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电源与波控的集成模块设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64207发布日期:2023-05-25 05:41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雷达电源与波控的集成模块设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雷达电源和波控模块,具体涉及一种集成设计技术。


背景技术:

1、随着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灵敏度、作用距离、成像精确度等功能的不断提升,天线系统的功能和模式也需不断的发展。电源单元给雷达天线提供供电,波控单元给雷达天线提供波束控制,都在天线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电源单元将太阳帆板或蓄电池组提供的能量,通过功率变换,将供电电压变换为雷达收发组件需要的直流低压,在雷达脉冲变化或切换的工作条件下,提供可靠的脉冲能量。波控单元按使用方式指令,执行波控码计算和布控,按照发射、接收两种状态,完成对应的组件控制,将电源电压、温度等监测信号采集和回传。

3、雷达技术随着通信、计算机、微电子等技术的发展而高速发展,对供电单元和波控单元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效率、高功率、高速度、高可靠是要求的方向之一,轻薄化也是雷达天线的需求方向。电源单元与波控单元不仅要实现自身的轻量化,还要降低单机的高度,以适应雷达天线的薄片化要求。

4、雷达天线阵面上常用的设计方式是将电源和波控分成两个单机设计,二者之间通过连接器及连接电缆进行供电和信号的互连。两个单机的体积、重量以及安装方式占用了雷达天线阵面一定的面积,单机的输出连接器及连接电缆又占用了一定的空间。为了进一步缩小雷达天线的体积和重量,需采用电源和波控融合设计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单机的集成度,适应雷达天线阵面技术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雷达电源与波控的集成模块设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2、模块包括金属壳体、盖板、插针、内部电路板,内部电路板包括陶瓷基板、电源电路、波控电路,电源电路与波控电路共板设计在陶瓷基板上,实现电源电压、功率的变换和波控码计算、布控、信号遥测。

3、步骤一:依据电源电路的电压间距要求、功能性能要求和波控电路的功能性能要求选择元器件,划分电源电路与波控电路的区域布局,避免电源电路与波控电路相互干扰。

4、进一步的,电源电路的功率器件、半导体器件、模拟集成器件采用裸芯片,电阻、电容、磁性器件采用成品器件,根据电源输入电压电流的大小、输出电压电流的大小、信号的种类,选择72根插针作为输入、输出的连接端子,波控电路的数字集成器件、模拟集成器件采用裸芯片,电阻、电容采用成品器件,根据波控的控制规模、信号数量,选择132根插针作为输入、输出的连接端子,采用裸芯片节省封装面积和重量。

5、步骤二:陶瓷基板采用ltcc工艺设计,在基板内部区分电源电路布线的功率层、信号层、接地层和波控电路的供电层、信号层、接地层。

6、进一步的,电源输出+9v/8.5a、+3.3v/6a、-3.3v/0.5a三个电压,分层布置+9v的供电层和功率地层、+3.3v的供电层和功率地层、-3.3v的供电层和功率地层。

7、步骤三:基于元器件的选型和封装尺寸、陶瓷基板的尺寸、ltcc的设计规范,设计印制线路版图,包括正面、反面、中间层的印刷图形线和连接层与层之间的过孔。

8、步骤四,陶瓷基板的的四周边缘与金属壳体的内侧壁保留安装间距,陶瓷基板的器件与盖板保留安装间距,金属壳体长度方向的侧面设计4个安装固定孔,用于模块固定到其他设备。

9、进一步的,陶瓷基板的面积为77mm×57mm,厚度为2mm,陶瓷基板的的四周边缘与金属壳体的内侧壁的安装间距为0.5mm,金属壳体的侧壁厚度为1mm,外形长宽为80mm×60mm,底部安装面的厚度为2mm,盖板的厚度为1.5mm,陶瓷基板的器件最高为8mm,最高器件与盖板的安装间距为0.5mm,金属壳体的高度为14mm,采用铝硅合金材质,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导热性,方便加工。

