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安全域的n-1过负荷大小集确定方法_3

文档序号:9633172阅读:来源:国知局
斗22斗12二0
[0129]RFz-Fz-Fzi-F。-0,Ri_Fi_F2_F3_F4_F5_Fii_p2i_Fu- 〇 阳130] RFis-Fis-Fm= 0,R4-Fi6-Fi7-Fis-Fig-F2〇-Fi5-Fi4= 0
[0131] RF\g_F巧_Fu-0,R4_F"_Fn_Fi8_Fw_F2〇_F"_Fu一0 RF2-F2-F21-F16=0,R1-F1-F2-F3-F4-F5-F21-F化=0
[0133]RPy-Fy-Fn-0,R2_?6_?7_?8_?9_?10_?22_?20_?口- 〇
[0134] RFi4-Fi4-Fi8= 0,R3-F11-F12-F13-F14-F15-F19-F18= 0
[0135] RP巧_F巧_F巧一 0,R3_Fii_F巧_F口_F"_Fu_Fi8_Fw一 0 阳 136] RFg-Fg-Fzz-Fzo= 0,Rz-Fe-F广F广Fg-Fw-Fz厂F口-Fzo= 0 阳137] RF13-F13-F21= 0,R3-F11-F12-F13-F14-F15-F1-F21= 0 阳13引 RFi2-Fi2_F22= 0,R;5-Fu-Fi2-F口-F14-F15-F22二0
[0139] 工作点到上述安全边界的安全距离分别为: 阳140] 表3安全距离
[0141]
[0143] 注:hll表示安全边界hi的馈线容量约束,hill表示安全边界hi的主变容量约 束。 阳144] 2)计算初始故障集
[0145] 根据表3安全距离为负的数值筛选初始故障集元件,结果为:
[0146] 表4初始故障集
[0148] 3)计算最终故障集 阳149] 表4的馈线元件直接输出到最终故障集。 阳150] 主变元件R1、R2互为备用主变,主变元件R3、R4互为备用主变,都应按照图2的流 程图进行分析: 阳151]RUR2 的不可转带负荷为F1、F3、F4、F5、F8、F9、F10,总和共计 37. 64MVA;R3、R4 没有不可转带负荷,总和计为0MVA。 阳152] R1、R2的停止转带负荷为F21、F6、F7,总和共计为12.22MVA;R3、R4的停止转带负 荷为F12、F20,总和共计为5. 54MVA。 阳153]将RUR2的不可转带负荷与停止转带负荷加和,共计为49. 86MVA,即转带后主变 最小的负荷值大于主变容量40MVA,所W主变R1、R2同时为最终故障集元件;将R3、R4的不 可转带负荷与停止转带负荷加和,共计为5. 54MVA,即转带后主变最小的负荷值小于主变容 量40MVA,所W主变R3、R4都不是最终故障集元件。 阳154] 得到的最终故障集为: 阳155] 表5最终故障集 阳156]
阳157] 4)计算过负荷大小
[0158] 获取最终故障集中的元件,计算元件对应的安全边界的安全距离,进而得到元件 的过负荷大小: 阳159] 表6过负荷大小集
[0160]
阳161] 5)正确性和快速性验证 阳162]正确性:
[0163] 将上述实施例用N-I仿真法验证,N-I仿真计算结果为: 阳164]表7N-I仿真的过负荷大小集阳1佑I
[0166]将表7与表6对比,发现,本方法计算过负荷大小集的结果与N-I仿真法计算过负 荷大小集的结果相同。 阳167]快速性:
[0168]针对本方法编程实现并验证,采用的处理器为Intel (R) Core灯MH5 CPU M 430@2. 27GHz,内存为4GB,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7旗舰版,编程语言C++。针对上述 实施例,计算元件过负荷大小集的时间为2ms。N-I仿真法计算元件过负荷大小集的计算时 间为56ms。说明本方法具有快速性的优点。 阳169] 参考文献: 阳170] 山肖峻,贺琪博,苏步芸.基于安全域的智能配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模式[J].电力 系统自动化,2014, 38 (19) :52-60 阳W] 凹刘理峰,李志买,郭肖辉.配电网N-I算法研究应用[J].陕西电力,2010, 38(2) :46-49
[0172] [3]Hayashi Y,Matsuki J. Loss minimum configuration of distribution system considering N-1 security of dispersed generators[J].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2004,19(I) :636-642
[017引 W]束洪春,张静芳,刘宗兵.基于馈线分区的复杂配电网可靠性区间分析[J].电 网技术,2008, 32 (19) :37-41
[0174] 閒肖峻,谷文卓,王成山.面向智能配电系统的安全域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 化,2013, 37(8) :14-19
[01巧][6]专利:肖峻,王成山,余贻蠢,谷文卓.一种基于配电系统安全域的评价方 法.已授权专利,CN201110283824. 0
