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5573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包括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盖章位置设定电路、单片机MCU、送纸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滚章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印油补给泵驱动电路,其可通过控制自动连续盖章机构的送纸电机和滚章电机速度来控制送纸电机和滚章电机转矩,从而实现自动连续盖章机构与针式打印机同步走纸、准确控制盖章位置;通过控制印油补给泵实现自动连续均匀地补给印油,配合自动连续盖章机构使用可有效提高税务、银行、医疗、保险及物流等行业业务票据的打印盖章效率,解决了传统盖章机构必须在打印出的票据脱离针式打印机后才能进行盖章、票据盖章和打印无法同步进行以及频繁手动补给印油的问题。
【专利说明】
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办公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来控制针式打印机其自动连续盖章机构的送纸电机、滚章电机和印油补给栗工作的控制电路。【背景技术】
[0002]税务、银行、医疗、保险及物流等行业办理各种业务时通过针式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多联票据都需要盖章,传统的多联票据打印盖章是分开由人工来完成的,而随着国内人力成本的提高,目前税务、银行、医疗、保险及物流等行业办理各种业务的票据大都通过自助打印设备来完成,通过在针式打印机上安装设置自动连续盖章机构可实现对针式打印机打印出的业务票据进行连续自动盖章,而由于针式打印机是通过步进电机驱动走纸,打印过程纸张走走停停没有规律,自动连续盖章机构的送纸电机必须和针式打印机的走纸速度同步,否则就会出现拽纸、堵纸或卡纸现象,为了实现盖章与打印的同步和准确地控制盖章位置,就需要匹配设计一种用来控制针式打印机其自动连续盖章机构的送纸电机、滚章电机和印油补给栗工作的自动连续盖章的电路。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通过控制自动连续盖章机构的送纸电机和滚章电机速度来控制送纸电机和滚章电机转矩的可实现自动连续盖章机构与针式打印机同步走纸、盖章位置控制准确及可控制印油补给栗自动均匀补给印油的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包括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盖章位置设定电路、单片机MCU、送纸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滚章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和印油补给栗驱动电路,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的信号输入端SING_IN与自动连续盖章机构的光电传感器信号连接,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SING_M⑶与单片机MCU的PWM 输入引脚连接,盖章位置设定电路的信号采样端P〇sit1n_SING与单片机M⑶的AD输入引脚连接,送纸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PWM_MCU与单片机MCU的P丽输出引脚连接,送纸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的电流采样端AD_samp 1 ing 1与单片机MCU的AD输入引脚连接,滚章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PWM_MCU与单片机MCU的P丽输出引脚连接,滚章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的电流采样端AD_samp ling2与单片机MCU的AD 输入引脚连接,印油补给栗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PWM_MCU与单片机MCU的PWM输出引脚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SING_IN、电容C1、电容 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运算放大器IC1和信号输出端SING_MCU,信号输入端 SING_IN通过电容C2接地并连接电阻R1—端,电阻R1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1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IC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和电阻R4、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CC,运算放大器I Cl的输出端分别和电阻R2、电容Cl的一端连接, 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CC,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信号输出端SING_M⑶连接运算放大器 IC1的输出端。
[0006]进一步的,所述盖章位置设定电路包括信号采样端Posit1n_SING、电容C13和可调电阻R42,信号采样端Posit1n_SING分别连接可调电阻R42的中间引脚和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可调电阻R42的一端连接电源VCC,可调电阻R42的另一端接地。
[0007]进一步的,所述送纸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PWM1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2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3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4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Contro 1_MCU、电流采样端AD_samp 1 ing 1、过流输出端口 OUT、电阻R5、电阻R6、电阻R7、 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 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M0S场效应管Q1、M0S场效应管Q2、M0S场效应管Q3、M0S场效应管Q7、M0S场效应管Q8、续流二极管D1、续流二极管D2、续流二极管D3、续流二极管D4、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1、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运算放大器IC2A、运算放大器 IC2B和带编码器的送纸电机Ml,控制信号输入端PWM1_MCU连接单片机MCU的PWM输出引脚, 电阻R10—端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1_MCU,电阻R10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 Q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M0S场效应管Q2的栅极和电阻R6—端,电阻R6另一端连接M0S场效应管 Q1的漏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M0S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M0S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 M0S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M0S场效应管Q7的漏极连接,电阻R5—端连接M0S场效应管Q1的漏极,电阻R5另一端分别与M0S场效应管Q7的栅极和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0的基极通过电阻R16与控制信号输入端PWM3_MCU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3_MCU连接单片机MCU的PWM输出引脚,M0S场效应管Q7的源极与M0S场效应管Q8的源极连接,电阻R18—端分别与M0S场效应管Q7的源极和M0S场效应管Q8的源极连接,电阻R18另一端接地,续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1的漏极,续流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 