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系统用并网接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5711发布日期:2020-08-25 20:2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分布式光伏系统用并网接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用并网接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常规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环保和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利用光生伏打效应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是最有潜力的电力来源。

并网接口装置通常安装在并网点处,对并网点起到测控、保护、电能质量监测功能,同时还具备规约转换、远动功能,为后台主站与底层分布式电源之间建立了通信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现有的分布式并网接口装置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各种对应接口部件,壳体上开设有用于穿线的通孔。壳体一侧开口且在开口端通过紧固件(如螺丝)连接有盖板。上述的并网接口装置的保护盖在安装与打开时操作不便,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用并网接口装置,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整体稳定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用并网接口装置,包括壳体和端盖,所述壳体一端开口设置形成容置腔,所述端盖对应所述容置腔固定有形状匹配的导入筒,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于端盖扣合方向设有开口设置的调节槽,且所述导入筒对应调节槽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留有一定的间隙;对应所述调节槽在所述导入筒的侧壁设有滑块,所述壳体的侧壁对应所述调节槽还开设有交错设置、并与所述调节槽连通的卡接槽孔,所述卡接槽孔里侧与所述调节槽内侧的间距与所述滑块的宽度匹配,在所述卡接槽孔内卡设有形状匹配的限位卡块,所述限位卡块抵住所述滑块。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卡块的厚度大于壳体侧壁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槽为一对。

进一步的,在所述滑块外侧胶粘有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卡块优选为橡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卡块的端侧于调节槽空间内设置有抵接部与所述滑块抵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导入筒的侧壁上对应所述滑块固定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与所述滑块端侧的间距d1与所述限位卡块两端侧的间距d2匹配。

进一步的,在端侧的内侧面还胶粘有密封胶条。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端盖上设置滑块,在壳体上开设调节槽,并在垂直调节槽设置的卡接槽孔内设置限位卡块进行限位固定,可保证端盖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另外在端盖上还设置抵接块,能够更好的对限位卡块进行限位固定,使得限位卡块不易松动,进而使得滑块不易从调节槽内滑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布式光伏系统用并网接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省略了壳体上的接线件及接线通孔);

图2限位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散热格栅;2-端盖;21-导入筒;22-密封胶条;3-调节槽;4-卡接槽孔;5-滑块;6-限位卡块;61-抵接部;7-抵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用并网接口装置,包括壳体1和端盖2,壳体1一端开口设置形成接线件的容置腔,端盖2对应容置腔固定有形状匹配的导入筒21,在壳体1的侧壁于端盖2扣合方向设有开口设置的调节槽3(调节槽3横向设置,且导入筒21对应调节槽3的侧面与壳体1的内壁留有一定的间隙),本实施例中调节槽3为一对;对应调节槽3在导入筒21的侧壁焊接有滑块5(滑块5为柱状),壳体1的侧壁对应调节槽3还开设有交错设置并与调节槽3连通的卡接槽孔4(本实施例中卡接槽孔4垂直调节槽3设置),卡接槽孔4里侧(左侧边)与调节槽3内侧(左侧)的间距与滑块5的宽度(直径)匹配,在卡接槽孔4内卡设有形状匹配的限位卡块6(限位卡块6的厚度大于壳体1侧壁的厚度,便于扣合后取出),使得限位卡块6能够抵住滑块5。

另外,为了便于增加摩擦力,在滑块5外侧胶粘有胶垫。

使用时,将端盖2上的滑块5通过调节槽3卡入壳体1的容置腔内,并将限位卡块6卡入卡接槽孔4内并抵住导入筒21的壁面上,使得限位卡块6能够贴合并限位固定滑块5。其中,限位卡块6优选为橡胶材质,具有一定弹性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摩擦力,同时还可较好的保护壳体1,避免使用造成磨损。

如图1和图2,限位卡块6的端侧于调节槽3空间内(胶粘或一体成型)设置有抵接部61与滑块5抵接。

同时,为了进一步保证限位卡块6卡接的可靠性,在导入筒21的侧壁上对应滑块5(焊接)固定有抵接块7,抵接块7与滑块5端侧的间距d1与限位卡块6两端侧的间距d2匹配。设置抵接块7,能够更好的对限位卡块6进行限位固定,使得限位卡块6不易松动,进而使得滑块5不易从调节槽3内滑出。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散热,在壳体1上开设有散热格栅11;为了保证密封性,在端侧2的内侧面还胶粘有密封胶条22。



本技术:
中,未详细说明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均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及原理已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用并网接口装置,包括壳体和端盖,所述壳体一端开口设置形成容置腔,所述端盖对应所述容置腔固定有形状匹配的导入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于端盖扣合方向设有开口设置的调节槽,且所述导入筒对应调节槽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留有一定的间隙;对应所述调节槽在所述导入筒的侧壁设有滑块,所述壳体的侧壁对应所述调节槽还开设有交错设置、并与所述调节槽连通的卡接槽孔,所述卡接槽孔里侧与所述调节槽内侧的间距与所述滑块的宽度匹配,在所述卡接槽孔内卡设有形状匹配的限位卡块,所述限位卡块抵住所述滑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系统用并网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块的厚度大于壳体侧壁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系统用并网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槽为一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系统用并网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块外侧胶粘有胶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系统用并网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块优选为橡胶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系统用并网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块的端侧于调节槽的空间内设置有抵接部与所述滑块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系统用并网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入筒的侧壁上对应所述滑块固定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与所述滑块端侧的间距d1与所述限位卡块两端侧的间距d2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光伏系统用并网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端侧的内侧面还胶粘有密封胶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伏系统用并网接口装置,包括壳体和端盖,所述壳体一端开口设置形成容置腔,所述端盖对应所述容置腔固定有形状匹配的导入筒,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于端盖扣合方向设有开口设置的调节槽,且所述导入筒对应调节槽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留有一定的间隙;对应所述调节槽在所述导入筒的侧壁设有滑块,所述壳体的侧壁对应所述调节槽还开设有交错设置、并与所述调节槽连通的卡接槽孔,所述卡接槽孔里侧与所述调节槽内侧的间距与所述滑块的宽度匹配,在所述卡接槽孔内卡设有形状匹配的限位卡块,所述限位卡块抵住所述滑块。本实用新型的分布式光伏系统用并网接口装置,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整体稳定性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张远;李叶峰;陈凯崎;范少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淳安县光年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4
技术公布日:2020.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