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90930发布日期:2023-12-07 02:4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1、散热器是对设备进行散热的主要机构,同样材质散热器的传热系数越高,其热工性能越好。相同的散热性能下,传统的热管散热器必定会受到成本、整机空间以及重力等因素的制约。而均热板立体散热是应用相变换热技术,有更高的导热率且形状规整,有利于产品的模块化和高亮化设计。

2、通常均热板立体散热的工作原理是在蒸发腔和冷凝腔内形成一个完整的换热循环,在重力的限制下,传统的均热板立体散热的结构在使用时会受到方向的限制,需要保证散热的热源及蒸发腔在下,冷凝腔在上,即介质的流动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但是如果用户没有在均热板立体散热装置的重力方向下使用产品,就会造成其功能失效,进而导致需要散热的发热源没能及时散热,影响产品的使用体验,缩短器件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出现器件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蒸发器、冷凝器以及导热管组。蒸发器设有蒸发腔,冷凝器与蒸发器间隔设置,冷凝器设有冷凝腔。导热管组连接于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导热管组包括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第一单向阀以及第二单向阀。第一导管连通蒸发腔和冷凝腔,第二导管连通蒸发腔和冷凝腔。第一单向阀设置于第一导管,第一单向阀用于限制第一导管内的介质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为自蒸发腔至冷凝腔的方向;第二单向阀设置于第二导管,用于限制第二导管内的介质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方向为自冷凝腔至蒸发腔的方向。

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中,在蒸发腔内灌注液相介质,蒸发腔内的介质吸收来自热源的热量后汽化形成的热蒸气,由于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单向导通作用,热蒸气只能通过第一单向阀,因此蒸发腔内的气压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且只能沿第一导管释放传输进入冷凝腔。在冷凝腔内液化后又在气压和重力的双作用下沿第二方向从第二导管流下,最终回到蒸发腔内,由于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存在,蒸发腔和冷凝腔内的气压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无论散热装置是否沿重力方向放置使用,该气压都能够驱使介质流动进行换热循环。上述散热装置具有抗重力作用,不限制其使用放置方向,时刻保证散热装置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提高了适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组中的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相对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连接于所述导热管组中彼此间隔的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热管组沿第三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一隔板,多个所述第一隔板依次间隔地设置于所述蒸发腔内;每个所述第一隔板对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热管组之间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隔板,多个所述第二隔板依次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冷凝腔内;每个所述第二隔板对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热管组之间的位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隔板、该两个第二隔板之间的导热管组、以及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隔板共同形成一个换热循环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热管组彼此贴合,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热管组中的第一导管相贴合;或者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蒸发腔内。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腔、所述冷凝腔、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中至少一者内设有毛细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均热板,所述均热板位于所述蒸发器背离所述冷凝器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蒸发器、冷凝器以及导热管组。蒸发器设有蒸发腔,冷凝器与蒸发器间隔设置,冷凝器设有冷凝腔。导热管组连接于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导热管组包括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第一单向阀以及第二单向阀。第一导管连通蒸发腔和冷凝腔,第二导管连通蒸发腔和冷凝腔。第一单向阀设置于第一导管,第一单向阀用于限制第一导管内的介质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为自蒸发腔至冷凝腔的方向;第二单向阀设置于第二导管,用于限制第二导管内的介质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方向为自冷凝腔至蒸发腔的方向。上述散热装置具有抗重力作用,不限制其使用放置方向,时刻保证具有最佳的散热性能,提高了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赫彤,张相雄,王则钦,李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