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反接充电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87394发布日期:2024-02-02 21:21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反接充电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保护领域,具体是一种锂电池反接充电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1、锂电池的充电电路中,往往设置由防反接电路,避免电池反接进行充电;请参阅图1,现有的防反接电路是通过在输出端的p+/p-之间并联一个二极管d2,这样需要我们的反接的设备或是充电器需要用过流保护的功能,并需要知道我们的设备或是充电器的过流保护值为多少来选择二极管,设计电路时较为繁琐,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反接充电保护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锂电池反接充电保护电路,包括:

4、供电电源模块,用于供给电压为锂电池模块充电;

5、反接保护模块,用于检测供电电源模块是否反接,反接时,断开供电电源模块和锂电池模块之间的供电回路;

6、bms电池管理模块,用于为锂电池模块提供充电保护,以及控制锂电池模块充电与否;

7、锂电池模块,用于存储电能;

8、供电电源模块连接反接保护模块、bms电池管理模块、锂电池模块,反接保护模块连接bms电池管理模块。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bms电池管理模块包括bms电池系统、mos管q1、mos管q4,bms电池系统的vdd引脚连接锂电池模块的一端、供电电源模块的一端,bms电池系统的do引脚通过一个电阻连接mos管q1的g极、反接保护模块,mos管q1的s极连接锂电池模块的另一端,mos管q1的d极连接mos管q4的d极,mos管q4的g极连接bms电池系统的co引脚,mos管q4的s极连接供电电源模块的另一端。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反接保护模块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光耦u2,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供电电源模块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光耦u2的第二端,光耦u2的第一端连接供电电源模块的另一端,光耦u2的第三端接地,光耦u2的第四端连接mos管q1的g极。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反接保护模块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供电电源模块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供电电源模块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一个电阻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mos管q1的g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反接保护模块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三极管q2、mos管q3,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供电电源模块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供电电源模块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一个电阻连接mos管q3的g极,mos管q3的d极连接mos管q1的g极,mos管q3的s极接地。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的防反接电路而言,不需要确定设备或充电器是否需要用过流保护的功能,也不需要根据设备或是充电器的过流保护值来对反接保护模块进行调节,适用面广,设计电路时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电池反接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反接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bms电池管理模块包括bms电池系统、mos管q1、mos管q4,bms电池系统的vdd引脚连接锂电池模块的一端、供电电源模块的一端,bms电池系统的do引脚通过一个电阻连接mos管q1的g极、反接保护模块,mos管q1的s极连接锂电池模块的另一端,mos管q1的d极连接mos管q4的d极,mos管q4的g极连接bms电池系统的co引脚,mos管q4的s极连接供电电源模块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反接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反接保护模块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光耦u2,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供电电源模块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光耦u2的第二端,光耦u2的第一端连接供电电源模块的另一端,光耦u2的第三端接地,光耦u2的第四端连接mos管q1的g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反接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反接保护模块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供电电源模块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供电电源模块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一个电阻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mos管q1的g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反接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反接保护模块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三极管q2、mos管q3,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供电电源模块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供电电源模块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一个电阻连接mos管q3的g极,mos管q3的d极连接mos管q1的g极,mos管q3的s极接地。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反接充电保护电路,涉及锂电池保护领域,该锂电池反接充电保护电路包括:供电电源模块,用于供给电压为锂电池模块充电;反接保护模块,用于检测供电电源模块是否反接,反接时,断开供电电源模块和锂电池模块之间的供电回路;BMS电池管理模块,用于为锂电池模块提供充电保护,以及控制锂电池模块充电与否;锂电池模块,用于存储电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相较于现有的防反接电路而言,不需要确定设备或充电器是否需要用过流保护的功能,也不需要根据设备或是充电器的过流保护值来对反接保护模块进行调节,适用面广,设计电路时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衷银元,吴启杰,曾伟伟,温遂云,余宏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赛尔特电池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1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