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散热水道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73133发布日期:2023-12-06 20:13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散热水道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机散热,具体为一种电机散热水道的结构。


背景技术:

1、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分为电动机(符号为m)和发电机(符号为g)。

2、现水冷式电机大多采用螺旋水道或者z型水道布置,螺旋水道:水道内部呈螺旋状,进水口在一端面上,出水口需在另一端面上,两水口在径向上对称分布,该结构使内部水流少有湍流或回流出现,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水道结构,缺点:该结构的进出水口在分别在两个端面上,需要的安装空间比较大;z型水道:水道内部呈z型分布,进出水口可在同一端面上,水口位置在轴向方向上对称分布,该结构内部水流由于水道180°转弯,使得在弯位的压力增大,急转会使得内部水流出现湍流或者回流,导致流速下降;机械设备对配套的电机进出水口位置有特定的要求,其进出水口要求在同一端面上且基于轴向呈180°对称分布,并且要保证电机的散热良好,针对该类设备的安装要求和对电机性能的要求,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散热水道的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水冷电机水道不能满足进出水在同一端面且同时保证水压均匀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散热水道的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壁设置有水道,壳体底侧设置有安装面,安装面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壳体一端设置有喇叭口组件,壳体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喇叭口;

3、喇叭口组件包括第一喇叭口。

4、优选的,所述喇叭口组件还包括短边和长边,短边和长边分别位于第一喇叭口的两端。

5、优选的,所述第一喇叭口为“λ”形结构,第一喇叭口位于进水口内侧。

6、优选的,所述第二喇叭口位于出水口内侧,第二喇叭口为“v”形结构。

7、优选的,所述壳体和水道均为环形结构,用于冷却水均匀流动。

8、优选的,所述水道关于壳体外壁呈纵向等间距分布,每条水道之间呈平行状态。

9、优选的,所述第一喇叭口设置在壳体的一端,第一喇叭口与第二喇叭口位置相对应。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装置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有效减少水道水流出现回流和湍流,使得水道内部各水道中的水流流速、水压均衡,电机整体散热均衡。

12、(2)、本装置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平行的水道,通过控制水道深度、高度来控制散热接触表面积,在散热效果上优于z型水道结构,同时在壳体底侧的安装面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省去接口等附加零部件,节约了安装空间。

13、(3)、本装置通过在水道的一端设置第一喇叭口,通过控制第一喇叭口的短边和长边形成不同角度的导流喇叭口,可以有效的减少内部水流出现回流和湍流,使得内部各水道中的水流流速、水压均衡,电机整体散热均衡。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散热水道的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壁设置有水道(2),壳体(1)底侧设置有安装面(4),安装面(4)上设置有进水口(5)和出水口(7),壳体(1)一端设置有喇叭口组件(3),壳体(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喇叭口(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散热水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口组件(3)还包括短边(31)和长边(32),短边(31)和长边(32)分别位于第一喇叭口(33)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散热水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喇叭口(33)为“λ”形结构,第一喇叭口(33)位于进水口(5)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散热水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喇叭口(6)位于出水口(7)内侧,第二喇叭口(6)为“v”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散热水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和水道(2)均为环形结构,用于冷却水均匀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散热水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2)关于壳体(1)外壁呈纵向等间距分布,每条水道(2)之间呈平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散热水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喇叭口(33)设置在壳体(1)的一端,第一喇叭口(33)与第二喇叭口(6)位置相对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散热水道的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壁设置有水道,所述壳体和水道均为环形结构,用于冷却水均匀流动,所述水道关于壳体外壁呈纵向等间距分布,壳体底侧设置有安装面,安装面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壳体一端设置有喇叭口组件,所述喇叭口组件还包括短边和长边,短边和长边分别位于第一喇叭口的两端,壳体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喇叭口;所述第二喇叭口位于出水口内侧,第二喇叭口为“V”形结构,喇叭口组件包括第一喇叭口,所述第一喇叭口为“Λ”形结构,第一喇叭口位于进水口内侧。本装置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有效减少水道水流出现回流和湍流,使得水道内部各水道中的水流流速、水压均衡,电机整体散热均衡。

技术研发人员:陆剑辉,郭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博瓦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