M0S场效应管Q2的漏极和M0S场效应管Q7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M0S场效应管Q2的漏极和M0S场效应管Q7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M0S场效应管Q7的源极和M0S场效应管Q8的源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1的漏极,续流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M0S场效应管Q3的漏极和M0S场效应管Q8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4 的负极分别与M0S场效应管Q3的漏极和M0S场效应管Q8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4的正极分别与M0S场效应管Q7的源极和M0S场效应管Q8的源极连接,电容C3—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 D1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3的负极,电容C3另一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2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4的负极,带编码器的送纸电机Ml—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1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3的负极,带编码器的送纸电机Ml另一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2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4的负极,M0S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M0S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3的漏极和M0S场效应管Q8的漏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3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7—端和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电阻 R7另一端连接M0S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 R11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2_i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2_M⑶与单片机M⑶的PWM输出引脚连接,M0S场效应管Q8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8—端和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电阻R8另一端连接M0S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三极管Ql 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l 1的基极通过电阻R17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4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4_MCU与单片机MCU的PWM输出引脚连接,电阻 R19—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8的源极,电阻R1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 一端、电容C5—端和运算放大器IC2A的正相输入端,电容C4和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IC2A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22—端和电阻R25—端,电阻R25另一端接地,电阻R2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端和运算放大器IC2A的输出端,电容C6另一端接地,电流采样端AD_samplingl连接运算放大器IC2A的输出端,电阻R20—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2A的输出端,电阻R20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2B的正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IC2B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容C7—端、电阻R24—端和电阻R23—端,电容C7另一端接地,电阻R24另一端接地,电阻R23另一端连接电源VCC,运算放大器IC2B的输出端连接过流输出端口 OUT,电阻R21 —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2B 的输出端,电阻R21另一端连接电源VCC,M0S场效应管Q1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9—端和三极管Q6的集电极,M0S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12V电源,电阻R9另一端连接M0S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电阻R12—端,电阻R1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端和三极管Q9的集电极,电阻R13另一端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Control_MOT,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9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14和电阻R15—端,电阻R15另一端接地,电阻R14另一端连接过流输出端口 OUT。
[0008]进一步的,所述滚章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PWM5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6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7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8_MCU、电流采样端 AD_sampl ing2、过流输出端口 OUT、M0S场效应管Q12、M0S场效应管Q13、M0S场效应管Q16、M0S 场效应管Q17、续流二极管D5、续流二极管D6、续流二极管D7、续流二极管D8、三极管Q14、三极管Q15、三极管Q18、三极管Q19、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 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阻 R41、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运算放大器IC3A、运算放大器IC3B和带编码器的滚章电机M2,控制信号输入端PWM5_MCU连接单片机MCU的PWM输出引脚连接,电阻R30 一端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5_MCU,电阻R30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4的基极,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27—端和M0S场效应管Q12的栅极,电阻R27另一端连接M0S场效应管Q13的源极,电阻R26—端连接M0S场效应管Q13的源极,电阻R26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8的集电极和M0S场效应管Q16的栅极,三极管Q18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8的基极通过电阻R32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7_MCT,控制信号输入端PWM7_MCT连接单片机M⑶的PWM输出引脚,M0S场效应管Q12的源极与M0S场效应管Q13的源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12的漏极与M0S场效应管Q16的漏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16的源极与M0S场效应管Q17的源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17的漏极与M0S场效应管Q13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13的源极,续流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连接M0S场效应管Q12的漏极和M0S场效应管Q16的漏极,续流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13的源极,续流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连接M0S场效应管Q17的漏极和M0S场效应管Q13的漏极,续流二极管D7的负极分别连接 