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80746发布日期:2024-04-18 12:02阅读:7来源:国知局
散热器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上电子设备的散热,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1、车辆上有较多的电子设备,如车灯、行车电脑等,这些电子设备在工作时需要及时的进行散热,以保证正常工作。

2、受限于车辆的尺寸和空间限制,车辆上不能布置较为复杂占空间的散热结构。目前在车辆上对电子设备进行散热的散热器的结构普遍较为简陋,散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器和车辆,解决目前的散热器散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2、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包括:导热板,包括基板和多个针柱,所述基板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多个间隔的针柱,所述第二表面用于设置待散热件;所述导热板满足以下关系式一,和/或,关系式二;

4、关系式一、

5、关系式二、

6、其中,n为所述针柱的数量,l为所述基板的长度,w为所述基板的宽度,为所述针柱的最大宽度的加权均值;h为所述针柱的高度,δ1为所述针柱的最大宽度,δ2为所述针柱的最小宽度,θ为所述针柱的拔模角。

7、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针柱与所述基板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针柱通过导热胶与所述基板粘接。

8、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针柱在所述基板上呈多行和/或多列排布,相邻两行或相邻两列的所述针柱并排设置或者交错设置。

9、一种实施方式中,同一行或同一列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针柱之间的间距相等。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待散热件容置在所述安装槽中。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冷却件,所述第一表面包括中部区域的导热区和环绕所述导热区的安装区,多个所述针柱设置在所述导热区,所述安装区用于与所述冷却件连接固定,所述冷却件和所述导热板配合以加快所述导热板的热量传导。

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件具有冷却腔,所述针柱伸入所述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用于供冷却介质流动。

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区设置有定位部和固定部,所述定位部用于与所述冷却件配合以实现定位,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冷却件连接固定。

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区和所述冷却件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5、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待散热件和第一方面各种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所述待散热件与所述散热器连接固定。

16、本发明提供的散热器,通过在基板的第一表面设置多个针柱,基板的第二表面设置待散热件,待散热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基板和多个针柱,冷却介质流动多个针柱能够带走热量,实现散热降温的目的,实现散热降温的目的,导热板满足关系式一和/或关系式二,使得针柱的数量布局和高度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车辆上使用,提高了散热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针柱与所述基板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针柱通过导热胶与所述基板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针柱在所述基板上呈多行和/或多列排布,相邻两行或相邻两列的所述针柱并排设置或者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同一行或同一列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针柱之间的间距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待散热件容置在所述安装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冷却件,所述第一表面包括中部区域的导热区和环绕所述导热区的安装区,多个所述针柱设置在所述导热区,所述安装区用于与所述冷却件连接固定,所述冷却件和所述导热板配合以加快所述导热板的热量传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件具有冷却腔,所述针柱伸入所述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用于供冷却介质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区设置有定位部和固定部,所述定位部用于与所述冷却件配合以实现定位,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冷却件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区和所述冷却件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待散热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所述待散热件与所述散热器连接固定。


技术总结
一种散热器和车辆,散热器包括液冷板和导热板,液冷板具有冷却腔;导热板包括基板和多个针柱,基板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设置有多个间隔的针柱,第二表面用于设置待散热件;基板与液冷板连接固定,多个针柱伸入冷却腔中,所述导热板满足:和/或,使得针柱的数量布局和高度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车辆上使用,提高了散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朱亮,郭强,文丹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