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滩涂太阳能发电的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42786发布日期:2024-03-18 18:14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滩涂太阳能发电的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变电站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滩涂太阳能发电的箱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1、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由于水位的变化,滩涂会有较长的时间露出水面,因此滩涂区域具有丰富的面积,且滩涂区域周围遮挡物较少,与靠近内陆的干燥地带相比,不会有树木存在遮挡,因此更有利于实现太阳能发电;因此若能对滩涂区域进行充分利用,在滩涂区域实现太阳能发电,不仅能够实现节能环保,还能够充分利用滩涂区域的空间;而箱式变电站则能够将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等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紧凑的配电设备,从而与太阳能发电实现配合。

2、其中,箱式变电站在安装时,需要安装在空旷区域,不仅方便箱式变电站的散热,同时减少周围环境对箱式变电站的影响,因此箱式变电站在安装时,也会安装在滩涂区域中空旷的部分,但对于滩涂区域而言,由于其会有水位上涨的时间段,即滩涂区域会被潮水淹没,因此在滩涂区域安装变电站设备时,不仅会存在当水位上涨时,水会流进变电站设备的风险,同时在水位上涨时,滩涂区域便会被淹没,而在水的浸润下,滩涂区域便会变得潮湿松软,而变电站设备整体重量较重,因此也会存在变电站设备下陷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滩涂太阳能发电的箱式变电站,能够在变电站主体安装至滩涂区域后,避免变电站主体下陷,且在水位上涨时,能够使变电站主体远离滩涂区域,避免水流进变电站主体内。

2、一种适用于滩涂太阳能发电的箱式变电站,滩涂具有潮湿带以及干燥带,箱式变电站包括位于潮湿带处的浮体部以及设置于浮体部处的变电站主体,变电站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太阳能板;浮体部包括设置于潮湿带处的浮板、设置于浮板处的支撑板以及连接浮板和支撑板的第一限位组件,支撑板和浮板通过第一限位组件可拆卸连接,变电站主体设置于支撑板处,浮板的顶面的面积为s1,支撑板的底面的面积为s2,s1>5s2;箱式变电站还包括设置于干燥带的牵引组件,牵引组件包括牵引件、连接牵引件与变电站主体的第一拉动件以及供支撑板滑动的滑动组件,滑动组件设置于潮湿带和干燥带交界处,且滑动组件能够随支撑板同步移动。变电站主体即为能够生产、输送、分配以及使用电能的设备,且变电站主体通过浮体部设置在潮湿带,从而避免变电站主体直接与潮湿带接触,同时变电站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太阳能板,即通过太阳能板利用太阳光直接进行发电;浮板直接设置在潮湿带处,且浮板的面积远大于支撑板的面积,因此变电站主体在设置于支撑板处时,变电站主体的重量能够分布至浮板各处,从而增大受力面积,使得变电站主体在安装至潮湿带处后,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导致浮板下沉,从而使得变电站主体的安装更加稳定;同时,支撑板与浮板之间通过第一限位组件可拆卸连接,当处于水位较低的状态时,此时潮湿带外露于水面,且相对干燥,因此变电站主体能够通过支撑板安装至浮板处,从而进行太阳能发电,而在水位上涨时,水便会流动至潮湿带处,即水流会包围浮板,同时在水位上涨较大时,会出现水流进变电站主体的风险,此时则可以通过将第一限位组件进行拆卸,以使第一限位组件不再将支撑板与浮板之间进行固定,以使支撑板能够移动,从而带动变电站主体一同移动至安全区域,即移动至干燥带处。

3、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沿支撑板的周向设置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包括与支撑板相连的第一限位件以及与浮板相连的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能够绕第二限位件转动。第一限位组件不仅能够实现支撑板与浮板之间的固定,从而在变电站主体位于潮湿带时,能够避免变电站主体发生移动,同时在移动变电站主体时,通过使第一限位件转动,即第一限位件不再对支撑板进行固定,从而使得支撑板能够移动,且第一限位部沿支撑板的周向设置,从而使得第一限位部对浮板与支撑板的固定更加稳定。

4、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临近滑动组件的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包括嵌入浮板处的限位板以及连接限位板与支撑板的滑动板,滑动板包括与支撑板连接的固定段以及与限位板铰接的转动段;滑动板朝向支撑板一侧凹陷设置有滑动槽,滑动板转动至与限位板平齐的状态下,滑动槽与滑动组件连通,第二限位部还包括设置于滑动槽的随动件,随动件固定至支撑板处。第二限位部临近滑动组件设置,即第二限位部能够对支撑板临近滑动组件的一侧进行固定,且由于第二限位部临近滑动组件,因此在设置第二限位部时,可以充分利用滑动组件贯穿浮板的区域,从而无需再额外对浮板进行加工,使得浮板结构能够更加完整,且对于滑动组件贯穿的区域而言,通过使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滑动组件处,从而能够对浮板贯穿的区域与支撑板进行固定,从而使得浮板与支撑板之间的固定更加稳定;在滑动板转动时,滑动板处的滑动槽便会由竖直状态转换为水平状态,且滑动槽与滑动组件连通,从而使滑动槽能够起到滑动组件的作用,从而通过滑动板对滑动组件区域进行固定的同时,不会影响支撑板的移动,避免滑动组件出现空缺。

