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载式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33911发布日期:2024-02-20 20:25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载式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伏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压载式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1、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具有清洁无污染的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光伏组件一般都要安装在支架上。压载式光伏支架适用于平面屋顶,通过重物压住支架,从而不需要对屋顶进行穿透,避免屋顶发生漏水。申请号为201410184333.4的专利公开了一无渗透式光伏支架,其前支撑座和后支撑座都是结构比较复杂的钣金件,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不同结构的压载式光伏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压载式光伏支架。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载式光伏支架,包括至少两个地梁,所述地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立柱和后立柱,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的顶端都铰接有铰接件,所述铰接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通孔,还包括至少两个斜梁,所述斜梁的两端都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与第二螺母连接,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斜梁上的檩条,所述光伏组件安装在檩条上,所述地梁的两端都设置有与屋顶接触的压板,所述压板从地梁的两侧伸出,压块的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压块压在压板上且地梁位于凹槽内。

3、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地梁的横截面整体呈u型,且该u型开口的内侧都设置有压边。

4、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的两侧都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三螺栓穿过第三通孔后与卡套螺母连接,所述卡套螺母位于地梁中且其两侧分别位于地梁两侧压边的正下方。

5、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的顶端都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铰接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两侧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第五通孔,第一螺栓穿过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后与第一螺母连接,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顶板上。

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每个铰接件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该两个第一通孔分别位于第五通孔的两侧。

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斜梁的横截面整体呈u型,且该u型开口的内侧都设置有压边,所述檩条上设置有多个第六通孔,第四螺栓穿过第六通孔后与设置在斜梁中的卡套螺母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地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立柱和后立柱,前立柱和后立柱的顶端都铰接有铰接件,斜梁被螺栓和螺母固定在前立柱和后立柱上,此种结构比较简单且牢固;2、压块为一体式结构,其横跨地梁的两侧压在压板上,压的比较稳固。



技术特征:

1.一种压载式光伏支架,包括至少两个地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立柱(2)和后立柱(3),所述前立柱(2)和后立柱(3)的顶端都铰接有铰接件(8),所述铰接件(8)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通孔,还包括至少两个斜梁(5),所述斜梁(5)的两端都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螺栓(82)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与第二螺母连接,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斜梁(5)上的檩条(6),光伏组件安装在檩条(6)上,所述地梁(1)的两端都设置有与屋顶接触的压板(4),所述压板(4)从地梁(1)的两侧伸出,压块(7)的底部设置有凹槽(71),所述压块(7)压在压板(4)上且地梁(1)位于凹槽(7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载式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1)的横截面整体呈u型,且该u型开口的内侧都设置有压边(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载式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2)和后立柱(3)的两侧都设置有底板(51),所述底板(51)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三螺栓穿过第三通孔后与卡套螺母(9)连接,所述卡套螺母(9)位于地梁(1)中且其两侧分别位于地梁(1)两侧压边(11)的正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载式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2)和后立柱(3)的顶端都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铰接件(8)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两侧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第五通孔,第一螺栓(81)穿过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后与第一螺母连接,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顶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载式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铰接件(8)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该两个第一通孔分别位于第五通孔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载式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梁(5)的横截面整体呈u型,且该u型开口的内侧都设置有压边(11),所述檩条(6)上设置有多个第六通孔,第四螺栓穿过第六通孔后与设置在斜梁(5)中的卡套螺母(9)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光伏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载式光伏支架。包括至少两个地梁,所述地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立柱和后立柱,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的顶端都铰接有铰接件,所述铰接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通孔,还包括至少两个斜梁,所述斜梁的两端都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与第二螺母连接,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斜梁上的檩条,所述光伏组件安装在檩条上,所述地梁的两端都设置有与屋顶接触的压板,所述压板从地梁的两侧伸出,压块的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压块压在压板上且地梁位于凹槽内。本技术结构比较简单且牢固。

技术研发人员:冯立刚,冯立生,冯鹏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遵化市欣润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4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