M0S场效应管Q12的漏极和M0S场效应管Q16的漏极,续流二极管D7的正极分别连接M0S场效应管Q16的源极和M0S场效应管Q17的源极,续流二极管D8的负极分别连接M0S场效应管Q17 的漏极和M0S场效应管Q13的漏极,续流二极管D8的正极分别连接M0S场效应管Q16的源极和 M0S场效应管Q17的源极,电容C8—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5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7的负极,电容C8另一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6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8的负极,带编码器的滚章电机M2—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5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7的负极,带编码器的滚章电机M2 另一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6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34—端分别连接MOS场效应管Q16的源极和MOS场效应管Q17的源极,电阻R34另一端接地,MOS场效应管Q17的栅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9的集电极和电阻R29—端,电阻R29另一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 MOS场效应管Q13的源极连接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MOS场效应管Q13的栅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5的集电极和电阻R28—端,电阻R28另一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三极管Q1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5的基极通过电阻R31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6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 PWM6_M⑶连接单片机MCU的P丽输出引脚,三极管Q19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9的基极通过电阻R3 3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8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丽8_M⑶连接单片机M⑶的P丽输出引脚,电阻R35—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17的源极,电阻R35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3A的正相输入端,电容C9和电容C1—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IC3A的正相输入端,电容C9和电容 C10另一端分别接地,运算放大器IC3A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38和电阻R41—端,电阻 R41另一端接地,电阻R38另一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IC3A的输出端和电容C12—端,电容 C12另一端接地,电流采样端AD_sampling2连接运算放大器IC3A的输出端,电阻R36—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3A的输出端,电阻R36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3B的正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IC3B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容C11 一端、电阻R39—端和电阻R40—端,电容C11另一端接地,电阻R39另一端接地,电阻R40另一端连接电源VCC,过流输出端口 OUT连接运算放大器 IC3B的输出端,电阻R37—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3B的输出端,电阻R37另一端连接电源VCC。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印油补给栗驱动电路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P丽9_MCT、续流二极管 D9、电容C14、印油补给栗M3、场效应管Q20、电阻R43、三极管Q21、电阻R44,控制信号输入端 PWM9_M⑶连接单片机M⑶的HVM输出引脚,续流二极管D9负极、电容C14一端、印油补给栗M3 一端、电阻R43—端分别与送纸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的M0S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续流二极管D9正极、电容C14另一端、印油补给栗M3另一端分别与M0S场效应管Q20漏极相连, 电阻R43另一端分别与M0S场效应管Q20栅极、三极管Q21集电极相连,M0S场效应管Q20源极接地,三极管Q21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1基极接电阻R44—端,电阻R44另一端接控制信号输入端 PWM9_MCU。
[0010]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可通过控制自动连续盖章机构的送纸电机和滚章电机速度来控制送纸电机和滚章电机转矩,从而实现自动连续盖章机构与针式打印机同步走纸、准确控制盖章位置、自动连续盖章;同时可控制印油补给栗自动连续均匀地补给印油,配合自动连续盖章机构使用可有效提高税务、银行、医疗、保险及物流等行业业务票据的打印盖章效率,解决了传统盖章机构必须在打印出的票据脱离针式打印机后才能进行盖章、票据盖章和打印无法同步进行的问题。【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的整体构成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其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的电路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其盖章位置设定电路的电路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其送纸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的电路图;图5为本发明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其滚章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的电路图;图6为本发明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其印油补给栗驱动电路的电路图。[〇〇12]图中:1、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2、盖章位置设定电路;3、单片机MCU;4、送纸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5、滚章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6、印油补给栗驱动电路。【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0014]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包括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1、盖章位置设定电路2、单片机MCU3、送纸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4、滚章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5、印油补给栗驱动电路6,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1的信号输入端 SING_IN与自动连续盖章机构的光电传感器信号连接,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1的信号输出端SING_MCU与单片机MCU3的PWM输入引脚连接,盖章位置设定电路2的信号采样端 Posit1n_SING与单片机MCU3的AD输入引脚连接,送纸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4的控制信号输入端PWM_MCU与单片机MCU3的PWM输出引脚连接,送纸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4的电流采样端AD_samp lingl与单片机MCU3的AD输入引脚连接,滚章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5 的控制信号输入端PWM_MCU与单片机MCU3的PWM输出引脚连接,滚章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5的电流采样端AD_sampling2与单片机MCU3的AD输入引脚连接,印油补给栗驱动电路6的控制信号输入端PWM_MCU与单片机MCU3的PWM输出引脚连接。
