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直驱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67099发布日期:2024-02-02 20:48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毂直驱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涉及一种轮毂直驱电机。


背景技术:

1、电动轮毂所需要应用的场景很多,如割草机中的移动结构。传统的电动轮毂多使用驱动电机带动其转动,具体的,将轮毂转动连接于割草机上,驱动电机将动力传递至减速电机后,再由减速电机带动轮毂转动,而此传动结构体积较为庞大,增大了割草机的体积以及重量,对此,市面上出现了一些直驱式轮毂,将直驱电机安装于割草机上,然后再在直驱电机的转子上套上轮胎,直驱电机在工作时即可直接带动轮胎转动,但此类结构的轮胎与直驱电机结合的稳定性较差,轮胎容易从直驱电机上脱出,导致使用寿命与耐用性较低,因此,需要一种结构更加稳定、紧凑的轮毂直驱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毂直驱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3、一种轮毂直驱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其具有向前延伸的连接轴;转子组件,其包括导磁环与磁片,所述磁片在所述导磁环的内侧环绕连接有多个;轮胎,其连接于所述导磁环的外侧,所述轮胎的前端设置有前定位槽,所述轮胎的后端设置有后定位槽;后端盖,其嵌入所述后定位槽内,所述后端盖的前端具有向前凸起并相抵于所述导磁环后端的前凸环,所述连接轴的后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端盖上;前端盖,其嵌入所述前定位槽内,所述前端盖的后端具有向后凸起并相抵于所述导磁环前端的后凸环,所述前端盖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于所述通孔。

4、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将连接轴固定连接于外设的结构上,如割草机的机壳,在转子组件中,导磁环作为磁轭,可用于将多个磁片连接定位,并增强整体的磁性,当需要带动轮胎转动时,将定子组件接电,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在相互作用下使得导磁环转动,从而带动导磁环外侧的轮胎转动,在此轮毂直驱电机中,由于轮胎的前侧设置有前定位槽,轮胎的后侧设置有后定位槽,前端盖通过与前定位槽的相互配合,后端盖通过与后定位槽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将前端盖与后端盖快速装入至轮胎内,并防止轮胎在转动时受到摩擦从导磁环上偏移甩出,而前端盖与后端盖均与连接轴转动连接,既实现了对前端盖与后端盖的相对位置固定,又提高了连接轴受力的稳定性,另外,前端盖与后端盖分别相抵于导磁环的前端与后端,可将导磁环与轮胎夹紧定位,保证导磁环与轮胎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如此整体不需要沿周向延伸的包围结构对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进行保护,直接将轮胎连接于导磁环上,有利于减少整体的体积与质量,再由前端盖与后端盖沿轴向将导磁环与轮胎进一步限位,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稳固,提高整体使用寿命,并实现高效的动力传递。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凸环的内侧向前凸起并形成前定位环,所述后凸环的内侧向后凸起并形成后定位环,所述前定位环与所述后定位环均伸入所述导磁环内,所述前定位环的外侧与所述后定位环的外侧均相抵于所述导磁环的内侧。前定位环从导磁环的前端伸入导磁环内,可对导磁环的前部位置进一步定位,同样的,后定位环从导磁环的后端伸入导磁环内,可对导磁环的后部位置进一步定位,如此前端盖与后端盖不仅对导磁环的前后两端夹紧,还利用孔轴配合对导磁环的前后两端进一步定位,使得整体连接更加紧密。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凸环与所述后凸环正对所述导磁环的位置均设置有密封槽,两个所述密封槽内均套设有密封圈。凸起的前定位环与凸起的后定位环分别在前凸环与后凸环上形成遮挡结构,可阻挡水汽向内部进入,而密封槽内的密封圈紧压于导磁环的端面上,可进一步防止水汽向内部渗入从而提高内部的密封性。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胎的外周环绕设置有多个凸齿。轮胎着力于地面时,利用凸齿与地面接触,如此可减少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转动效率。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环绕所述轮胎排列一周的多个所述凸齿为外齿组,所述外齿组沿前后方向排列有至少两个,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外齿组中,一个所述外齿组内的多个所述凸齿与另一个所述外齿组内的多个所述凸齿相互错开。在同一个外齿组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凸齿之间具有间隙,而当一个凸齿转动离开地面时,另一个凸齿在移动靠近地面时,为了减少此时产生的顿挫感,利用另一个外齿组中的凸齿与地面接触,可实现多个凸齿之间顺畅地切换至与地面接触,提高在使用时的平稳性。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胎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磁环的外周。在生产时,轮胎直接注塑成型于导磁体上,使得轮胎与导磁体直接成为一个整体,既减少了后续的组装工序,又进一步提高了轮胎的结构稳定性。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胎与所述导磁环组合形成外轮毂,所述外轮毂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后端盖前侧正对所述安装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连接螺母,所述前端盖上穿插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连接于所述连接螺母。在组装后端盖前,先在后端盖的安装槽内装入连接螺母,然后将后端盖嵌入后定位槽内,此时连接螺母由于轮胎对安装槽的槽口遮挡而不能向外脱出,接着再将前端盖嵌入前定位槽内,将连接螺栓穿过前端盖并插入安装孔,并使得连接螺栓与连接螺母相互配合连接,如此利用连接螺栓与连接螺母可将前端盖与后端盖进一步压紧于外轮毂的前后两侧,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端盖位于所述通孔的前端位置设置有凹止口,所述凹止口内设置有油封,所述油封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油封套设于连接轴上,可增强连接轴与前端盖连接处的密封性,减少水气从两者之间的连接处进入至内部,而凹止口可方便地油封安装定位,油封可快速地移动到位至前端盖处,并提高油封的结构稳定性。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轴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轴外侧设置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走线孔,所述连接轴内填充有硅橡胶。内部电器元件引出的电线,如定子组件引出的电线、外设编码器引出的电线可从走线孔进入连接轴内,并沿着连接轴的轴向引出,而在连接轴内还填充有硅橡胶,可达到对连接轴中空的结构密封防水的效果,有利于防止水汽从连接轴的端部进入,并利用硅橡胶可对电线进行压紧定位,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对电线的拉扯。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缠绕于所述定子铁芯上的线圈,所述定子铁芯的中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固定孔,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固定孔。连接轴通过与固定孔的配合,从而与定子铁芯相互固定连接,工作时,向缠绕于定子铁芯的线圈通电,整个定子铁芯形成交变的磁场,与转子组件形成的整个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使得导磁环带动轮胎转动。



