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放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11889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性放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放大电路,特别涉及一种线性放大器。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线性放大器的输出范围限制在其电源范围之内,放 大器的输出幅度比电源小。在许多实际产品设计中,在给定电源的条 件下,要想获得更宽范围的输出,只有采用电源变换,即升高电源电
压以便获得更宽范围的输出;或者用变压器升压,将输出信号升压到 需要的范围。这两种方法成本高,易产生干扰,并且不便集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放大器, 输出电压范围严格限制在电源范围内的缺点,提供一种输出电压范围 更宽的放大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线性放大器, 包括电源端,用于连接电源为放大器供电;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 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通过电容与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电 源端通过隔离电路与电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放大器的输出不受供电范围的限制, 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电路设计中。能够减少电源输出种类、降低电源设 计难度和成本、减少干扰、节省能源、降低系统体积和重量。具有成
本低、不使用感性元件等,既可使用分离元件构成,也可以设计出相
应的集成电路。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路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电路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将放大器的供电端通过电阻或具有单向导电性的二 极管与电源隔离,同时使放大器的供电端的瞬时电压与输入信号同步 变动。这样,只要保证放大器供电端口电压比放大器输出端电压大到 超过饱和压降,放大器就将工作在线性放大区。而此时,显然,放大 器的输出电压容许范围,比通常情况下已经扩展,扩展值的大小等于 供电端口浮动值。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电源端,用于连接电源为放大器供 电;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通过电容 与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端通过隔离电路与电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端包括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所述正电源端 通过电容与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正电源端提供隔离电路与电源连 接;所述负电源端提供电容与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负电源端通过隔 离电路与电源连接;
具体的,所述隔离电路由电阻构成;具体的,所述隔离电路由二极管构成。 实施例1
通常放大器如图l。图中,电阻R、 1R构成反馈电路,其主要作
用是稳定放大器A的工作;电源端包括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用于
连接正电源V+和负电源V—,为放大器A提供工作电流。以一般 运算放大器为例,如果电源为士15V,放大器A正负端饱和压降为 IV,则输出电压最大为28V (峰峰值)。
图2是实施例1的电路图。图中,电阻R使放大器A的供电端与电 源(V+、 V—)隔离,电容C使放大器A供电端瞬时电压与输如端一 致。假设电源和饱和压降与图l电路相同,也为1V,在忽略电阻R上 的压降的情况下,输出电压Vo (峰峰值)将扩大到Vo+Vi。
实施例2
本例的电路中用二极管D,代替实施例1中的电阻R,电路图如图 3所示。假设二极管D的压降Vd为0.2V,其它元件特性与图l、图2相 同,则输出电压Vo (峰峰值)可达
Vo=28V—2Vd+Vi=27.6V+Vi,如果Vi二10V,则Vo二37.6V 艮P,系统供电为士15V时,输出电压峰峰值在输入为10V时达 37.6V,输出电压超过了电源电压15V,即超越了电源电压的限制。
权利要求1.线性放大器,包括电源端,用于连接电源为放大器供电;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通过电容与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端通过隔离电路与电源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包 括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所述正电源端通过电容与所述输入端连接, 所述正电源端提供隔离电路与电源连接;所述负电源端提供电容与所 述输入端连接,所述负电源端通过隔离电路与电源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 电路由电阻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 电路由二极管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放大电路,特别涉及一种线性放大器。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放大器,输出电压范围严格限制在电源范围内的缺点,提供一种输出电压范围更宽的放大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线性放大器,包括电源端,用于连接电源为放大器供电;输入端,用于连接输入信号;所述电源端通过电容与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端通过隔离电路与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放大器的输出不受供电范围的限制,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电路设计中。能够减少电源输出种类、降低电源设计难度和成本、减少干扰、节省能源、降低系统体积和重量。具有成本低、不使用感性元件等,既可使用分离元件构成,也可以设计出相应的集成电路。
文档编号H03F1/32GK201057635SQ20072007811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5日
发明者陈世超 申请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