[0015]具体的如图2所示,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1包括信号输入端SING_IN、电容C1、 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运算放大器IC1和信号输出端SING_MCU,信号输入端SING_IN通过电容C2接地并连接电阻R1—端,电阻R1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1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IC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和电阻R4、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CC,运算放大器IC1的输出端分别和电阻R2、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CC,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信号输出端SING_M⑶连接运算放大器IC1的输出端。
[0016]具体的如图3所示,盖章位置设定电路2包括信号采样端Posit1n_SING、电容C13 和可调电阻R42,信号采样端Posit1n_SING分别连接可调电阻R42的中间引脚和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可调电阻R42的一端连接电源VCC,可调电阻R42的另一端接地。
[0017]具体的如图4所示,送纸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4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PWM1_ 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2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3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4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Control_MCU、电流采样端AD_samplingl、过流输出端口 0UT、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M0S场效应管Q1、MOS场效应管Q2、MOS场效应管Q3、MOS场效应管Q7、MOS场效应管Q8、续流二极管D1、 续流二极管D2、续流二极管D3、续流二极管D4、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1、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运算放大器IC2A、运算放大器IC2B和带编码器的送纸电机M1,控制信号输入端P丽1_M⑶连接单片机MCU3的P丽输出引脚,电阻R10—端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UCU,电阻R10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MOS场效应管Q2的栅极和电阻R6—端,电阻R6另一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MOS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 MOS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MOS场效应管Q7的漏极连接,电阻R5—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电阻R5另一端分别与MOS场效应管Q7的栅极和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0的基极通过电阻R16与控制信号输入端PWM3_MCU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3_M⑶连接单片机MCU3的P丽输出引脚,MOS场效应管Q7的源极与MOS场效应管Q8的源极连接,电阻R18—端分别与MOS场效应管Q7的源极和MOS场效应管Q8的源极连接,电阻R18 另一端接地,续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续流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 MOS场效应管Q2的漏极和MOS场效应管Q7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MOS场效应管Q2的漏极和MOS场效应管Q7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MOS场效应管Q7的源极和MOS场效应管Q8的源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续流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MOS场效应管Q3的漏极和MOS场效应管Q8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4 的负极分别与MOS场效应管Q3的漏极和MOS场效应管Q8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4的正极分别与MOS场效应管Q7的源极和MOS场效应管Q8的源极连接,电容C3—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 D1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3的负极,电容C3另一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2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4的负极,带编码器的送纸电机Ml—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1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3的负极,带编码器的送纸电机Ml另一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2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4的负极,MOS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MOS场效应管Q3的漏极和MOS场效应管Q8的漏极连接,MOS场效应管Q3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7—端和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电阻 R7另一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 R11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2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2_MCU与单片机MCU3的PWM输出引脚连接,MOS场效应管Q8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8—端和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电阻R8另一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三极管Ql 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l 1的基极通过电阻R17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4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4_MCU与单片机MCU3的PWM输出引脚连接,电阻 R19—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8的源极,电阻R1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 