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06598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感应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相器与一般控制系统的感应开关。
目前,市场上的感应开关有的是由可控硅,也有的是由某个振荡电路及晶体三极管组成开关电路等组成。其不足之处在于电路安装十分困难,工作稳定性差,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代替家庭中常使用的墙形机械开关及家用电器中的电源开关的感应开关,是由人体感应转变为电控制过程的感应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这种涉及反相器与一般控制系统的感应开关,具有电源电路、第一比较级电路、第二比较级电路、翻转驱动电路等,其特殊之处在于;比较级电路的反相端与由感应板、电容、三极管、放大器的同相端依次相联接。放大器的输出端并联于两路电阻一路电阻又分两路并联于放大器的反相端和电阻、电容接地;二路电阻串联于不同放大器的同相端,放大器的反相端分两路并联于放大器的输出端及比较级电路的反相端与电阻,另一端接地的电阻构成人体感应电路相连接。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感应开关电路图图2是感应开关不同的翻转驱动电路图图3是感应开关不同的翻转驱动电路图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图1、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墙形机械开关的实施例该装置具有电源电路、第一比较级电路、第二比较级电路、翻转驱动电路等,人体感应电路与第一比较级电路相连接。其中电源电路中26端接于220伏交流电的火线,25端与220伏交流电的零线连接。接于220伏交流电的零线25端与电容24连接,电容24的另一端分两路连接第1路与二极管23连接;第2路与二极管29连接。二极管23的正极与二极管27的正极连接为电源电路的负极端(地端),二极管29的负极与二极管28的负极连接为电源电路的正极端。二极管28的正极与二极管27的负极共同接于26端。电源电路的正极端分两组稳压直流电压第一组稳压直流电压,电源电路的正极端与电阻22连接,电阻22的另一端与保险丝21连接,保险丝21的另一端与电阻20连接,电阻20的另一端分十一路连接一路与电容19连接,电容19的负极接地;二路与稳压二极管18连接,稳压二极管18的负极接地;三路与稳压二极管17连接,稳压二极管17的负极接地;四路与放大器16的正极端连接,放大器16与放大器8是同在一块集成块电路内,放大器16的负极接地;五路与电阻15连接,电阻15的另一端分两路连接第1路与放大器16反相端连接;第2路与电阻32连接,电阻32另一端接地;六路与发光二极管13连接,发光二极管13的负极与光电耦合器14的发光二极管连接,光电耦合器14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分两路连接第1路与三极管12的集电极连接;第2路与光电耦合器14输出正端连接。光电耦合器14输出负端与稳压二极管33连接,稳压二极管33的负极与放大器16的同相端连接;七路与放大器47的正极端连接,放大器47与放大器6是同在一块集成块电路内,放大器47的负极接地。放大器47的输出端与稳压二极管10连接,稳压二极管10的负极与电阻11连接,电阻11的另一端分两路连接第1路与电容46连接,电容46的负极接地;第2路与三极管1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12的发射极接地;八路与电阻9连接,电阻9的另一端分两路连接第1路与放大器47的同相端连接;第2路与电阻48连接,电阻48的另一端接地;九路与人体感应电路的电源正极端连接;十路与发光二极管35连接,发光二极管35负极与电阻38连接,电阻38另一端接地;十一路与CD4013集成块电路42的正极端(14脚)连接,CD4013的(1)脚分两路连接第1路与(11)脚连接;第2路与电容43连接,电容43的负极分两路连接第1路与(6)脚连接;第2路与电阻45连接,电阻45的另一端接地。(2)脚分两路连接第1路与(5)脚连接;第2路与电容31连接,电容31的负极分两路连接第1路与(4)脚连接;第2路与电阻44连接,电阻44另一端接地。CD4013的7、8、(10)脚共同接地,(9)脚与(12)脚相连接,(13)脚与电阻41连接,电阻41另一端与三极管40的基极连接,三极管40的集电极与J继电器55连接,J继电器55的另一端与不同翻转驱动电路的电源正极端连接,三极管40的发射极接地。若J继电器55改为固态继电器56时(如图2所示)。三极管40集电极与固态继电器56连接,固态继电器56的另一端与电阻57连接,电阻57的另一端接于不同翻转驱动电路电源正极端。