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冷却散热结构及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41986发布日期:2023-05-13 10:00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冷却散热结构及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散热系统的,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冷却散热结构及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机控制器的冷却方式分为风冷和液冷两种方式。风冷方式一般采用散热片和散热风扇进行散热,一般风冷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与体积成正比,且风冷散热系统散热能力有限、效率低;水冷方式一般采用循环水路经过控制器的主要发热元器件位置,将热量带至外部水箱,对水箱进行吹风降温,一般由于水路过长、水冷系统排布分散影响冷却效果,散热能力有限,现有的散热盖板大多通过螺栓固定,拆装检修时费时费力,且在安装时需从一个角开设固定,极易使盖板在螺栓旋转过程中与电机控制器偏离,从而使内部的散热孔偏移影响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鉴于上述现有风冷散热和水冷散热能力有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3、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冷却散热结构。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支撑组件,包括控制器箱体、设置在控制器箱体上的水道盖板以及设置在水道盖板上端的安装板;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内,包括开设在控制器箱体内的冷却水道、设置在安装板上的水冷排以及设置在水冷排底部的风冷部件。

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合冷却散热结构及锁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器箱体内部设置有主要发热电子元器件,所述控制器箱体靠近水道盖板一侧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内设置有若干棱柱,所述控制器箱体一侧设置有电器插口。

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合冷却散热结构及锁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器箱体靠近水道盖板一端四角设置有支撑台,所述安装板与支撑台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合冷却散热结构及锁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冷却水道包括设置在安装板内的第一水道、设置在安装板上表面靠近电器插口一侧的第一进水口、设置在安装板上表面原理电器插口一侧的第二出水口、设置在安装板下表面靠近第一进水口一侧的第二进水口以及设置在安装板下表面远离第一进水口一侧的第一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一水道设置有两条,所述第一水道为l型水道,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一条第一水道与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另一条第一水道与第二出水口连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合冷却散热结构及锁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水冷排包括开设在安装板上表面的若干散热片、设置在若干所述散热片上端的风扇以及设置在风扇侧部的泵排本体,所述泵排本体靠近安装板一侧设置有第三出水口和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与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连通。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合冷却散热结构及锁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风冷部件包括设置在控制器箱体内的第二水道、设置在控制器箱体上靠近第一出水口一端的第四进水口、设置在散热槽内靠近第四进水口一侧的第四出水口、设置在控制器箱体上靠近第二出水口一端的第五出水口以及设置在散热槽内靠近第四出水口一侧的第五进水口。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合冷却散热结构及锁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进水口与第五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四进水口连通。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水冷和风冷结合,达到混合散热效果,增强散热能力,采用一体化布局,利用空间布局减速水道长度,增加散热的能力。

12、鉴于上述现有散热盖板拆装费时费力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13、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冷却散热锁紧装置。

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混合冷却散热结构;以及,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设置在控制器箱体上,包括开设在支撑台上的锁槽、开设在安装板上的通孔以及设置锁槽上的拆卸部件。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合冷却散热锁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拆卸部件包括弹簧扣、设置在弹簧扣远离支撑台一端的复位弹簧以及与复位弹簧配合的夹紧钥匙,所述弹簧扣与通孔配合,弹簧扣中心设有与夹紧钥匙配合的锁孔,所述弹簧扣远离支撑台一端设有弹簧槽,所述复位弹簧连接在弹簧槽内。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合冷却散热锁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夹紧钥匙包括与锁孔配合的锁闩、设置在锁闩一端与复位弹簧抵接的扭柄、设置在锁闩远离扭柄一端的锁头,所述锁头与锁槽配合。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支撑台处加装锁止组件,使安装板在安装和拆卸时更加方便,使进水口和出水口安装时不容易错位。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合冷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冷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箱体(101)内部设置有主要发热电子元器件,所述控制器箱体(101)靠近水道盖板(102)一侧开设有散热槽(101a),所述散热槽(101a)内设置有若干棱柱(101b),所述控制器箱体(101)一侧设置有电器插口(101c)。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冷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箱体(101)靠近水道盖板(102)一端四角设置有支撑台(104),所述安装板(103)与支撑台(104)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混合冷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道(201)包括设置在安装板(103)内的第一水道、设置在安装板(103)上表面靠近电器插口(101c)一侧的第一进水口(201a)、设置在安装板(103)上表面远离电器插口(101c)一侧的第二出水口(201b)、设置在安装板(103)下表面靠近第一进水口(201a)一侧的第二进水口(201c)以及设置在安装板(103)下表面远离第一进水口(201a)一侧的第一出水口(201d),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冷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排(202)包括开设在安装板(103)上表面的若干散热片(202a)、设置在若干所述散热片(202a)上端的风扇(202b)以及设置在风扇(202b)侧部的泵排本体(202c),所述泵排本体(202c)靠近安装板(103)一侧设置有第三出水口(202d)和第三进水口(202e),所述第三出水口(202d)与第一进水口(201a)连通,所述第三进水口(202e)与第二出水口(201b)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冷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部件(203)包括设置在控制器箱体(101)内的第二水道、设置在控制器箱体(101)上靠近第一出水口(201d)一端的第四进水口(203a)、设置在散热槽(101a)内靠近第四进水口(203a)一侧的第四出水口(203b)、设置在控制器箱体(101)上靠近第二出水口2(01b)一端的第五出水口(203c)以及设置在散热槽(101a)内靠近第四出水口(203b)一侧的第五进水口(203d)。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冷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口(201c)与第五出水口(203c)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201d)与第四进水口(203a)连通。

8.一种混合冷却散热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混合冷却散热结构;以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冷却散热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部件(303)包括弹簧扣(303a)、设置在弹簧扣(303a)远离支撑台(104)一端的复位弹簧(303b)以及与复位弹簧(303b)配合的夹紧钥匙(304),所述弹簧扣(303a)与通孔(302)配合,弹簧扣(303a)中心设有与夹紧钥匙(304)配合的锁孔,所述弹簧扣(303a)远离支撑台(104)一端设有弹簧槽,所述复位弹簧(303b)连接在弹簧槽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合冷却散热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钥匙(304)包括与锁孔配合的锁闩(304a)、设置在锁闩(304a)一端与复位弹簧(303b)抵接的扭柄(304b)、设置在锁闩(304a)远离扭柄(304b)一端的锁头(304c),所述锁头(304c)与锁槽(301)配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冷却散热结构及锁紧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包括控制器箱体、设置在控制器箱体上的水道盖板以及设置在水道盖板上端的安装板;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内,包括开设在控制器箱体内的冷却水道、设置在安装板上的水冷排以及设置在水冷排底部的风冷部件;将水冷和风冷结合,达到混合散热效果,增强散热能力,采用一体化布局,利用空间布局减速水道长度,增加散热的能力;以及,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设置在控制器箱体上,包括开设在支撑台上的锁槽、开设在安装板上的通孔以及设置锁槽上的拆卸部件,使安装板在安装和拆卸时更加方便,使进水口和出水口安装时不容易错位。

技术研发人员:朱贤伟,施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迈吉易威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