10、步骤五:根据陶瓷基板正面和反面的印刷图形制作丝网,根据图形丝网将焊料刷到陶瓷基板的正面和反面,将表贴器件粘接到正面的对应位置,将插针粘接到反面的对应位置,金属壳体对应插针的部位铣掉镂空,便于插针伸出壳体,将陶瓷基板的反面粘接到金属壳体内部底板,采用回流焊工艺同时烧焊后,再检验并清洗。

11、步骤六:键合裸芯片,在波控电路的供电入口前端设置互连键合焊盘,调试时断开电源电路和波控电路,电源电路通电测试正常后,在互连键合焊盘上键合金丝,再通电测试波控电路及其关联电路。

12、进一步的,半导体器件、模拟集成器件、数字集成器件的裸芯片采用直径为25μm的金丝键合,功率类器件的裸芯片采用直径为125μm的铝丝键合,关键部位采用多根铝丝或金丝并联键合,提高互连的可靠性。

13、步骤七:在惰性气体环境焊封盖板与壳体,对集成模块进行电性能测试、气密性检查、多余物检查、相关环境试验。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电源电路和波控电路共用同一个陶瓷基板布局元器件,互连简洁方便,信号连接线更短,减小集成模块的面积,缩小集成模块的体积;采用低温共烧陶瓷技术设计,便于电气图形的多层布线和分层布局,生产成本低;采用铝硅合金作为金属壳体的材料,实现集成模块的轻量化;元器件使用裸芯片形式,结合微组装工艺,实现了模块的小型化。



技术特征:

1.一种雷达电源与波控的集成模块设计,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壳体、盖板、插针、内部电路板,内部电路板包括陶瓷基板、电源电路、波控电路,电源电路与波控电路共板设计在陶瓷基板上,实现电源电压、功率的变换和波控码计算、布控、信号遥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电源与波控的集成模块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包括:电源电路的功率器件、半导体器件、模拟集成器件采用裸芯片,电阻、电容、磁性器件采用成品器件,根据电源输入电压电流的大小、输出电压电流的大小、信号的种类,选择72根插针作为输入、输出的连接端子,波控电路的数字集成器件、模拟集成器件采用裸芯片,电阻、电容采用成品器件,根据波控的控制规模、信号数量,选择132根插针作为输入、输出的连接端子,采用裸芯片节省封装面积和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电源与波控的集成模块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括:电源输出+9v/8.5a、+3.3v/6a、-3.3v/0.5a三个电压,分层布置+9v的供电层和功率地层、+3.3v的供电层和功率地层、-3.3v的供电层和功率地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电源与波控的集成模块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包括:陶瓷基板的面积为77mm×57mm,厚度为2mm,陶瓷基板的的四周边缘与金属壳体的内侧壁的安装间距为0.5mm,金属壳体的侧壁厚度为1mm,外形长宽为80mm×60mm,底部安装面的厚度为2mm,盖板的厚度为1.5mm,陶瓷基板的器件最高为8mm,最高器件与盖板的安装间距为0.5mm,金属壳体的高度为14mm,采用铝硅合金材质,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导热性,方便加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电源与波控的集成模块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包括:半导体器件、模拟集成器件、数字集成器件的裸芯片采用直径为25μm的金丝键合,功率类器件的裸芯片采用直径为125μm的铝丝键合,关键部位采用多根铝丝或金丝并联键合,提高互连的可靠性。


技术总结
一种雷达电源与波控的集成模块设计,划分电源电路与波控电路的区域布局,陶瓷基板采用LTCC工艺设计,设计印制线路版图,确定陶瓷基板和金属壳体的尺寸,将表贴器件粘接到正面的对应位置,将插针粘接到反面的对应位置,将陶瓷基板的反面粘接到金属壳体内部地板,采用回流焊工艺同时烧焊后,再检验并清洗,在波控电路的供电入口前端设置互连键合焊盘键合金丝或铝丝,在惰性气体环境焊封盖板与壳体,对集成模块进行电性能测试、气密性检查、多余物检查、相关环境试验。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亮,邬天恺,许立讲,林幼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