一端、电容C5—端和运算放大器IC2A的正相输入端,电容C4和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IC2A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22—端和电阻R25—端,电阻R25另一端接地,电阻R2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端和运算放大器IC2A的输出端,电容C6另一端接地,电流采样端AD_samplingl连接运算放大器IC2A的输出端,电阻R20—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2A的输出端,电阻R20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2B的正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IC2B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容C7—端、电阻R24—端和电阻R23—端,电容C7另一端接地,电阻R24另一端接地,电阻R23另一端连接电源VCC,运算放大器IC2B的输出端连接过流输出端口 OUT,电阻R21 —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2B 的输出端,电阻R21另一端连接电源VCC,M0S场效应管Q1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9—端和三极管Q6的集电极,M0S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12V电源,电阻R9另一端连接M0S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电阻R12—端,电阻R1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端和三极管Q9的集电极,电阻R13另一端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Control_MOT,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9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14和电阻R15—端,电阻R15另一端接地,电阻R14另一端连接过流输出端口 OUT。
[0018]具体的如图5所示,滚章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5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PWM5_ 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6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7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8_MCU、电流采样端AD_sampling2、过流输出端口 0UT、M0S场效应管Q12、M0S场效应管Q13、M0S场效应管 Q16、M0S场效应管Q17、续流二极管D5、续流二极管D6、续流二极管D7、续流二极管D8、三极管 Q14、三极管Q15、三极管Q18、三极管Q19、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 R40、电阻R41、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运算放大器IC3A、运算放大器 IC3B和带编码器的滚章电机M2,控制信号输入端PWM5_M⑶连接单片机MCU3的P丽输出引脚连接,电阻R30—端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5_MCU,电阻R30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4的基极, 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27—端和M0S场效应管Q12的栅极,电阻R27另一端连接M0S场效应管Q13的源极,电阻R26—端连接M0S场效应管Q13的源极,电阻R26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8的集电极和M0S场效应管Q16的栅极,三极管Q18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8的基极通过电阻R32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7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 PWM7_M⑶连接单片机MCU3的P丽输出引脚,M0S场效应管Q12的源极与M0S场效应管Q13的源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12的漏极与M0S场效应管Q16的漏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16的源极与 M0S场效应管Q17的源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17的漏极与M0S场效应管Q13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13的源极,续流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连接M0S场效应管 Q12的漏极和M0S场效应管Q16的漏极,续流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13的源极,续流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连接M0S场效应管Q17的漏极和M0S场效应管Q13的漏极,续流二极管 D7的负极分别连接M0S场效应管Q12的漏极和M0S场效应管Q16的漏极,续流二极管D7的正极分别连接M0S场效应管Q16的源极和M0S场效应管Q17的源极,续流二极管D8的负极分别连接 M0S场效应管Q17的漏极和M0S场效应管Q13的漏极,续流二极管D8的正极分别连接M0S场效应管Q16的源极和M0S场效应管Q17的源极,电容C8—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5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7的负极,电容C8另一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6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8的负极, 带编码器的滚章电机M2—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5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7的负极,带编码器的滚章电机M2另一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6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34— 端分别连接M0S场效应管Q16的源极和M0S场效应管Q17的源极,电阻R34另一端接地,M0S场效应管Q17的栅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9的集电极和电阻R29—端,电阻R29另一端连接M0S场效应管Q1的漏极,M0S场效应管Q13的源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1的漏极,M0S场效应管Q13的栅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5的集电极和电阻R28—端,电阻R28另一端连接M0S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三极管Q1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5的基极通过电阻R31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6_ M⑶,控制信号输入端P丽6_M⑶连接单片机MCU3的P丽输出引脚,三极管Q19的发射极接地, 三极管Q19的基极通过电阻R33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8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8_MCU连接单片机MCU3的PWM输出引脚,电阻R35—端连接M0S场效应管Q17的源极,电阻R35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3A的正相输入端,电容C9和电容C10—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IC3A的正相输入端,电容C9和电容C1另一端分别接地,运算放大器IC3A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 R38和电阻R41—端,电阻R41另一端接地,电阻R38另一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IC3A的输出端和电容C12—端,电容C12另一端接地,电流采样端AD_sampling2连接运算放大器IC3A的输出端,电阻R36—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3A的输出端,电阻R36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3B 的正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IC3B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容C11 一端、电阻R39—端和电阻 R40—端,电容Cl 1另一端接地,电阻R39另一端接地,电阻R40另一端连接电源VCC,过流输出端口 OUT连接运算放大器IC3B的输出端,电阻R37—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3B的输出端,电阻 R37另一端连接电源VCC。
