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95180阅读:919来源:国知局
扁平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子技术中的扁平马达。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子设备中的移动终端市场占有量在不断扩大,移动终端都必须带有震动效果,相应的振动马达成为移动终端不可或缺的器件,其市场占有量也在不断的增大。同时,移动终端在向着小型化,超薄化方向发展,使得马达采用了圆柱形扁平马达,该类马达的截面面积大,内部可以安装双磁钢,使得整个马达的振动量符合使用需求。但是现在的扁平马达连接方式一般都是焊接或FPC,因此马达本体需自带焊线或FPC,产线生产时费时费力,存在很高的不良率,而且线长规格不一,影响了马达标准化生产,并且在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马达理线的问题,不便于结构设计,而FPC成本较高,并不适用与低成本的移动终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平马达,使得扁平马达无需自带焊线、FPC,从而使得扁平马达在安装时可与电子设备直接进行组装,为简化结构设计,降低设备成本提供可能性。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扁平马达,包含:下盖体、结合于下盖体的上盖体、第一绝缘件、第二绝缘件、以及振动组件;振动组件包含正极引线与负极引线;
[0005]第一绝缘件与振动组件依次设置于下盖体;
[0006]正极引线与负极引线的其中之一连接于下盖体的内表面,另一个连接于上盖体的内表面;
[0007]第二绝缘件设置于上盖体与下盖体的结合部以电性绝缘上盖体与下盖体。
[0008]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将振动组件包含的正极引线与负极引线分别连接于扁平马达下盖体的内表面与上盖体的内表面,使得马达上盖体和下盖体起到传送电信号的作用,第一绝缘件起到很好的隔绝振动组件与下盖体的作用,第二绝缘件起到电性绝缘上盖体与下盖体的作用,使得扁平马达能够正常工作,从而使得扁平马达无需自带焊线、FPC,并且扁平马达在安装时可与电子设备直接进行组装,为简化结构设计,降低设备成本提供可能性。
[0009]另外,第一绝缘件射出成型于下盖体的内表面或者通过黏胶层结合于下盖体的内表面。
[0010]另外,第一绝缘件为塑胶层或硅胶层。
[0011]另外,上盖体具有上底壁以及由上底壁的边缘延伸出来的上侧壁;下盖体具有下底壁以及由下底壁的边缘延伸出来的下侧壁;其中,上侧壁与下侧壁形成上盖体与下盖体的结合部,并将第二绝缘件夹持于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从而增加密封性,并使得第二绝缘件起到衬垫、缓冲等作用。
[0012]另外,第二绝缘件射出成型于上侧壁与下侧壁的其中之一,上侧壁与下侧壁的其中另一个通过黏胶层结合于第二绝缘件。
[0013]另外,上侧壁与下侧壁分别通过黏胶层结合于第二绝缘件。
[0014]另外,第一绝缘件至少覆盖下底壁,使得振动组件与下盖体的下底壁电性绝缘,从而确保振动组件在工作时,不与下盖体接触,保证了振动组件的正常工作。
[0015]另外,扁平马达还包含第三绝缘件,第三绝缘件设置于上盖体的内表面且至少覆盖上底壁;进一步保证了振动组件的正常工作。
[0016]另外,振动组件包含振子、以及分别固定于第一绝缘件的软性电路板、磁钢、转轴;软性电路板电性连接于磁钢且具有正极引线与负极引线;振子可活动地套设于转轴。
[〇〇17]另外,振动组件还包含电刷,电刷连接于软性电路板且接触磁钢。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扁平马达的结构分解图;
[0019]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扁平马达上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扁平马达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扁平马达上盖体与下盖体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2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扁平马达,如图1所示。
[0025]扁平马达包含:下盖体16、结合于下盖体的上盖体11、第一绝缘件、第二绝缘件、以及振动组件;振动组件包含正极引线与负极引线。
[0026]上盖体11具有上底壁以及由上底壁的边缘延伸出来的上侧壁111,下盖体16具有下底壁以及由下底壁的边缘延伸出来的下侧壁161,上侧壁111与下侧壁161形成上盖体11与下盖体16的结合部,如图2a至图2c所示,(图2b中标号17用于标识第一绝缘件;图2c中标号18用于标识第二绝缘件)。将第二绝缘件18设置于上盖体11与下盖体16的结合部以电性绝缘上盖体11与下盖体16,并使得上盖体11、下盖体16形成密闭空间。
[0027]第二绝缘件18可以设置为夹持于上侧壁111与下侧壁161之间,上侧壁111与下侧壁161分别通过黏胶层结合于第二绝缘件18 ;或者第二绝缘件18为射出成型于上侧壁111与下侧壁161的其中之一,上侧壁111与下侧壁161的其中另一个通过黏胶层结合于第二绝缘件18。
[0028]正极引线与负极引线的其中之一连接于下盖体16的内表面,另一个连接于上盖体11的内表面,本实施方式中,正极引线连接上盖体11的内表面,负极引线连接于下盖体16的内表面。第一绝缘件17与振动组件依次设置于下盖体16。其中,第一绝缘件17射出成型于下盖体16的内表面或者通过黏胶层结合于下盖体16的内表面,从而使得振动组件能够不与下盖体16接触,从而确保振动组件能够正常工作。
[0029]其中,第一绝缘件17可以设置为至少覆盖下盖体16的下底壁,第一绝缘件17可以为塑胶层或硅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