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差发电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8680发布日期:2024-03-22 10:31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差发电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自发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温差发电模块。


背景技术:

1、温差发电模块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热电效应将温差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在能量回收和利用、温度控制、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卫浴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例如数显水龙头、智能花洒。而温差发电模块通过利用冷水和家庭热水器等热源产生的热水之间的温差来产生电能,为数显水龙头、智能花洒等智能卫浴产品提供独立的电源,具有结构简单、没有转动部件、体积小、寿命长,工作时无噪声,而且无须维护等多重优势。但是目前随着智能卫浴产品的显示屏越来越大、各种附加功能越来越多,现有的温差发电模块的发电量越来越难以满足智能卫浴产品的耗电需求。

2、如图9所示,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是如公开号为cn218094601u的一种水龙头用温差发电模块,其主要包括两个水冷散热器和温差发电片;其中水冷散热器包括壳体和导热板,壳体上开有水槽,导热板罩于水槽上并与壳体固定,并在水槽内设有与水槽宽度方向平行的若干间隔分布的水槽隔板,通过间隔分布的若干水槽隔板在水槽内形成迂回水道。这种设计虽然能够让热水在壳体中充分流动,使热水与导热板充分接触,但却会对水流产生较大的阻碍,导致花洒出水压力较小,热水的能量损失较大。另外,由于一般家用自来水的供水压强在0.15mp~0.35mp之间,而壳体的开口面积较大,导致导热板承受的压力也较大,壳体与导热板之间仅通过螺栓进行密封连接,时间长了之后,导热板很容易臌胀变形,导致壳体与导热板之间的接缝处很容易漏水。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温差发电模块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发电效率更高、密封防漏性能更好、对水压影响更小的温差发电模块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差发电模块,包括:与热水水路相连通的第一导热组件、与冷水水路相连通的第二导热组件、以及被夹紧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热组件与所述第二导热组件之间的温差发电片,所述第一导热组件与所述第二导热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导热板、顺着水流方向一体化设置于导热板正面用于提高导热效率的导热翅片和罩在所述导热板正面的保温外壳,所述温差发电片紧贴在所述导热板背面。

4、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翅片包括若干以一定间距焊接在导热板正面的条形板。

5、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翅片为一体冲压成型的波纹板。

6、进一步地,所述波纹板的尺寸与所述导热板相适应,并采用回流焊工艺焊接在所述导热板正面。

7、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外壳与所述导热板相接触的外缘端面上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条。

8、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外壳上设有固定孔,对应的所述导热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导热板通过螺栓与所述保温外壳密封固定,两个保温外壳之间也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9、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正面还采用相同材料一体化设有一个空心的金属盒,所述金属盒与所述导热板共同构成了导热组件的换热腔,所述换热腔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

10、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外壳内壁设有肋条,所述金属盒嵌入在所述保温外壳内,两个保温外壳之间通过螺栓相连,从而将温差发电片夹紧固定在两个导热板之间。

11、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和导热翅片均采用铜材料制成。

12、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外壳采用ppr材料制成。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发电效率更高,通过导热翅片的设置,能够大大增加导热板与热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热板的导热效率。

15、2.对出水压力影响小,导热翅片顺着水流方向设置,对水流的阻碍作用小。

16、3.密封效果更好,通过将换热腔一体化做成一个金属盒体,极大提高了换热腔的抗压和密封性能,不容易漏水,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特征:

1.一种温差发电模块,包括与热水水路相连通的第一导热组件(1)、与冷水水路相连通的第二导热组件(2)、以及被夹紧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热组件(1)与所述第二导热组件(2)之间的温差发电片(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翅片包括若干以一定间距焊接在导热板(4)正面的条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翅片为一体冲压成型的波纹板(5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差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板(504)的尺寸与所述导热板(4)相适应,并采用回流焊工艺焊接在所述导热板(4)正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外壳(6)上设有固定孔(604),对应的所述导热板(4)上设有连接孔(505),所述导热板(4)通过螺栓与所述保温外壳(6)密封固定,所述第一导热组件(1)的保温外壳(6)与所示第二导热组件(2)的保温外壳(6)之间也通过螺栓固定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差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外壳(6)与所述导热板(4)相接触的外缘端面上开设有密封槽(605),所述密封槽(605)内设有密封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4)正面还采用相同材料一体化设有一个空心的金属盒(7),所述金属盒(7)与所述导热板(4)共同构成了导热组件的换热腔,所述换热腔一端设有进水口(602),另一端设有出水口(6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差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外壳(6)内壁设有肋条(608),所述金属盒(7)嵌入在所述保温外壳(6)内,所述第一导热组件(1)的保温外壳(6)与所示第二导热组件(2)的保温外壳(6)之间也通过螺栓固定相连,从而将温差发电片(3)夹紧固定在两个导热板(4)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温差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4)和导热翅片均采用铜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温差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外壳(6)采用ppr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差发电模块,包括第一导热组件、第二导热组件、以及温差发电片,所述第一导热组件与热水水路相连通,用于将热水的温度传导至温差发电片的受热面,所述第二导热组件与冷水水路相连通,用于将冷水的温度传导至温差发电片的受冷面,所述第一导热组件与所述第二导热组件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均包括导热板、顺着水流方向一体化设置于导热板正面用于提高导热效率的导热翅片和罩在所述导热板正面的保温外壳,所述温差发电片紧贴在所述导热板背面,通过所述温差发电片能够将热水水路和冷水水路的温差转化成电压并输出。本技术与现有的温差发电模块相比,不仅发电效率更高,而且对水压影响更小,密封防漏性能更强。

技术研发人员:卢思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卢思敏
技术研发日:20230713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