[0019]具体的如图6所示,印油补给栗驱动电路6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PWM9_MCT、续流二极管D9、电容C14、印油补给栗M3、场效应管Q20、电阻R43、三极管Q21、电阻R44,控制信号输入端PWM9_MCU连接单片机MCU3的PWM输出引脚,续流二极管D9负极、电容C14 一端、印油补给栗M3—端、电阻R43—端分别与送纸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4的M0S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续流二极管D9正极、电容C14另一端、印油补给栗M3另一端分别与M0S场效应管Q20漏极相连,电阻R43另一端分别与M0S场效应管Q20栅极、三极管Q21集电极相连,M0S场效应管Q20 源极接地,三极管Q21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1基极接电阻R44—端,电阻R44另一端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9_MCU。
[002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其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1的运算放大器IC1与电阻R1、 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组成电压比较器,将光电传感器模拟变化量信号转换为TTL数字信号用以获取纸张信息;盖章位置设定电路2的可调电阻R42中间引脚连接信号采样端 Posit1n_SING,信号采样端Posit1n_SING连接单片机MCU3的AD输入引脚,通过AD转换得到盖章位置数据,预设定盖章位置;M0S场效应管Q1控制送纸电机M1、滚章电机M2和印油补给栗M3的总电源,M0S场效应管Q2、M0S场效应管Q3、M0S场效应管Q7、M0S场效应管Q8组成H桥电路,配合单片机MCU3发出的HVM信号实现送纸电机Ml的速度以及正反转、刹车控制,运算放大器IC2A、运算放大器IC3A分别采集电阻R19、电阻R35的电压信号,放大后传回单片机 MCU3,经运算后得到送纸电机Ml驱动和滚章电机M2驱动的电流数据,根据电流数据的变化得到转矩控制数据,运算放大器IC2B与电阻R20、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1;运算放大器 IC3B与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9、电阻R40组成电压比较器;在送纸电机Ml驱动和滚章电机M2驱动工作时,当采集到的电压值超过阈值时即送纸电机M1、滚章电机M2出现异常电流增大,运算放大器IC2B、运算放大器IC3B的过流输出端口OUT输出高电平信号传给单片机 M⑶3,同时此高电平也使单片机MCU3发出的Control_iCU信号拉低失效,致使M0S场效应管 Q1关断,切断送纸电机M1、滚章电机M2和印油补给栗M3的电源,从而保护整个电路,M0S场效应管Q12、M0S场效应管Q13、M0S场效应管Q16、M0S场效应管Q17组成H桥电路,配合单片机 MCU3发出的PWM信号实现滚章电机M2的转矩以及刹车控制。[0021 ]当针式打印机将纸张送到打印出口进入自动连续盖章机构时,自动连续盖章机构内部的光电传感器感应到纸张,将信号传回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1处理,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1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回单片机MCU3,单片机MCU3接到纸张检测信号后发出送纸电机Ml启动信号,输出PWM信号驱动送纸电机Ml带动胶辊使纸张随针式打印机同步走纸,当纸张走到设定的盖章位置处,单片机MCU3发出滚章电机M2启动信号,输出PWM 信号驱动滚章电机M2带动滚章在指定纸张位置处盖印章,走纸位置和盖章位置由送纸电机M1、滚章电机M2上自带的编码器输出信号获得。送纸电机M1、滚章电机M2的转矩控制方式为:纸张进入自动连续盖章机构后,滚章模块和送纸模块卡住纸张,纸张走动时送纸电机 Ml、滚章电机M2转矩大,纸张停顿时减小送纸电机Ml、滚章电机M2转矩,送纸电机Ml、滚章电机M2启动后,对应的送纸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4、滚章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5实时采集电流变化信号,信号传回单片机MCU3后,经过算法运算得到力矩控制数据,单片机MCU3 发送对应的PWM信号控制送纸电机Ml、滚章电机M2速度,实现转矩控制。[〇〇22]滚章加盖位置精度主要由送纸电机Ml速度和滚章电机M2速度以及对应送纸电机 M1、滚章电机M2的编码数据决定,送纸电机M1、滚章电机M2的编码器实时传回编码信号,单片机MCU3通过计算可以实时获取送纸电机Ml、滚章电机M2的速度,自动连续盖章机构在空闲状态下可以通过调节可调电阻R42设定盖章起始位置,也可以通过上位机软件调节,滚章加盖起始位置数据存储在单片机MCU3的EEPR0M中,掉电后也可以保存。在纸张走过预设编码对应的长度后,滚章电机M2启动带动滚章与纸张接触开始盖章,送纸电机Ml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到电流瞬间增加,此时单片机MCU3获取到了滚章起始盖章位置信息,当滚章末尾脱离纸张时刻,电流瞬间降低,此时单片机MCU3获取到了滚章末尾盖章位置信息,在滚章电机 M2走过预设的编码数后单片机MCU3发送滚章电机M2停止信号,滚章电机M2停在预设位置, 同理送纸电机Ml在走完预设编码数后,单片机MCU3发送送纸电机Ml停止信号,送纸电机Ml 停转,完成一次印章加盖过程。
[0023]与此同时,当滚章电机M2启动后,对应的滚章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5实时采集电流变化信号,当滚章表面印油充足时,相对应的盖章时刻电流值较小,当滚章表面印油不足时,相对应的盖章时刻电流值较大,滚章表面印油与滚章电机M2盖章时的工作电流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当电流大过设定阈值时,单片机MCU3发出印油补给栗控制信号,印油补给栗驱动电路6驱动印油补给栗M3,往滚章接触的海绵处补给印油,这样实现了滚章印油的自动连续均匀供给。
[0024]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 路(1)、盖章位置设定电路(2)、单片机MCU(3)、送纸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4)、滚章电机 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5)和印油补给栗驱动电路(6),所述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1)的 信号输入端SING_IN与自动连续盖章机构的光电传感器信号连接,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 路(1)的信号输出端SING_M⑶与单片机M⑶(3)的PWM输入引脚连接,盖章位置设定电路(2) 的信号采样端P〇sit1n_SING与单片机M⑶(3)的AD输入引脚连接,送纸电机驱动及电流采 样电路(4 )的控制信号输入端PWM_M⑶与单片机MCU (3 )的P丽输出引脚连接,送纸电机驱动 及电流采样电路(4 )的电流采样端AD_samp 1 i ng 1与单片机MCU (3 )的AD输入引脚连接,滚章 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5)的控制信号输入端PWM_M⑶与单片机MCU(3)的PWM输出引脚连 接,滚章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5 )的电流采样端AD_samp 1 i ng2与单片机MCU (3 )的AD输 入引脚连接,印油补给栗驱动电路(6 )的控制信号输入端PWM_M⑶与单片机MCU(3 )的HVM输 出引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 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1)包括信号输入端SING_IN、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 R3、电阻R4、运算放大器IC1和信号输出端SING_MCU,信号输入端SING_IN通过电容C2接地并 连接电阻R1—端,电阻R1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1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IC1的反相 输入端分别和电阻R4、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 