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漏电保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4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器漏电保安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电保安装置。
现有电器漏电保安装置一般利用人触电时流过人体的触电电流经差动电流互感器检出后放大推动继电器动作切断电源。由于各种原因,这种装置的灵敏度较低,一般为5-30毫安。但对人而言,只要有1~10.5毫安的电流流过人体,人就会有麻痛感觉;若有10.5~16毫安电流流过人体,人可能就无法主动摆脱电源,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但此时保安装置可能还未切断电源。故这种装置还不能彻底避免因电器漏电引起的危害。现有大多数用电保安装置还有成本高,安装不便(需断开线路串接在电度表附近)等缺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高灵敏度的、低成本的,使用方便的电器漏电保安器。
下面对这种保安器加以描述。考虑到可能引起漏电事故的电器都装有(或应装有)一只符合国标的三线插头(一根火线,一根零线,一根接在电器外壳上的地线),须插入对应的三线插座才能工作。又考虑到现有家庭中的电源一般为二线(火线和零线),而无地线,故用户一般是将插座的地线端空置,最好的情况不过是用户自行将地线端埋入地下或接到水管上,但走线和使用都麻烦,而且在许多情况下也难达到理想接地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了电器漏电时外壳对零线一定存在的电位差,检出后加以处理,驱动执行机构切断电源并可显示红色报警信号。由此可画出这种保安器的方框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框图(1)为插座,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并联的三线插座。(2)为检测器,用以检出漏电信号加以处理后推动执行机构。(3)为执行机构,一般使用继电器,也可使用脱扣器,接触器等同类电器,还可使用可控硅等。根据需要还可加入信号显示电路和检查保安器工作是否正常的检查按钮。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框图的示例(1)为二极管,(2)(3)(4)为继电器及其触点,(5)为发光二极管,(6)为检查按钮。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1)为二极管,(2)为三极管,(3)(4)(5)为继电器及其触点,(6)为检查按钮,(7)为红色发光二极管,(8)为绿色发光二极管。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1)为二极管,(2)为可控硅,(3)(4)为继电器及其常开触点,(5)为检查按钮,(6)为红色发光二极管。
图2到图4中的发光二极管可用氖灯或灯泡代替,此时显示电路要作相应改动。
下面就图2的简单原理图说明图1方框图的工作过程当电器外壳漏电时,三线插头地线端对零线便有一电位差,此时有漏电流由插座地线端经二极管(1)整流后驱动继电器(2)动作,常闭触点(3)断开切断火线,使电器外壳不再带电,同时继电器常开触点(4)接通接入发光管(5)显示红色报警信号,提醒用户电器漏电需检修,同时使继电器自保。因这个电路是靠漏电流直接驱动继电器的,而一般继电器动作电流均在十几毫安以上,故灵敏度不够高。
由上述示例的工作过程可以想见,只要对漏电信号加以适当处理(如由三极管放大或输入可控硅控制极控制可控硅),这种保安器便可达到很高的灵敏度,比如作到一毫安以下。还可以想见,用上述方式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的电路,图3、图4便是其中的二个实施例。
在图3的实施例中,当电器外壳漏电时,漏电流经二极管(1)整流后经滤波送入三极管(2)放大驱动继电器(3)动作,其常闭触点(4)断开切断电源,常开触点(5)闭合接入红色发光二极管(7)同时使继电器自保。这个电路的灵敏度高于1毫安。
图4的电路使用了可控硅,这样电路更简单了。
这种新型漏电保安器可以作为单独产品销售,也可以装在易漏电的电器内,这时电器外壳与图中地线端相联,火线零线直接引出即可,这样电器不接地线也可起到可靠接地的效果。此时图1到图4的三线插座显然可以省去。
权利要求
1.由检测器(2)、执行机构(3),一只或一只以上并联的三线插座(1)及壳体构成的电器漏电保安器,其特征在于其检测器可以有一只一端接在三线插座接地端(或电器外壳),另一端接到执行机构(或三极管基极及可控硅控制极)的二极管;若执行机构(3)用继电器时,可用其常闭触点串入火线进线,用其常开触点使继电器自保并接通报警显示电路。
2.由权利要求
1所述的漏电保安器,其特征在于它的执行机构可使用继电器,也可使用脱扣器,接触器或可控硅等。
3.由权利要求
1所述的漏电保安器,其特征在于当使用了显示电路时,可用红色发光二极管作为“漏电”指示,绿色发光二极管作为“正常”指示,上述发光二极管也可用氖灯或灯泡代替。
4.由权利要求
1所述的漏电保安器,其特征在于若将其装入电器之中,只需将原接地端接到电器外壳上,火线、零线直接引出即可,三线插座此时可省去。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的,使用方便的低成本电器漏电保安器。这种保安器将电器漏电时外壳对零线的电位差检出处理后推动执行机构切断电源并可发出报警信号。这种保安器可由三线插座、检测器、执行机构及外壳组成。
文档编号H02H3/14GK86209974SQ86209974
公开日1988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1986年12月11日
发明者陶小慈, 陶小京 申请人:陶小慈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