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扣接密集型母线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0336发布日期:2023-12-14 01:1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形扣接密集型母线槽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母线槽,具体为一种变形扣接密集型母线槽。


背景技术:

1、母线槽,是由铜、铝母线柱构成的一种封闭的金属装置,用来为分散系统各个元件分配较大功率,由于其具有密集绝缘、空气绝缘、空气附加绝缘、耐火、树脂绝缘等特点,因此被广泛使用在很多领域中。

2、现有的母线槽绝大部分采用铆接工艺紧固定型,有自动和手动铆接两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母线预拼装后,固定在工装上,从两个或四个方向气缸将母线压紧,通过有铆钉或无铆钉铆接枪,按照铆接点的工艺定位要求逐点铆接而成,这种铆接工艺耗时长,效率低,铆接点多,对于每个点的铆接强度没有很好的质量控制手段,容易造成空铆(无铆钉)、漏铆(该铆接的点未铆接)、多铆(不该铆接的点铆接)等,母线结构的一致性难以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形扣接密集型母线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现在使用的母线槽都是采用铆接工艺紧固定型,从而导致母线槽装配工艺耗时长,效率低,铆接点多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形扣接密集型母线槽,包括:左侧板、a导体、b导体、c导体和n导体,所述左侧板的一侧设置有右侧板,所述右侧板与左侧板之间安装有上盖板与下盖板,所述a导体、b导体、c导体、n导体皆安装在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

3、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安装有倒钩。

4、优选的,所述倒钩关于左侧板的中心线对称安装有两组。

5、优选的,所述a导体、b导体、c导体与n导体自上而下均匀安装在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

6、优选的,所述上盖板、a导体、b导体、c导体、n导体与下盖板之间紧密贴合。

7、优选的,右侧板与左侧板对称安装在上盖板与下盖板的两侧。

8、优选的,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均为铝合金型材。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变形扣接密集型母线槽在使用时,通过改变母线槽外壳造型,左侧板、右侧板上挂钩变形后与上盖板、下盖板相互扣接的结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内部结构,对母线的品质,生产效率都有很大提升,节约人工与铆接耗材,同时通过装配的母线槽能达到导体之间、导体与外壳之间无间隙或者减小间隙,从而大大提升母线载流能力,同时该变形扣接密集型母线槽的装配线适合不同的导体公差、零件加工精度等各种变化因素,保证母线装配后始终处于非常良好的压紧状态,压缩母线内部间隙提升载流能力,这就是该变形扣接密集型母线槽的使用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变形扣接密集型母线槽,包括:左侧板(1)、a导体(5)、b导体(6)、c导体(7)和n导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的一侧设置有右侧板(2),所述右侧板(2)与左侧板(1)之间安装有上盖板(3)与下盖板(4),所述a导体(5)、b导体(6)、c导体(7)、n导体(8)皆安装在上盖板(3)与下盖板(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扣接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9)关于左侧板(1)的中心线对称安装有两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扣接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a导体(5)、b导体(6)、c导体(7)与n导体(8)自上而下均匀安装在上盖板(3)与下盖板(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扣接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3)、a导体(5)、b导体(6)、c导体(7)、n导体(8)与下盖板(4)之间紧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扣接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右侧板(2)与左侧板(1)对称安装在上盖板(3)与下盖板(4)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扣接密集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3)与下盖板(4)均为铝合金型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变形扣接密集型母线槽,涉及母线槽技术领域,包括:左侧板、A导体、B导体、C导体和N导体,该变形扣接密集型母线槽在使用时,通过改变母线槽外壳造型,左侧板、右侧板上挂钩变形后与上盖板、下盖板相互扣接的结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内部结构,对母线的品质,生产效率都有很大提升,节约人工与铆接耗材,同时通过装配的母线槽能达到导体之间、导体与外壳之间无间隙或者减小间隙,大大提升母线载流能力,该变形扣接密集型母线槽的装配线适合不同的导体公差、零件加工精度等各种变化因素,保证母线装配后始终处于非常良好的压紧状态,压缩母线内部间隙提升载流能力,这就是该变形扣接密集型母线槽的使用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周金凤,霍梦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东易能电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