VCC,运算放大器IC1的输出端分别和电阻R2、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 VCC,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信号输出端SING_MCU连接运算放大器IC1的输出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章 位置设定电路(2)包括信号采样端Posit1n_SING、电容C13和可调电阻R42,信号采样端 Posit1n_SING分别连接可调电阻R42的中间引脚和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接 地,可调电阻R42的一端连接电源VCC,可调电阻R42的另一端接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纸 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4)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PWM1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2_MCU、控 制信号输入端P丽3_i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4_iCU、控制信号输入端Con tro l_iCU、电流采 样端AD_samp 1 ing 1、过流输出端口 OUT、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 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 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M0S场效应管Q1、M0S场效应管Q2、M0S场 效应管Q3、M0S场效应管Q7、M0S场效应管Q8、续流二极管D1、续流二极管D2、续流二极管D3、 续流二极管D4、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1、电容C3、 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运算放大器IC2A、运算放大器IC2B和带编码器的送纸电机 M1,控制信号输入端PWM1_M⑶连接单片机MCU(3)的P丽输出引脚,电阻R10—端连接控制信 号输入端PWM1_MCU,电阻R10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M0S 场效应管Q2的栅极和电阻R6—端,电阻R6另一端连接M0S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三极管Q4的发 射极接地,M0S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M0S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 M0S场效应管Q7的漏极连接,电阻R5—端连接M0S场效应管Q1的漏极,电阻R5另一端分别与 M0S场效应管Q7的栅极和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0的 基极通过电阻R16与控制信号输入端PWM3_M⑶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3_M⑶连接单片机M⑶(3)的P丽输出引脚,MOS场效应管Q7的源极与MOS场效应管Q8的源极连接,电阻R18—端 分别与M0S场效应管Q7的源极和M0S场效应管Q8的源极连接,电阻R18另一端接地,续流二极 管D1的负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1的漏极,续流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M0S场效应管Q2的漏极 和M0S场效应管Q7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M0S场效应管Q2的漏极和M0S场 效应管Q7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M0S场效应管Q7的源极和M0S场效应管Q8 的源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1的漏极,续流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 M0S场效应管Q3的漏极和M0S场效应管Q8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M0S场效 应管Q3的漏极和M0S场效应管Q8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4的正极分别与M0S场效应管Q7的 源极和M0S场效应管Q8的源极连接,电容C3—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1的正极和续流二极 管D3的负极,电容C3另一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2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4的负极,带编码 器的送纸电机Ml—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1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3的负极,带编码器的送 纸电机Ml另一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2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4的负极,M0S场效应管Q3的 源极与M0S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M0S场效应管Q3的漏极和M0S场效应管Q8的漏极连接, M0S场效应管Q3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7—端和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电阻R7另一端连接M0S场 效应管Q1的漏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l 1连接控制信号输入 端PWM2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2_M⑶与单片机MCU (3 )的HVM输出引脚连接,M0S场效应管 Q8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8—端和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电阻R8另一端连接M0S场效应管Q1的 漏极,三极管Ql 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l 1的基极通过电阻R17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4_ 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4_M⑶与单片机M⑶(3)的P丽输出引脚连接,电阻R19—端连接M0S 场效应管Q8的源极,电阻R1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 一端、电容C5—端和运算放大器IC2A的 正相输入端,电容C4和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IC2A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 R22—端和电阻R25—端,电阻R25另一端接地,电阻R2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端和运算 放大器IC2A的输出端,电容C6另一端接地,电流采样端AD_samplingl连接运算放大器IC2A 的输出端,电阻R20—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2A的输出端,电阻R20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 IC2B的正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IC2B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容C7—端、电阻R24—端和电 阻R23—端,电容C7另一端接地,电阻R24另一端接地,电阻R23另一端连接电源VCC,运算放 大器IC2B的输出端连接过流输出端口 OUT,电阻R21—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2B的输出端,电 阻R21另一端连接电源VCC,M0S场效应管Q1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9—端和三极管Q6的集电 极,M0S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12V电源,电阻R9另一端连接M0S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三极管 Q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电阻R12—端,电阻R1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端 和三极管Q9的集电极,电阻R13另一端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Control_MCU,三极管Q9的发射 极接地,三极管Q9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14和电阻R15—端,电阻R15另一端接地,电阻R14另 一端连接过流输出端口 OUT。