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66375发布日期:2024-02-02 20:47阅读:19来源:国知局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油冷电机的主要冷却方式为机壳水冷或定子绕组端部的导油环喷油冷却。机壳水冷是通过电机壳体内部的冷却水带走电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此种冷却方式使得冷却介质难以深入电机热源内部,在恶劣工况下电机仍存在过温风险;导油环喷油冷却是通过润滑油与电机绕组端部直接接触,此种冷却方式润滑油难以深入至定子铁芯内部,润滑油利用率不高,而且该喷油方式需要额外使用导油环,增加了电机总成本,且造成电机体积庞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机,冷却效果好。

2、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机的动力设备。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包括:壳体、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所述壳体的壳壁上设有介质进口和与所述介质进口连通的介质通道,所述壳体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定子铁芯安装于所述安装腔的内腔壁,所述定子铁芯上开设有定子槽和铁芯流道,所述铁芯流道的进口与所述介质通道相连通;所述定子绕组嵌设于所述定子槽,所述铁芯流道的出口方向朝向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倾斜,且所述定子绕组位于所述铁芯流道的出口方向上;其中,所述铁芯流道包括扰流流道段和倾斜流道段,所述倾斜流道段与所述扰流流道段相连,所述扰流流道段构造为非直线段,所述倾斜流道段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倾斜。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通过在定子铁芯上开设铁芯流道,换热介质可以流经定子铁芯后与定子绕组进行换热,换热介质还能够与定子铁芯换热,有利于改善定子铁芯的温度,此外,通过将铁芯流道的出口方向设置成朝向定子铁芯的轴线倾斜,使得定子绕组在定子铁芯的轴向和径向上均不必设置得过长,有利于实现电机内部结构的紧凑性,进而有利于实现电机的小型化。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子绕组包括本体部和与所述本体部相连的外延部,所述本体部嵌设于所述定子槽,所述外延部与所述本体部相连且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外端,所述铁芯流道的出口开设在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端面上,所述铁芯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外延部相对设置。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延部包括第一外延部和第二外延部,所述第一外延部与所述本体部相连且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一端,所述第二外延部与所述本体部相连且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另一端,所述铁芯流道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铁芯流道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外延部相对设置,所述铁芯流道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外延部相对设置。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子铁芯包括:第一铁芯组、第二铁芯组和端部铁芯,所述第一铁芯组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铁芯组相互分离开设置,所述多个第一铁芯组至少包括第一侧第一铁芯组、第二侧第一铁芯组和中间第一铁芯组,所述中间第一铁芯组位于所述第一侧第一铁芯组和所述第二侧第一铁芯组之间,所述中间第一铁芯组的流道进口形成为所述铁芯流道的进口,所述倾斜流道段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铁芯组的第一倾斜段;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铁芯组之间均设有所述第二铁芯组,所述扰流流道段开设在所述第二铁芯组内;所述第一侧第一铁芯组的背离所述中间第一铁芯组的一侧、所述第二侧第一铁芯组的背离所述中间第一铁芯组的一侧均设有所述端部铁芯,所述端部铁芯的外周面与所述安装腔的内腔壁贴合,所述端部铁芯上开设有喷射孔,所述倾斜流道段包括由所述喷射孔形成的第二倾斜段。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铁芯组包括多个第一铁芯,所述第一铁芯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定子槽和至少一个第一孔组,所述第一孔组包括第一组第一孔、第一组第二孔和第一组第三孔,所述第一组第一孔为至少部分地开设于所述第一铁芯外周面的凹槽,所述第一组第一孔形成为所述中间第一铁芯组的流道进口,所述第一组第二孔和所述第一组第三孔与所述第一铁芯的外周面分离开,所述第一组第一孔、所述第一组第二孔和所述第一组第三孔均位于不同第一定子槽的径向外侧,且所述第一组第一孔与对应第一定子槽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一组第二孔与对应第一定子槽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一组第三孔与对应第一定子槽之间的最小距离。

9、具体地,所述第一铁芯组包括五个第一铁芯,所述五个第一铁芯包括第一中间铁芯、两个第一侧铁芯、两个第一边铁芯,所述两个第一侧铁芯对称分居所述第一中间铁芯的轴向两侧,且所述两个第一侧铁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铁芯沿周向旋转第一角度,每个所述第一侧铁芯的背离所述第一中间铁芯的一侧均设有所述第一边铁芯,所述两个第一边铁芯关于所述第一中间铁芯对称设置,且所述两个第一边铁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铁芯沿周向旋转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一中间铁芯的第一组第一孔、一侧所述第一侧铁芯的第一组第二孔、同一侧所述第一边铁芯的第一组第三孔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边铁芯的第一组第三孔与对应侧的所述端部铁芯的喷射孔相连通,所述第一中间铁芯的第一组第一孔、所述第一侧铁芯的第一组第二孔、所述第一边铁芯的第一组第三孔与对应侧的所述端部铁芯的喷射孔连通形成直流道,所述直流道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相交。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铁芯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外凸部,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安装腔的内腔壁分离开,所述第一孔组开设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一外凸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周面上,且所述第一外凸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安装腔的内腔壁贴合,所述第一外凸部上开设有外凸部流道,所述外凸部流道沿所述第一铁芯的周向延伸。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铁芯组包括多个第二铁芯,所述第二铁芯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孔组和至少一个第三孔组,所述第二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铁芯的周向分散布置的第二孔,第三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铁芯的周向分散布置的第三孔,所述第二孔组的孔数多于所述第三孔组的孔数,所述第二孔组与所述第三孔组沿所述第二铁芯的周向分散布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铁芯沿周向错开第三角度,一个第二铁芯的所述第三孔与相邻另一个第二铁芯的两个所述第二孔相连通。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铁芯的外周面与所述安装腔的内腔壁贴合。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还包括:转轴和转子铁芯,所述转轴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壳体,所述转子铁芯安装于所述转轴且能随所述转轴同步转动,所述定子铁芯为筒状结构,所述转子铁芯套设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部。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壳壁上设有回流通道,所述回流通道与所述安装腔之间为所述回流通道的通道壁,所述回流通道的通道壁上开设有回流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回流通道通过所述回流腔相连通。

15、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的动力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机。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设备,其电机通过在定子铁芯上开设铁芯流道,换热介质可以流经定子铁芯后与定子绕组进行换热,换热介质还能够与定子铁芯换热,有利于改善定子铁芯的温度,此外,通过将铁芯流道的出口方向设置成朝向定子铁芯的轴线倾斜,使得定子绕组在定子铁芯的轴向和径向上均不必设置得过长,有利于实现电机内部结构的紧凑性,进而有利于实现电机的小型化。

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