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04389发布日期:2024-03-13 20:52阅读:9来源:国知局
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发光器件制造,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发光器件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因在全色显示、背光源以及固态照明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喷墨打印技术制备的发光器件由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实现大面积制作等优势,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基于喷墨打印技术制备的发光器件的材料主要有两种:一类是高分子材料,另一类是小分子材料。

2、高分子材料体系的发光层主要是通过调节高分子合成反应中的共聚单元(空穴传输单元与电子传输单元)的比例调节空穴、电子传输的平衡性,调控起来相对复杂。另外,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会影响到薄膜的迁移率,为保证批次材料的稳定性,需要精准的控制聚合反应的条件,来保证高分子材料分子量的有效分布,同时高分子材料的提纯难度也是较大的,这对于发光层的发光材料的影响也是较大的。

3、相比高分子材料体系的发光层,小分子材料体系的发光层则更具有优势,一是小分子材料具有明确的分子结构,因为分子量是确定的,合成材料的批次稳定性是可以保证的,二是小分子材料可以通过升华的方式保证材料的纯度。另外,在发光层中可通过调控空穴传输型的主体材料和电子传输型的主体材料的掺杂比例来调控发光器件内部的电荷平衡,调控比较简单、可控。然而,小分子材料也有自身的问题,我们在开发评估含有小分子材料的蓝光墨水时,发现蓝光墨水会降低发光层中的红光发光层以及绿光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从而降低整个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以及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发光器件发光效率的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2、另,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发光器件。

3、另,还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4、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提供第一电极,并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打印蓝光墨水、以及红光墨水和绿光墨水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蓝光墨水包括小分子蓝光材料,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的分子量为600-5000g/mol,和/或,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的三线态能级大于或等于2.6ev;

6、加热所述蓝光墨水、以及所述红光墨水和/或所述绿光墨水,使所述蓝光墨水、以及所述红光墨水和/或所述绿光墨水分别形成蓝光发光层、以及红光发光层和/或绿光发光层;以及

7、在所述蓝光发光层、以及所述红光发光层和/或所述绿光发光层上制备第二电极。

8、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中,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为主体材料,且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的分子量为600-2000g/mol。

9、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中,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的分子量为600-1000g/mol。

10、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中,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包括咔唑基团、三苯胺基团、有机硅基团以及二苯基磷酰基团中的至少一种。

11、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中,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的结构式如下:

12、

13、或

14、

15、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r11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烷基、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烷氧基、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烷硫基;

16、进一步的,r1、r2、r3、r4、r5、r6、r7、r8、r9、r10、r11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氧基、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硫基;

17、更进一步的,r1、r2、r3、r4、r5、r6、r7、r8、r9、r10、r11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氧基、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硫基。

18、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中,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的结构式如下:

19、

20、或

21、

22、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中,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发光光谱的主峰位置小于或等于460nm,和/或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的ciey小于或等于0.09。

23、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打印所述红光墨水、所述绿光墨水和所述蓝光墨水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24、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制备空穴注入层;

25、其中,所述红光墨水、所述绿光墨水和所述蓝光墨水均打印在所述空穴注入层上。

26、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通过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27、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发光器件,或包括所述发光器件。

28、传统使用的蓝光墨水会造成红光发光层和绿光发光层发光效率的下降,主要是蓝光墨水中小分子蓝光材料的分子量过低导致的,在发热层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分子的扩散。小分子蓝光材料的三线态能级大致为1.8ev,红光材料和绿光材料的三线态能级均大致为2.6ev,由于小分子蓝光材料的三线态能级远小于红光材料和绿光材料的三线态能级,一旦小分子蓝光材料扩散至红光发光层或绿光发光层时,红光发光层和绿光发光层的三线态激子则会转移到低三线态的小分子蓝光材料上,造成红光发光层和绿光发光层三线态激子的损失,降低红光发光层和绿光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从而降低整个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以及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因此,本公开首先优先增大小分子蓝光材料的分子量,使小分子蓝光材料的分子量处于600-5000g/mol的范围内,随着小分子蓝光材料分子量的增大,增强了小分子蓝光材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使小分子蓝光材料不易发生扩散;其次,在无法提高小分子蓝光材料分子量的情况下,本公开将小分子蓝光材料的三线态能级提高到大于或等于2.6ev,以减少或者避免加热过程导致的小分子蓝光材料扩散至所述红光发光层和所述绿光发光层中,从而提高所述红色发光层和所述绿光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从而提高整个所述发光层的发光效率以及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为主体材料,且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的分子量为600-2000g/mol。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的分子量为600-1000g/mol。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包括咔唑基团、三苯胺基团、有机硅基团以及二苯基磷酰基团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的结构式如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的结构式如下: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发光光谱的主峰位置小于或等于460nm,和/或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的ciey小于或等于0.09。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打印所述红光墨水、所述绿光墨水和所述蓝光墨水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9.一种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通过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发光器件或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器件。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电极,并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打印蓝光墨水、以及红光墨水和绿光墨水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蓝光墨水包括小分子蓝光材料,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的分子量为600‑5000g/mol,和/或,所述小分子蓝光材料的三线态能级大于或等于2.6eV;加热所述蓝光墨水、以及所述红光墨水和/或所述绿光墨水,使所述蓝光墨水、以及所述红光墨水和/或所述绿光墨水分别形成蓝光发光层、以及红光发光层和/或绿光发光层;以及在所述蓝光发光层、以及所述红光发光层和/或所述绿光发光层上制备第二电极。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发光器件以及显示装置。本公开能够提高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余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