固态继电器56输出两端一端与电阻58连接,电阻58的另一端接于双向可控硅59的阳极;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59的控制极连接,三极管40的发射极接地。第二组稳压直流电压,电源电路的正极端与电阻30连接,电阻30的另一端分叁路连接第1路与电容37连接,电容37的负极接地;第2路与稳压二极管34连接,稳压二极管34的负极与稳压二极管36连接,稳压二极管36负极接地;第3路与不同翻转驱动电路(如图2、图3所示)电源的正极端连接。人体感应电路的构成是人体感应板1与电容2连接,电容2的另一端分两路连接第1路与电容53连接,电容53的另一端接地;第2路与三极管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3的集电极分两路连接第1路与电容52连接,电容52的另一端接地;第2路与三极管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4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4的发射极分两路连接第1,路与电阻5连接,电阻5的另一端与人体感应电路的电源正极端连接;第2路与放大器6的同相端连接,放大器6的反相端分两路连接第1路与电阻60连接,电阻60的另一端与放大器6的输出端连接;第2路与电阻50连接,电阻50的另一端与电容51连接,电容51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6的输出端与电阻7连接,电阻7的另一端与放大器8的同相端连接,放大器8的反相端分两路连接第1路与电阻49连接,电阻49的另一端接地;第2路与放大器8的输出端连接。放大器8的输出端与第一比较级电路的放大器47反相端连接。原墙形机械开关两触点控制输出接线端,由翻转驱动电路的J继电器55常开触点或双向可控硅59的阳、阴极并联于其两个触点上。两个触点串联于220伏交流电中,作为墙形机械开关输出接线端。感应开关电路电源输入端26接于220伏交流电火线,输入端25端接于220伏交流电零线。墙形机械开关的输出端接入灯炮或家用电器。感应开关电路板,电源电路工作指示灯(发光二极管35),及感应信号输出指示灯(发光二极管13),朝机械开关上壳方向放置,人体感应板紧靠在墙形机械开关的上壳内面,机械开关上壳的外面为人体感应窗口。
使用时,用手伸到墙形机械开关上壳的感应窗口处停留或摆动。由于人体感应的信号,即相当于在三极管3的基极增加电容54,感应的信号经三极管3、三极管4放大后,再经放大器6及放大器8进行放大,由放大器8的输出端电压直入放大器47的反相端,同时与同相端电压相比较,放大器47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稳压二极管10导通,三极管12的基极电压升高而导通,感应信号输出指示灯发光二极管13发亮。光电耦合器14导通,稳压二极管33正向导通,放大器16的同相端电压与反相端电压相比较,由放大器16的内部电路处理,输出端输出一个振度宽度的负脉冲,到CD4013集成块电路42的D1触发器的输入端(3)脚(CP1端),D1触发器翻转。由D1触发器的(1)脚输出,进入第D2触发器的输入端(11)脚(CP2端),因D2端(9)脚与Q2端(12)脚连接,D2触发器也翻转。Q2端(13)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40导通,J继电器55或固态继电器56导通。J继电器55的常开触点或双向可控硅59的阳、阴极接通墙形机械开关的触点,墙形机械开关输出端接通负载电路,灯炮发亮及各类电器电源接通而工作。若再用手伸到墙形机械开关上壳的感应窗口处停留或摆动。感应开关电路工作过程与前次一样,CD4013集成块电路42的Q2端(13)脚属于低电位,三极管40截止,J继电器55或固态继电器56截止,灯炮熄灭或电器电源断开而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体积小,易安装,稳定性强,使用方便,不易损坏。
权利要求1.一种涉及反相器与一般控制系统的感应开关,具有电源电路、第一比较级电路、第二比较级电路、翻转驱动电路等,其特征在于比较级电路的反相端与由感应板、电容、三极管、放大器的同相端依次相联接,放大器的输出端并联于两路电阻一路电阻又分两路并联于放大器的反相端和电阻、电容接地;二路电阻串联于不同放大器的同相端,放大器的反相端分两路并联于放大器的输出端及比较级电路的反相端与电阻,另一端接地的电阻构成人体感应电路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相器与一般控制系统的感应开关,具有电源电路、第一比较级电路、第二比较级电路、翻转驱动电路,第一比较级电路与人体感应电路相连接,应用于各类家用电器的电源开关。
文档编号H03K17/94GK2453615SQ0025872
公开日2001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18日
发明者文华飞 申请人:文华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