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磁式感应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0568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励磁式感应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直流电机和感应电机。
现在的直流电动机调速方便,但其电枢转子结构复杂。感应电动机调速困难,但其转子结构简单。
本发明的目的是综合两种电机的特点,使得既没有复杂的电枢转子,又能类似直流电动机方便地调速。
这个目的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实现的,即在电机定子上设置其磁通在位置上相差90°电角度的励磁绕组A和互感绕组B。该两绕组均接至同一相交流电源,产生脉振的励磁磁通φA和互感磁通φB。φB磁通在转子中的感应电流IB2同φA相作用产生正向的电磁转矩MB,φA磁通在转子中的感应电流IA2同φB相作用产生负向的电磁转矩MA。经改变转子的漏电抗1使MB>MA1电动机便可起动运转。
这样,本发明的励磁式感应电机,用感应的方式在转子中感生电流,既不用结构复杂的电枢转子,又能方便地通过调整励磁绕组或互感绕组的工作电压调速。
以下借助于附图
对本发明加以说明。
附图一为本发明电动机一例的工作原理图。
所属的励磁式感应电机,具有定子、转子、励磁绕组A、互感绕组B和用以改变转子漏电抗的设置,其在某时刻各电流、磁通及转矩的方向如图所示。普通的两相感应电动机,按图一方式接通电源,MA与M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电动机不会起动。由于普通感应电动机的转子与绕组A磁链时的漏电抗XA2同它与绕组B磁链时的漏电抗XB2相等,又由于MA反比于XA2,MB反比于XB2(忽略转子导体电阻),所以只要使XA2>XB2,就有MB>MA。本例在励磁极(1)设置了较大的气隙(3)和磁阻槽(4),它使转子电流IB2周围漏磁回路的磁阻较大,漏磁通较少,所以XB2较小。相反,IA2则可经过互感磁极(2)感生较多的漏磁通,所以XA2较大。结果MB>MA,电动机逆时针方向运转。
图二例是将普通隐极式两相感应电机定子绕组中某相绕组的有效长度缩短,按图一方式接通电源后,其磁通在某时刻的分布情况。定子两环形槽之间的磁通为短绕组也即励磁绕组的磁通φA1与定子等长的绕组为互感绕组1其磁通为φB。由于定子只在中间部分通过φA磁通,转子电流IA2可在定子两端感生出较多的漏磁通φSA2,也即加大了转子漏电抗XA2,所以MB>MA。本例从左端看,转子顺时针方向转动。
图三例中,互感绕组B设置在励磁极(1)的极靴内。它除了向转子变送电能外,同时可阻止IB2经过励磁极(1)的极靴感生漏磁通,其效果较图一所示磁阻槽更好。由于互感绕组B的磁势大于转子应电流IB2的磁势,会造成φA磁通的扭曲,所以还可在互感磁极(2)的极身上设置副绕组B1,其磁通方向与φB磁通方向一致,可使φA磁通在励磁极(1)极弧下分布较均匀。IA2可经过互感磁极(2)的极靴感生出较多的漏磁通,所以XA2较大。按图中所示,转子顺时针方向转动。当电动机堵转时,各绕组中只有无功电流(设定、转子导体电阻为零)。当转子转动后,绕组B将从电源吸收正的有功功率,并通过感应将电能变送至转子,类似于变压器初、次级之间的互感情况,所以叫互感绕组。而绕组A将从电源吸收负的有功功率,即送出正的有功功率。两功率之和即输出功率。若MB/MA值很大,绕组A中的能量转换相对很小,所以叫励磁绕组。同直流电机相似,互感绕组同励磁绕组也可有串励、分励和复励的型式。
本发明也可做成单相多极或多相多极电机,多极电机沿周向展开就是直线电机,用于磁悬浮列车可将磁悬浮系统和推进系统合二为一。
本发明的电动机,在没有转子铜耗的情况下也能产生电磁转矩,因此,可设法增加转子电抗分量同电阻分量的比值,以减少能耗。即使是普通的笼型转子,在转差率较大时,其电抗分量也远较电阻分量为大,因此,本发明的产品更适于在低速下运转,具有输出转矩大,转子电流小,损耗低,调速方便的特点。若用超导线圈做成定、转子绕组,不但无定、转子铜耗,并且体积小,功率大。它还可超过同步转速运转。
权利要求
1.励磁式感应电机,具有定子、转子,其特征是定子上有其磁通在位置上相差90°电角度的励磁绕组A和互感绕组B,与之相应的励磁极(1)和互感磁极(2),以及用以改变转子漏电抗的设置,该设置使转子与励磁绕组A磁链时具有较大的漏电抗,而与互感绕组B磁链时具有较小的漏电抗。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励磁式感应电机,其特征是互感绕组B设置在励磁极(1)的极靴内。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励磁式感应电机,其特征是互感磁极(2)的极身上设置有副绕组B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励磁式感应电机,综合了感应电机和直流电机的特点,既没有结构复杂的电枢转子,又能类似直流电动机方便地调速。它在定子中设置有其磁通在位置上相差90°电角度的励磁绕组和互感绕组。该两绕组均接至同一相交流电源,产生两脉振磁场。脉振磁场同转子中的感应电流相作用产生正向的电磁转矩M
文档编号H02K17/02GK1050798SQ9010858
公开日1991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1990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1990年10月16日
发明者崔宝林 申请人:崔宝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