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向磁通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74051发布日期:2024-04-18 20:47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向磁通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向磁通电机。


背景技术:

1、轴向磁通电机也称盘式磁通电机,因其结构紧凑、效率高、功率密度大等优点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转子与定子铁芯之间具有气隙,轴向磁通电机的磁通路径与普通径向电机不同,气隙是平面型的,气隙的磁场方向与电机的轴线方向平行,而双定子气隙侧的外圈绕组与转子外圈之间有大于气隙的间隙。

2、其中非气隙侧的定子内圈和外圈绕组均可通过喷油冷却,气隙侧的定子内圈和外圈绕组的散热相对困难,尤其是气隙侧的外圈绕组,外圈绕组较内圈绕组发热量大,且由于轴向磁通电机高比功率特性导致热容也很小,进而面临极其严重的发热问题。

3、因此急需对双定子轴向磁通电机的气隙侧的外圈绕组的热量进行冷却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双定子轴向磁通电机的气隙侧的外圈绕组的散热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向磁通电机,可以利用转子骨架转动的方式把电机腔内的油搅起来,同时配合导油环将这部分油导引至气隙侧的外圈绕组与转子外圈之间的间隙处,从而对气隙侧的外圈绕组进行冷却。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轴向磁通电机,包括:转子骨架、定子绕组和电机外壳,其中,

3、所述定子绕组包括外圈绕组,所述外圈绕组为环形;

4、所述转子骨架包括转子外圈,所述转子外圈的轴向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外圈绕组,并且所述转子外圈与每一侧的所述外圈绕组沿所述轴向具有间隙;

5、所述电机外壳沿周向环绕所述转子骨架和所述定子绕组,所述转子骨架沿所述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电机外壳之间设有导油环,所述导油环沿所述轴向延伸,且环绕至少部分所述定子绕组,所述导油环用于将冷却介质导引到所述间隙。

6、电机腔内在平静状态下会存有一定的体积的油,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轴向磁通电机采用通过喷油的方式来进行冷却,在油冷电机循环中,油位于电机外壳的底部,油泵从电机外壳的底部的油底壳,经过过滤器吸油,然后由油冷器进行冷却,冷却油再进入电机内部对定子组件进行冷却,同时冷却油因为重力又会回落到电机外壳的底部的油底壳,从而形成一个闭环冷却循环系统。通过控制加油量,可以控制电机外壳的底部内的液位在某个合适的高度范围。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定子气隙侧的定子绕组冷却不充分,因此采用转子搅油配合导油环的方案,将电机外壳的底部的油底壳的一部分油通过转子骨架搅起来,再由导油环导引至气隙侧的外圈绕组与转子外圈之间的间隙处,从而对气隙侧的外圈绕组进行冷却,该部分冷却油也会因为重力下落,也能进入导油环下面的气隙侧的外圈绕组与转子外圈之间的间隙处,从而对导油环下面的气隙侧的外圈绕组进行冷却,最终升温的冷却油汇集到电机外壳的底部的油底壳,再由油泵将其输送到油冷器冷却,最后冷却油进入电机,形成循环。整个油冷循环系统,外部不变,主要利用转子搅油配合导油环,对气隙侧的外圈绕组进行冷却,从而解决气隙侧外圈绕组冷却难的问题。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轴向磁通电机,所述导油环包括本体部和导油部,其中,

9、所述本体部贴设于所述电机外壳,且沿所述轴向延伸;

10、所述导油部设于所述本体部的内壁,且沿径向凸出所述本体部的内壁,所述导油部沿所述周向环绕所述转子骨架沿所述周向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导油部包括上导油部和下导油部,所述上导油部和所述下导油部沿所述轴向间隔设置,并形成导油槽,所述上导油部和所述下导油部分别设有分油槽,所述分油槽与所述导油槽连通,所述冷却介质能够流入所述导油槽,再由所述分油槽流入所述间隙。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油槽和分油槽,使得在转子骨架旋转过程中,被带动起来的油能够沿导油槽进入导油槽两侧的分油槽,再由分油槽进入需要散热的气隙侧的外圈绕组与转子外圈之间的间隙处,从而对气隙侧的外圈绕组进行冷却同时通过本体部的油能够沿轴向与外圈绕组进行接触,也可以带走被本体部环绕的外圈绕组的热量。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轴向磁通电机,所述上导油部包括第一底面、第一垂直面和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底面、所述第一垂直面和所述第一倾斜面依次连接,所述上导油部沿所述轴向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下导油部包括第二底面、第二垂直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垂直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依次连接,所述下导油部沿所述轴向的横截面为梯形,沿所述轴向,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相对设置;其中,所述导油槽包括所述第一底面、所述第二底面和所述本体部的内壁。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导油槽设于导油部上,由于导油部沿周向环绕转子骨架沿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即导油槽沿周向环绕转子骨架沿周向的至少一部分,而分油槽设于上导油部和下导油部,即设于导油槽的两侧,如此设计,在转子骨架旋转过程中,被带动起来的油能够沿导油槽进入导油槽两侧的分油槽,再由分油槽准确导引入需要散热的气隙侧的外圈绕组与转子外圈之间的间隙处,从而对气隙侧的外圈绕组进行冷却,增强外圈绕组的冷却流量,增大定子外圈的散热能力。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轴向磁通电机,所述上导油部上的所述分油槽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径向贯穿所述第一垂直面,所述第一部分倾斜设置,以延长所述冷却介质的行程,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通,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径向延伸,且贯穿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倾斜面;

15、所述下导油部上的所述分油槽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沿所述径向贯穿和所述第二垂直面,所述第三部分倾斜设置,以延长所述冷却介质的行程,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相连通,所述第四部分沿所述径向延伸,且贯穿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倾斜面。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油槽分为两部分,且第一部分倾斜设置,可以更好地延长油的行程,同时对油的行程进行导引,使油能够更加准确地落入间隙内,从而带走外圈绕组与转子外圈之间的热量,增强外圈绕组的冷却流量,增大定子外圈的散热能力。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轴向磁通电机,所述分油槽包括沿所述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分油槽,使得油能够被导引到不同的间隙内,从而能够带走不同间隙内的热量。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轴向磁通电机,沿所述轴向,所述转子外圈面向所述间隙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兜油槽,所述多个第一兜油槽沿所述周向间隔设置。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转子外圈面向间隙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兜油槽,增大进入间隙内的油与转子外圈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带动间隙内的油的转动,使其与外圈绕组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更好地、更高效地吸收外圈绕组的热量。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轴向磁通电机,沿所述径向,所述转子外圈靠近所述电机外壳的部分设有多个第二兜油槽,所述多个第二兜油槽沿所述周向间隔设置。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转子骨架靠近电机外壳的部分设有多个第二兜油槽,由于转子骨架与导油部相对,即第二兜油槽与导油部相对,那么由导油部导引来的油能够接触第二兜油槽,第二兜油槽能够增大油与转子外圈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带动油的转动,使其能够更好地被导引到间隙内,能够更好地、更高效地吸收外圈绕组的热量。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轴向磁通电机,每个所述第一兜油槽为弧形,且沿所述转子骨架工作时的旋转方向延伸。

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兜油槽设置为沿转子骨架工作时的旋转方向延伸,使得转子能够带动更多的油沿轴向磁通电机的内壁旋转。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轴向磁通电机,每个所述第二兜油槽为折线状,包括第一折线和第二折线,所述第一折线和所述第二折线沿所述转子骨架工作时的旋转方向延伸且一端互相连接,以形成折角。

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兜油槽设置为折线状,使得转子能够带动更多的油沿轴向磁通电机的内壁旋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