5、进一步地,支撑板的底侧设置有沿滑动组件滑动的滑动轮,滑动组件包括形成有滑动轨道的移动板,所述滑动轨道能够与滑动槽连通,滑动轮的宽度为l,滑动板的厚度为w,w:l为1:2~1:4。如果滑动板的厚度与滑动轮的宽度之间的比值过大,即滑动板的厚度过大,则滑动板在转动至水平状态时,滑动板与支撑板之间的间隙也会相应较大,因此容易出现滑动轮在沿支撑板下侧的滑动组件移动至滑动板处的滑动槽时,由于滑动板与支撑板之间间隙较大,导致滑动轮卡在支撑板与滑动板之间,无法顺利移动至滑动槽处,进而影响变电站主体的转移;如果滑动板的厚度与滑动轮的宽度之间的比值过小,即滑动板的厚度过小,不仅会影响滑动板在与支撑板固定时的结构强度,容易出现滑动板损坏的现象,同时在滑动板转换至平行状态与以供支撑板通过时,滑动板的厚度过小也容易导致无法多次承载支撑板以及变电站主体的重量,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

6、进一步地,滑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移动板的喷管,喷管处设置有滚珠颗粒,喷管包括设置于移动板的底部的第一喷管以及沿移动板的侧壁周向设置的第二喷管。喷管处设置有滚珠颗粒,喷管处的滚珠颗粒能够由喷管处喷出,且喷管由第一喷管和第二喷管组成,因此在进行滚珠颗粒的喷出时,第一喷管和第二喷管能够在移动板的底部和四周填充滚珠颗粒,不仅能够对移动板进行支撑,防止移动板在由潮湿带和干燥带交界处移出时出现下陷,同时滚珠颗粒与移动板之间为滚动摩擦,以使移动板在与滚珠颗粒接触时,减少移动板拉动时的阻力,从而更加方便移动板的牵引。

7、进一步地,浮体部还包括设置于浮板处的第二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用于将浮板固定至潮湿带,第二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至浮板的底部的第一固定件以及连接第一固定件和滑动组件的第二固定件。通过设置第二限位组件,则能够对浮板进行进一步支撑,从而防止浮板下陷,从而确保支撑板在由干燥带移动至处于潮湿带的浮板处并相互固定时,支撑板与浮板之间的固定位置并不会发生改变,从而提高支撑板与浮板之间的固定效率;且浮板位于第一固定件上侧,因此在通过第一固定件对浮板进行支撑时,也能够避免浮板下陷,从而确保浮板在潮湿带处位置的稳定性,且在支撑板与变电站主体由浮板处移出后,浮板同样会通过第二限位组件与滑动组件固定,也能够使浮板的位置更加稳定,避免在水流的带动下出现飘动。

8、进一步地,浮体部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固定件处的加热件以及用于驱动加热件的驱动件,驱动件设置于干燥带。由于第一固定件固定在浮体部,因此第一固定件设置在潮湿带的区域,而通过在第一固定件处设置加热件,通过加热件能够对第一固定件进行加热,从而提高第一固定件周围的温度,使得第一固定件周围的区域能够实现快速干燥,既能够避免浮板下陷,同时也能够避免沿水平方向移动。

9、进一步地,牵引组件还包括连接牵引件与支撑板的第二拉动件,第二拉动件至少部分位于滑动组件内,且第二拉动件搭接至第一限位组件上侧。在拉动变电站主体时,通过第一拉动件和第二拉动件同时拉动支撑板和变电站主体,从而使变电站主体与支撑板整体移动更加稳定,同时由于滑动轮设置在支撑板底侧,因此再通过第二拉动件对支撑板进行拉动,也能够使支撑板移动更加顺畅。

10、进一步地,浮板具有与干燥带相邻设置的第一板体以及与第一板体相连的第二板体,第二板体的高度自支撑板处向四周逐渐递减。通过使第二板体的高度自支撑板处向四周逐渐递减,从而在水位上涨至浮板处,并在水位下降时,能够使水由第二板体处快速流出浮板,从而避免水在浮板处堆积,同时在降雨等天气的影响下,落在第二板体处的雨水也能够实现快速流出,同样能够避免水的堆积。

11、进一步地,箱式变电站还包括设置于变电站主体内的电力组件以及用于传输的传输组件,传输组件能够随变电站主体同步移动。传输组件能够实现电力的输送,且变电站主体由于能够移动,因此为了确保变电站主体在移动时,变电站主体内的部件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对于变电站主体中用于与外界连通的部分,即传输组件而言,传输组件能够与变电站主体同步移动,即在变电站主体移动时,传输组件也会相应的移动,从而调整传输组件的位置,避免变电站主体在移动时,传输组件被拉拽导致出现断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