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设备动力系统的光伏控制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83680阅读:来源:国知局
体131的正极和负极分别相连接的辅助充电单元1322,检测控制单元201与辅助充电单元202相连接;数据总线133与检测控制单元1321相连接;辅助供电总线135与辅助充电单元1322相连接;辅助充电控制线134与检测控制单元1321的输出端相连接;检测控制单元1321,用于实时检测蓄电池本体131的运行状态,当蓄电池本体131的实时电压小于阈值电压时,由辅助充电单元1322通过辅助供电总线135对蓄电池本体131进行充电。
[0036]本实施例中,检测控制单元1321可以检测蓄电池本体131的状态,并在辅助充电单元1322的协调作用下对该蓄电池本体131进行充放电操作,从而使得蓄电池整体都保持在理想的电压平衡状态。这样既可以使蓄电池保持活性,又可以达到电压平衡的状态,不至于出现过充或欠充的状态,由此提高了蓄电池的寿命。
[0037]参见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的逆变电路。该逆变电路140包括功率管驱动芯片,该功率管驱动芯片接至微处理器电路(MCU/DSP),以便根据微处理器电路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驱动对应的功率管交替导通和关断。具体的,所述的逆变电路140包括六个功率管Ql?Q6,这六个功率管分成三组,每组功率管控至一相交流输出。
[0038]各个功率管的具体连接方式是:功率管Q1、Q2、Q3的源极共同接直流电源的一端,功率管Q4、Q5、Q6的漏极共同接直流电源的另一端,功率管Ql的漏极和功率管Q4的源极连接供电转换装置的U相端子,功率管Q2的漏极和功率管Q5的源极供电转换装的V相端子,功率管Q3的漏极和功率管Q6的源极供电转换装的W相端子;功率管Q1、Q2、Q3、Q4、Q5、Q6的栅极分别接功率管驱动芯片的一个输出端,该功率管驱动芯片的各个输入端分别受微处理器电路的输出脉冲宽度调节信号PWM1、PWM2、PWM3、PWM4、PWM5、PWM6中的一路控制。该六个功率管Ql?Q6的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对应接入二极管Dl?D6。
[0039]开机时,微处理器根据设定的风机转速产生相应的6路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即驱动信号PWMl?PWM6 ;通过功率管驱动芯片驱动逆变器140的6个功率管(MOSFET或IGBT)Ql?Q6 ;这些功率管的交替导通和关断,产生三相调制波形,输出电压可调、频率可变的三相交流电,输入至供电转换装置300。
[0040]参见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的电气原理框图。该控制模块400的主回路中,三相电源输入线L1、L2、L3经主回路断路器QFl、交流接触器KM接至风机500的三相电机的电机线U1、V1、Wl ;控制回路中,控制回路断路器QF2的输入端接三相电源输入线L2、L3,控制回路断路器QF2的一输出端接交流接触器KM线圈的一个接线端,控制回路断路器QF2的另一个输出端经点动按钮SB (1-3)接交流接触器KM线圈的另一个接线端。按下点动按钮SB,交流接触器KM线圈得电吸合,交流接触器KM的三相主触点闭合,电机得电运转,拖动设备工作。按住点动按钮SB的时间即为电机点动运转时间。松开点动按钮SB,交流接触器KM线圈断电释放,交流接触器KM的三相主触点断开,电机失电停止运转,拖动设备停止。
[0041]本实施例中为了使雷电电流安全流过,各电路元件之间均通过屏蔽电缆连接,其接线端用螺钉固定,以下进一步说明。
[0042]参见图8,表示屏蔽电缆800的接地方式。该屏蔽电缆800由电缆芯线及电缆屏蔽层构成,该电缆屏蔽层包裹住电缆芯线以降低电磁干扰。
[0043]图8示出屏蔽电缆800在供电转换装置300和控制模块400之间的接线方式,该屏蔽电缆800靠近供电转换装置300的一端电缆屏蔽层通过第一接地元件600接地,屏蔽电缆800靠近控制模块400的另一端电缆屏蔽层直接接地。
[0044]在实际电力系统中,屏蔽电缆800的长度一般大于20m,因此可使第一接地元件600接于距供电端4m?6m的位置。该第一接地元件600可为接地电阻,具体类型可为氧化锌压敏电阻等(当然也可为其它元件)。该接地电阻的阻值与屏蔽电缆800的电缆屏蔽层的等效电阻相等,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另行选取。
[0045]风机500和控制模块400之间的接地可参照上述方式,即:屏蔽电缆800靠近控制模块400的一端电缆屏蔽层通过第二接地元件700接地,屏蔽电缆800靠近风机500的另一端电缆屏蔽层直接接地。
[0046]此实施例中,控制模块400和供电转换装置300之间,风机500和控制模块400之间的屏蔽电缆800采用了二点接地方案,因而仍然保持了传统二点接地方案的良好抗干扰效果;由于屏蔽电缆800靠近供电转换装置300的一端电缆屏蔽层通过接地元件接地,有利于对接地电流或干扰限流,由此避免了地电流或干扰过大时烧毁屏蔽层的危险,同时也可以达到较好地电磁兼容效果,而且不会引起负面天线效应。