技术特征:

1.一种轮毂直驱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直驱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凸环(41)的内侧向前凸起并形成前定位环(42),所述后凸环(51)的内侧向后凸起并形成后定位环(52),所述前定位环(42)与所述后定位环(52)均伸入所述导磁环(21)内,所述前定位环(42)的外侧与所述后定位环(52)的外侧均相抵于所述导磁环(21)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毂直驱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凸环(41)与所述后凸环(51)正对所述导磁环(21)的位置均设置有密封槽(53),两个所述密封槽(53)内均套设有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直驱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3)的外周环绕设置有多个凸齿(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毂直驱电机,其特征在于:以环绕所述轮胎(3)排列一周的多个所述凸齿(32)为外齿组,所述外齿组沿前后方向排列有至少两个,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外齿组中,一个所述外齿组内的多个所述凸齿(32)与另一个所述外齿组内的多个所述凸齿(32)相互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直驱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3)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磁环(21)的外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轮毂直驱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3)与所述导磁环(21)组合形成外轮毂,所述外轮毂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后端盖(4)前侧正对所述安装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槽(43),所述安装槽(43)内设置有连接螺母(56),所述前端盖(5)上穿插有连接螺栓(57),所述连接螺栓(57)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连接于所述连接螺母(5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直驱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5)位于所述通孔的前端位置设置有凹止口(54),所述凹止口(54)内设置有油封(55),所述油封(55)套设于所述连接轴(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直驱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11)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轴(11)外侧设置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走线孔,所述连接轴(11)内填充有硅橡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直驱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12)、缠绕于所述定子铁芯(12)上的线圈,所述定子铁芯(12)的中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固定孔(13),所述连接轴(11)穿过所述固定孔(1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公开了一种轮毂直驱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其具有向前延伸的连接轴;转子组件,其包括导磁环与磁片,磁片在导磁环的内侧环绕连接有多个;轮胎,其连接于导磁环的外侧,轮胎的前端设置有前定位槽,轮胎的后端设置有后定位槽;后端盖,其嵌入前定位槽内,后端盖的前端具有向前凸起并相抵于导磁环后端的前凸环,连接轴的后端转动连接于后端盖上;前端盖,其嵌入后定位槽内,前端盖的后端具有向后凸起并相抵于导磁环前端的后凸环,前端盖设置有通孔,连接轴转动连接于通孔,本技术直接将轮胎连接于导磁环上,有利于减少整体的体积与质量,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稳固,提高整体使用寿命,并实现高效的动力传递。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陈彦平,李静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精锐昌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1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