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章 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5 )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PWM5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6_MCU、控 制信号输入端PWM7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8_MCU、电流采样端AD_sampl ing2、过流输出端 口 0UT、M0S场效应管Q12、M0S场效应管Q13、M0S场效应管Q16、M0S场效应管Q17、续流二极管 D5、续流二极管D6、续流二极管D7、续流二极管D8、三极管Q14、三极管Q15、三极管Q18、三极 管Q19、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1、电容C8、电容C9、电 容C10、电容C11、电容C12、运算放大器IC3A、运算放大器IC3B和带编码器的滚章电机M2,控 制信号输入端PWM5_M⑶与单片机mj(3)的PWM输出引脚相连接,电阻R30—端连接控制信号 输入端PWM5_MCU,电阻R30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4的基极,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 Q1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27—端和MOS场效应管Q12的栅极,电阻R27另一端连接MOS场效 应管Q13的源极,电阻R26—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13的源极,电阻R26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 Q18的集电极和MOS场效应管Q16的栅极,三极管Q18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8的基极通过电 阻R32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7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7_MCU连接单片机MCU(3)的PWM输 出引脚,MOS场效应管Q12的源极与MOS场效应管Q13的源极连接,MOS场效应管Q12的漏极与 MOS场效应管Q16的漏极连接,MOS场效应管Q16的源极与MOS场效应管Q17的源极连接,MOS场 效应管Q17的漏极与MOS场效应管Q13的漏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MOS场效应管 Q13的源极,续流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连接MOS场效应管Q12的漏极和MOS场效应管Q16的漏 极,续流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MOS场效应管Q13的源极,续流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连接MOS场 效应管Q17的漏极和MOS场效应管Q13的漏极,续流二极管D7的负极分别连接MOS场效应管 Q12的漏极和MOS场效应管Q16的漏极,续流二极管D7的正极分别连接MOS场效应管Q16的源 极和MOS场效应管Q17的源极,续流二极管D8的负极分别连接MOS场效应管Q17的漏极和MOS 场效应管Q13的漏极,续流二极管D8的正极分别连接MOS场效应管Q16的源极和MOS场效应管 Q17的源极,电容C8—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5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7的负极,电容C8另一 端分别连接续流二极管D6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8的负极,带编码器的滚章电机M2—端分别 连接续流二极管D5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7的负极,带编码器的滚章电机M2另一端分别连接 续流二极管D6的正极和续流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34—端分别连接MOS场效应管Q16的源 极和MOS场效应管Q17的源极,电阻R34另一端接地,MOS场效应管Q17的栅极分别连接三极管 Q19的集电极和电阻R29—端,电阻R29另一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MOS场效应管Q13 的源极连接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MOS场效应管Q13的栅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5的集电极和 电阻R28—端,电阻R28另一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三极管Q1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 Q15的基极通过电阻R31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6_MOT,控制信号输入端PWM6_M⑶连接单片 机MCU(3)的PWM输出引脚,三极管Q19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9的基极通过电阻R33连接控 制信号输入端PWM8_MCU,控制信号输入端PWM8_MCU连接单片机MCU( 3)的PWM输出引脚,电阻 R35—端连接MOS场效应管Q17的源极,电阻R35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3A的正相输入端, 电容C9和电容C1—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IC3A的正相输入端,电容C9和电容C1另一端分 别接地,运算放大器IC3A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38和电阻R41—端,电阻R41另一端接 地,电阻R38另一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IC3A的输出端和电容C12—端,电容C12另一端接 地,电流采样端AD_sampling2连接运算放大器IC3A的输出端,电阻R36—端连接运算放大器 IC3A的输出端,电阻R36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3B的正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IC3B的反相 输入端分别连接电容C11 一端、电阻R39—端和电阻R40—端,电容C11另一端接地,电阻R39 另一端接地,电阻R40另一端连接电源VCC,过流输出端口 OUT连接运算放大器IC3B的输出 端,电阻R37—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3B的输出端,电阻R37另一端连接电源VCC。6.如权利要求1和4所述的一种针式打印机自动连续盖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 印油补给栗驱动电路(6 )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PWM9_MCT、续流二极管D9、电容C14、印油补给栗M3、场效应管Q20、电阻R43、三极管Q21、电阻R44,控制信号输入端PWM9_M⑶连接单片机 MCU( 3)的PWM输出引脚,续流二极管D9负极、电容C14一端、印油补给栗M3—端、电阻R43—端 分别与送纸电机驱动及电流采样电路(4)的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续流二极管D9正 极、电容C14另一端、印油补给栗M3另一端分别与MOS场效应管Q20漏极相连,电阻R43另一端 分别与MOS场效应管Q20栅极、三极管Q21集电极相连,MOS场效应管Q20源极接地,三极管Q21 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1基极接电阻R44—端,电阻R44另一端接控制信号输入端PWM9_MCU。
【文档编号】H02P6/04GK105978414SQ201610302318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5月9日
【发明人】陈德福
【申请人】佛山市美辰拓达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