[0047]参见图9,表示屏蔽电缆的具体结构。该屏蔽电缆800的外保护层801内设置有多根芯线805,其中每根芯线包裹有内保护层803 ;特别地,外保护层内801层设置有电缆屏蔽层802,内保护层803的内侧设置有芯线屏蔽层804。
[0048]由于屏蔽电缆800的芯线及电缆自身均设置屏蔽层,可以抑制芯线之间的干扰及外界的干扰,具体而言:屏蔽电缆的芯线均设计了芯线屏蔽层,有利于抑制芯线之间产生的电磁辐射、静电耦合和电磁感应;电缆自身设置电缆屏蔽层,有利于抑制外部的电磁干扰;这两方面因素,较好地消除了动力系统屏蔽电缆所产生的干扰,有利于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0049]优选地,电缆屏蔽层802和芯线屏蔽层804的两端分别接地,以便有效降低干扰源。较优地,是使电缆屏蔽层802和芯线屏蔽层804靠近供电转换装置300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地元件600接地,电缆屏蔽层802和或芯线屏蔽层804靠近风机500的一端直接接地。
[0050]参见图1Oa?图10b,示出本实用新型风机叶轮结构。该风机叶轮包括左、右端板522 (图中仅示出一端)和多片叶片521,其中:左、右端板522分别固定在一转轴(图未示出)上;所有叶片521,它们分别沿转轴的轴向分布且夹设在左、右端板522之间。特别地,叶片521垂直于转轴的横截面缘纵向弯成曲线状(优选为弯成圆弧状),且叶片521厚度自叶片根部到叶片尾部逐渐缩小,有利于保持较好的气动特性和较好的结构强度。该风机叶轮改善了叶片结构,具体是在叶片后缘外侧表面和/或叶片的前缘外侧上设置叶片小凹坑或叶片锯齿,使得气流流经叶片后缘时产生的漩涡打碎,从而有效地减少流阻,减少振动和噪声,提高风机效率。
[0051]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动力系统的光伏控制器,该污水处理设备动力系统包括通过屏蔽电缆连接的光伏供电装置、市电供电装置、供电转换装置、控制模块及风机,该光伏供电装置包括光伏电池、光伏控制器、蓄电池及逆变电路,光伏控制器具有充电电路、放电电路和控制电路,充电电路接于光伏电池与蓄电池之间,放电电路接于蓄电池与逆变电路之间,控制电路分别连接充电电路、放电电路及蓄电池,逆变电路接至供电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伏控制器光伏控制器包括防雷电路,充电电路、放电电路和蓄电池并联,防雷电路和蓄电池串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动力系统的光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防雷电路为防雷电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动力系统的光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的主回路中,三相电源输入线经主回路断路器、交流接触器接至风机的三相电机的电机线;控制模块的控制回路中,控制回路断路器的输入端接两相电源输入线,控制回路断路器的一输出端接交流接触器线圈的一个接线端,控制回路断路器的另一个输出端经点动按钮接交流接触器线圈的另一个接线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动力系统的光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供电转换装置与控制模块之间、控制模块与风机之间均通过屏蔽电缆连接,其中的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均接至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动力系统的光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屏蔽电缆的外保护层内设置有多根芯线,其中每根芯线包裹有内保护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动力系统的光伏控制器,该污水处理设备动力系统包括通过屏蔽电缆连接的光伏供电装置、市电供电装置、供电转换装置、控制模块及风机,该光伏供电装置包括光伏电池、光伏控制器、蓄电池及逆变电路,光伏控制器具有充电电路、放电电路和控制电路,充电电路接于光伏电池与蓄电池之间,放电电路接于蓄电池与逆变电路之间,控制电路分别连接充电电路、放电电路及蓄电池,逆变电路接至供电转换装置,该光伏控制器包括防雷电路,充电电路、放电电路和蓄电池并联,防雷电路和蓄电池串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在节能环保、安全性、抗干扰性或可操控性、低噪高效等的某一个方面改善动力系统的性能。
【IPC分类】H02J7-35, F04D29-66, F04D29-28
【公开号】CN204597606
【申请号】CN201520328152
【发明人】徐伯琴
【申请人】徐伯琴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