[0176]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W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上述本发明实施例 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177] W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W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基于安全域的N-1过负荷大小集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根据安全边界表达式中负荷分布的特征,将任一安全边界分为馈线故障类型边界和主 变故障类型边界,输出故障馈线或故障主变,指明故障类型,形成初始故障集; 将初始故障集中的故障馈线直接输出,作为最终故障集中的元件; 结合初始故障集中的故障主变、故障主变的备用主变通过安全距离进行判断,获取不 可转带负荷、与停止转带负荷,并求和获取转带后主变最小的负荷值; 若负荷值大于故障主变的备用主变的容量,将故障主变、及故障主变的备用主变加到 最终故障集; 通过最终故障集、安全距离获取N-1情况下的过负荷大小。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域的N-1过负荷大小集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边界包括:馈线容量约束安全边界、以及主变容量约束安全边界, 所述馈线容量约束安全边界、所述主变容量约束安全边界通过配电网安全域获取。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域的N-1过负荷大小集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安全边界表达式中负荷分布的特征,将任一安全边界分为馈线故障类型边界和主 变故障类型边界的步骤具体为: 对安全距离为负的安全边界形成联络单元负荷集;判断联络单元负荷集是否有且只有 一个负荷与其余负荷不在同一主变; 如果是,输出馈线故障类型、故障馈线、故障馈线所在的主变到初始故障集; 如果否,输出主变故障类型、故障主变到初始故障集。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域的N-1过负荷大小集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可转带负荷具体为: 故障主变及故障主变的备用主变上,安全距离出现负值的馈线或馈线段负荷、及向备 用主变转带的馈线或馈线段负荷的总和。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域的N-1过负荷大小集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停止转带负荷具体为: 故障主变及故障主变的备用主变上,转带到站外同一台主变的馈线或馈线段负荷的较 小值的总和。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域的N-1过负荷大小集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负荷值大于故障主变的备用主变容量,将故障主变、及故障主变的备用主变加到最 终故障集的步骤具体为: 将故障主变、及故障主变的备用主变加到最终故障集,并根据负荷值超出故障主变的 备用主变容量的大小确定转带方案; 若初始故障集中的元件检验完毕,输出最终故障集。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域的N-1过负荷大小集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最终故障集、安全距离获取N-1情况下的过负荷大小的步骤具体为: 对最终故障集中的元件,获取其对应的安全边界的安全距离,将安全距离的大小作为 过负荷大小。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安全域的N-1过负荷大小集确定方法,包括:将任一安全边界分为馈线故障类型边界和主变故障类型边界,输出故障馈线或故障主变,指明故障类型,形成初始故障集;将初始故障集中的故障馈线直接输出,作为最终故障集中的元件;结合初始故障集中的故障主变、故障主变的备用主变通过安全距离进行判断,获取不可转带负荷、与停止转带负荷,并求和获取转带后主变最小的负荷值;若负荷值大于故障主变的备用主变容量,将故障主变、及故障主变的备用主变加到最终故障集;通过最终故障集、安全距离获取N-1情况下的过负荷大小。根据实际电网的检验发现,本方法比N-1仿真法在计算速度上有很大提升,具有准确性和快速性优点。
【IPC分类】H02H7/22, H02J3/00
【公开号】CN105391055
【申请号】CN201510789053
【发明人】肖峻, 甄国栋, 李思岑
【申请人】天津大学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7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