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38377发布日期:2023-06-10 06:3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磁炉,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现有电磁炉用电磁线盘的磁条其顶磁面大多设计为平面或台阶面,这样,使得电磁线盘的磁场沿电磁线盘的径向有明显的强弱区域之分,且根据实验检测发现,电磁线盘上靠近电磁线盘中心的内围区域和远离电磁线盘中心的外围区域磁场相对较弱,电磁线盘的中间区域磁场强度则较强,从而导致了电磁炉工作时电磁线盘中间区域的温度比内围区域、外围区域的温度都高,严重影响了电磁线盘加热能量分布的均匀性,进而难以实现锅具底部各处加热能量相当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能够优化电磁线盘的磁场强度分布,使得电磁线盘的加热能量能够分布地更加均匀。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磁线盘,包括线盘支架、电磁感应线圈和导磁条,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绕装在所述线盘支架的顶面,所述导磁条呈辐射状分布在所述线盘支架的底面,所述导磁条包括沿着线盘支架的半径方向延伸的磁条本体,所述磁条本体具有朝向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顶磁面,所述顶磁面的高度向着所述线盘支架的中心方向逐渐增大。

4、在上述电磁线盘中,所述顶磁面为斜面或上凸的第一弧形面或者下凹的第二弧形面。

5、在上述电磁线盘中,所述磁条本体还具有背对所述电磁感应线圈设置的底磁面,所述底磁面为平面。

6、在上述电磁线盘中,所述线盘支架包括设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顶磁面之间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磁条本体对应的部分其形状与所述顶磁面相匹配。

7、在上述电磁线盘中,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包括内环线圈绕组、中环线圈绕组和外环线圈绕组,所述内环线圈绕组的绕制层数小于所述中环线圈绕组的绕制层数,所述中环线圈绕组的绕制层数小于所述外环线圈绕组的绕制层数,以使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顶面形成平面。

8、在上述电磁线盘中,所述线盘支架包括设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顶磁面之间的底板,所述底板具有与所述磁条本体对应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的底面形状与所述顶磁面相匹配,所述配合部的顶面为平面。

9、在上述电磁线盘中,所述顶磁面具有靠近线盘支架中心的内端和远离线盘支架中心的外端,所述内端与所述外端的高度差为4mm~6mm。

10、在上述电磁线盘中,所述线盘支架的顶面设有与所述磁条本体位置相对的绕线槽,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绕装在所述绕线槽内。

11、在上述电磁线盘中,所述导磁条还包括设于磁条本体内端和/或磁条本体外端的插块,所述插块向上延伸,所述线盘支架上设有与所述插块插接配合的插槽。

12、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用于承载锅具的面板,以及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磁线盘,所述面板位于所述电磁线盘上方。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改变磁条本体的顶磁面形状,可使得电磁线盘外围区域的磁场强度、内围区域的磁场强度和中间区域的磁场强度趋于相等,从而利于均衡电磁线盘内围区域、外围区域和中间区域的磁场强度,进而可在电磁线盘工作时使电磁线盘中间区域、内围区域、外围区域的温度都趋近于相等,提高了电磁线盘加热能量分布的均匀性,实现了锅具底部各处加热能量相当的效果。

15、顶磁面为斜面或上凸的第一弧形面或者下凹的第二弧形面。如此设计,可使顶磁面形成平滑的表面,以进一步利于均衡电磁线盘内围区域、外围区域和中间区域的磁场强度,使得电磁线盘工作时使电磁线盘中间区域、内围区域、外围区域的温度都趋近于相等。

16、磁条本体还具有背对电磁感应线圈设置的底磁面,底磁面为平面。如此设计,能够降低磁条本体的加工难度,以方便磁条本体的加工制造,此外,也不会对电磁线盘磁场强度分布均匀性产生影响。

17、线盘支架包括设于电磁感应线圈与顶磁面之间的底板,底板与磁条本体对应的部分其形状与顶磁面相匹配。如此设计,一方面可利于磁条本体与底板的紧密贴合,从而利于提高导磁条与线盘支架配合的可靠性和提高产品的结构紧凑性,另一方面利于保证底板壁厚的均匀性,进而利于提高产品的结构稳固可靠性。

