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55256发布日期:2024-03-28 18:38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防雷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1、高压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设施,承载着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关键任务。然而,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雷电活动经常发生,不可预测的雷击事件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停电、甚至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因此,为了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必须安装有效的防雷装置,保护设备和结构免受雷击的侵害。

2、传统的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通常采用单点避雷针和接地系统组成,这种装置的基本原理是将雷电引向地面,通过接地系统分散雷电的能量,以保护设备和结构。然而,传统装置在雷击路径设计方面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例如单点避雷针布置较为有限,只在特定位置设置,雷电可能会选择其他路径进行传导,绕过避雷针和接地系统,存在因雷电能量无法有效引导到接地系统,从而导致对设备和结构造成损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可以解决因雷电能量无法有效引导到接地系统,从而导致对设备和结构造成损害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导电结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所述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包括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柱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尖端部分,所述第一导电柱的上端尖端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柱的下端尖端角度,所述第二导电柱的的上端尖端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导电柱的下端尖端角度,所述第一导电柱的下端尖端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导电柱的上端尖端角度。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的技术效果如下:通过设置支撑架具有结构支撑、安装调整、空间利用、维护和服务、抗震性能、可靠性和持久性、美观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多种有益效果。这些效果有助于确保防雷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应性,以保护高压变电站设备免受雷击而损坏,通过设置导电结构可以实现引导和分散雷电电流,降低雷击风险,保护设备和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安全性。导电结构的应用带来的有益效果有助于确保高压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6、其中,所述支撑架的四个角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导电结构还包括引线柱,所述引线柱设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引线柱用于将电流引入到所述第一导电柱和所述第二导电柱中。

7、进一步的,所述引线柱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接闪结构,所述接闪结构包括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所述第二顶针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顶针的顶端。

8、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接闪结构能够实现尖端放电,可以降低建筑物和设备被雷击的概率。通过将雷电放电通路引导到地面,能够分散和释放雷击能量,从而减少雷电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9、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结构的外面套设有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与所述导电结构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结构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下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地基上。

10、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防护结构能够提供了电力设备和线路的绝缘保护,防止雷电等外部电力冲击对设备造成损害,提高了设备和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11、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第一防护壳、第二防护壳和固定装置,所述第一防护壳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柱上,所述第二防护壳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电柱上,所述第一防护壳与所述第二防护壳为插拔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护壳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防护壳的上端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和所述卡槽用于所述第一防护壳和所述第二防护壳的插拔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卡环和第二固定卡环,所述第一固定卡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中的所述通孔中,并套设在所述引线柱上。

14、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可以实现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的固定,具有很好的紧固效果,防止了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的晃动。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卡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卡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防护壳和所述第二防护壳中,并分别在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电柱和所述第二导电柱上。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电柱的下方设置有接地柱,所述接地柱的顶部设置为尖端状。

17、进一步的,多个所述防护结构的四周设置有均压块。

1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支撑架具有结构支撑、安装调整、空间利用、维护和服务、抗震性能、可靠性和持久性、美观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多种有益效果。这些效果有助于确保防雷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应性,以保护高压变电站设备免受雷击而损坏,通过设置导电结构可以实现引导和分散雷电电流,降低雷击风险,保护设备和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安全性。导电结构的应用带来的有益效果有助于确保高压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包括,支撑架(1)和导电结构(2),所述支撑架(1)上设置有所述导电结构(2),所述导电结构(2)包括第一导电柱(21)和第二导电柱(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柱(2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尖端部分,所述第一导电柱(21)的上端尖端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柱(21)的下端尖端角度,所述第二导电柱(22)的的上端尖端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导电柱(22)的下端尖端角度,所述第一导电柱(21)的下端尖端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导电柱(22)的上端尖端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四个角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导电结构(2)还包括引线柱(23),所述引线柱(23)设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引线柱(23)用于将电流引入到所述第一导电柱(21)和所述第二导电柱(2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柱(2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接闪结构(4),所述接闪结构(4)包括第一顶针(41)和第二顶针(42),所述第二顶针(4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顶针(41)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2)的外面套设有防护结构(3),所述防护结构(3)与所述导电结构(2)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结构(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的下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地基(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3)包括第一防护壳(31)、第二防护壳(32)和固定装置(33),所述第一防护壳(31)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柱(21)上,所述第二防护壳(32)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电柱(22)上,所述第一防护壳(31)与所述第二防护壳(32)为插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壳(31)的底部开设有卡槽(34),所述第二防护壳(32)的上端设置有卡块(35),所述卡块(35)和所述卡槽(34)用于所述第一防护壳(31)和所述第二防护壳(32)的插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33)包括第一固定卡环(331)和第二固定卡环(332),所述第一固定卡环(331)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中的所述通孔中,并套设在所述引线柱(2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卡环(3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卡环(332)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防护壳(31)和所述第二防护壳(32)中,并分别在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电柱(21)和所述第二导电柱(2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柱(22)的下方设置有接地柱(12),所述接地柱(12)的顶部设置为尖端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防护结构(3)的四周设置有均压块(1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属于防雷装置技术领域,该高压变电站防雷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导电结构,支撑架上设置有导电结构,导电结构包括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第一导电柱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尖端部分,第一导电柱的上端尖端角度大于第一导电柱的下端尖端角度,第二导电柱的的上端尖端角度大于第二导电柱的下端尖端角度,第一导电柱的下端尖端角度大于第二导电柱的上端尖端角度支撑架的四个角上开设有通孔,导电结构还包括引线柱,引线柱设置在所述通孔中,引线柱用于将电流引入到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中,本技术可以解决因雷电能量无法有效引导到接地系统,从而导致对设备和结构造成损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邵广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朗奥科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5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