叠压过程中因铁芯反弹产生段间缝隙,塑性加强部能够在转子结构内部形成结构加强作用,有效地增大了转子的结构刚度,提高了转子结构的叠压质量,从根本上抑制了转子的噪声和振动问题,提高了转子结构的整体性能。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上述电机包括电机转子结构。上述电机的电机转子结构通过在平衡板与铁芯之间以及相邻两段铁芯之间设置粘合层,避免平衡板与铁芯之间以及相邻两段铁芯之间产生段间缝隙问题,提高了转子结构的叠压质量,增大了转子的结构刚度,从根本上抑制了转子的噪声和振动问题,提高了电机的整体性能。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上述车辆包括电机。上述车辆的电机具有噪声小、振动小等特点,通过提高电机内转子结构的叠压质量增强转子的结构刚度,保证了点击以及车辆的稳定运行。



技术特征:

1.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段层叠设置的铁芯(1)、穿设于所述铁芯(1)中心的转轴(2)、两个分别套设于所述转轴(2)两端的平衡板(3)以及两个一一对应位于所述平衡板(3)外侧的压板(4),每段所述铁芯(1)上均贯穿设有轴向贯通的磁钢(12),所述平衡板(3)与所述铁芯(1)之间以及相邻两段所述铁芯(1)之间均设有粘合层(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5)靠近所述铁芯(1)的外圈设置,所述粘合层(5)的面积大于所述铁芯(1)端面面积的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11)沿所述铁芯(1)的周向间隔布设有若干个,相邻两个所述减重孔(11)之间的间距相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11)为三角形,所述减重孔(11)的角点位置设有弧形过渡。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加强部(6)为注塑材料构件。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板(3)的外径等于所述铁芯(1)的外径,所述压板(4)的外径小于所述铁芯(1)的外径。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转轴(2)的中部至所述转轴(2)的端部,相邻两段所述铁芯(1)之间具有旋转偏角,相邻两段所述铁芯(1)的减重孔(11)至少部分贯通。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的两端分别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压板(4)的轴端(21),所述压板(4)与所述转轴(2)的轴端(21)过盈配合,所述压板(4)的内端面与所述转轴(2)的外端面以及所述平衡板(3)的外端面分别接触配合。

9.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

10.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结构、电机及车辆,包括若干段层叠设置的铁芯、穿设于铁芯中心的转轴、两个分别套设于转轴两端的平衡板以及两个一一对应位于平衡板外侧的压板,每段铁芯上均贯穿设有轴向贯通的磁钢,平衡板与铁芯之间以及相邻两段铁芯之间均设有粘合层;铁芯上还贯穿设有减重孔,平衡板上设有与减重孔对应连通的对应孔,对应孔与减重孔内设有沿转轴的轴向延伸的塑性加强部。本技术提供的电机转子结构,通过设置粘合层避免铁芯在分段叠压过程中产生段间缝隙,塑性加强部能够在转子结构内部形成结构加强作用,有效地增大了转子的结构刚度,提高了转子结构的叠压质量,从根本上抑制了转子的噪声和振动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骆广杰,高海龙,韩川波,李欣成,马力全,朱咸强,胡平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蜂巢传动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