18、电磁感应线圈包括内环线圈绕组、中环线圈绕组和外环线圈绕组,内环线圈绕组的绕制层数小于中环线圈绕组的绕制层数,中环线圈绕组的绕制层数小于外环线圈绕组的绕制层数,以使电磁感应线圈的顶面形成平面。如此设计,可使内环线圈绕组的顶面、中环线圈绕组的顶面以及外环线圈绕组的顶面与面板之间的距离一致,从而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均匀性。

19、线盘支架包括设于电磁感应线圈与顶磁面之间的底板,底板具有与磁条本体对应的配合部,配合部的底面形状与顶磁面相匹配,配合部的顶面为平面。如此设计,保证电磁感应线圈每圈的绕制层数相同即可确保电磁感应线圈的顶面形成平面,以保证电磁感应线圈的顶面与面板之间的距离自内向外一致,从而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均匀性。

20、顶磁面具有靠近线盘支架中心的内端和远离线盘支架中心的外端,内端与外端的高度差为4mm~6mm。如此设计,既利于均衡电磁线盘内围区域、外围区域和中间区域的磁场强度,又能避免内外端高度差过高导致电磁线盘高度增加而导致产品高度增加。

21、导磁条还包括设于磁条本体内端和/或磁条本体外端的插块,插块向上延伸,线盘支架上设有与插块插接配合的插槽。如此设计,既可通过插块与插槽的插接配合实现导磁条安装在线盘支架上,组装简单方便;又能通过插块对电磁线盘内侧和/或外侧的磁力线进行引导,从而使磁力线尽可能更多的聚集在电磁线盘上方,使穿透锅具的磁力线更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22、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磁线盘,包括线盘支架、电磁感应线圈和导磁条,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绕装在所述线盘支架的顶面,所述导磁条呈辐射状分布在所述线盘支架的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条包括沿着线盘支架的半径方向延伸的磁条本体,所述磁条本体具有朝向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顶磁面,所述顶磁面的高度向着所述线盘支架的中心方向逐渐增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磁面为斜面或上凸的第一弧形面或者下凹的第二弧形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本体还具有背对所述电磁感应线圈设置的底磁面,所述底磁面为平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支架包括设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顶磁面之间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磁条本体对应的部分其形状与所述顶磁面相匹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包括内环线圈绕组、中环线圈绕组和外环线圈绕组,所述内环线圈绕组的绕制层数小于所述中环线圈绕组的绕制层数,所述中环线圈绕组的绕制层数小于所述外环线圈绕组的绕制层数,以使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顶面形成平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支架包括设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顶磁面之间的底板,所述底板具有与所述磁条本体对应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的底面形状与所述顶磁面相匹配,所述配合部的顶面为平面。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磁面具有靠近线盘支架中心的内端和远离线盘支架中心的外端,所述内端与所述外端的高度差为4mm~6mm。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支架的顶面设有与所述磁条本体位置相对的绕线槽,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绕装在所述绕线槽内。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条还包括设于磁条本体内端和/或磁条本体外端的插块,所述插块向上延伸,所述线盘支架上设有与所述插块插接配合的插槽。

10.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用于承载锅具的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线盘,所述面板位于所述电磁线盘上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线盘,包括线盘支架、电磁感应线圈和导磁条,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绕装在所述线盘支架的顶面,所述导磁条呈辐射状分布在所述线盘支架的底面,所述导磁条包括沿着线盘支架的半径方向延伸的磁条本体,所述磁条本体具有朝向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顶磁面,所述顶磁面的高度向着所述线盘支架的中心方向逐渐增大。本技术的电磁线盘,能够优化电磁线盘的磁场强度分布,使得电磁线盘的加热能量能够分布地更加均匀。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用于承载锅具的面板,以及上述所述的电磁线盘,所述面板位于所述电磁线盘上方。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曹然,金立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