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的散热装置及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76057发布日期:2023-06-15 13:3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逆变器的散热装置及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逆变器的散热装置及逆变器。


背景技术:

1、逆变器的主要功能是将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广泛应用于空调、家庭影院、电动砂轮、电动工具、野外作业、应急用电、灾害救治、户外生活及旅行、游艇、照明、医疗急救电器等诸多场合。在箱体内都会设置大量的电子元件,在使用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热量。

2、然而,传统的逆变器中散热片一般密集分布,通过抽风风扇对散热鳍片进行抽风,使得气流接触散热鳍片并将散热鳍片上的热量携带出去以达到散热效果,但由于散热鳍片密集分布且区域较大,导致抽风风扇的气流与散热鳍片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导致逆变器的散热性能较差。

3、例如专利申请号cn201910871779.7公开了一种逆变器用散热模块,该技术方案为所述逆变器用散热模块可以包括外壳、散热板以及支撑单元。外壳包括底面和设置在底面的两侧的侧壁,各个侧壁可以在上端形成有紧固部。散热板可以包括:固定于紧固部的底座;以及从底座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的多个散热片。此外,支撑单元包括容纳散热片的至少一部分的插槽,支撑单元可以夹设于外壳的底面和散热片之间。该技术方案虽然减少了逆变器用散热模块内部因散热片而产生的噪音和振动,但也存在散热片密集分布且区域大,导致风扇气流与散热片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逆变器的散热性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散热性能较好的逆变器的散热装置及逆变器。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逆变器的散热装置,包括:

4、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第一对流风口、第二对流风口、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

5、第一散热鳍片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形成有多个第一散热风道;

6、第二散热鳍片组,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形成有多个第二散热风道;

7、抽风组件,所述抽风组件包括第一抽风风扇和第二抽风风扇,所述第一抽风风扇和所述第二抽风风扇均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抽风风扇的抽风端分别朝向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风道设置,所述第一抽风风扇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抽风风扇的抽风端分别朝向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风道设置,所述第二抽风风扇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8、其中,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风道、所述第一对流风口及所述第一出风口共同形成第一散热通道,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风道、所述第二对流风口及所述第二出风口共同形成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和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均用于与电子元器组件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存在间隙。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流风口包括多个第一风孔。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流风口包括多个第二风孔。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逆变器的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框板,所述散热框板分别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及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连接,且所述散热框板与所述壳体围成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流风口、所述第二对流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及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散热鳍片子组及第二散热鳍片子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子组和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子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两面,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子组和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子组均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风道,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子组、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散热框板及所述壳体围成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子组、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散热框板及所述壳体围成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均用于放置所述电子元器组件。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三散热鳍片子组及第四散热鳍片子组,所述第三散热鳍片子组和所述第四散热鳍片子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两面,所述第三散热鳍片子组和所述第四散热鳍片子组均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风道,所述第四散热鳍片子组、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散热框板及所述壳体围成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用于放置所述电子元器组件。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逆变器的散热装置还包括吹风风扇,所述吹风风扇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吹风风扇的吹风方向分别朝向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风道设置。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子组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片,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片形成有所述第一散热风道;

16、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子组包括多个第二散热片,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片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散热片形成有所述第一散热风道。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散热鳍片子组包括多个第三散热片,多个所述第三散热片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三散热片形成有所述第二散热风道;

18、所述第四散热鳍片子组包括多个第四散热片,多个所述第四散热片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四散热片形成有所述第二散热风道。

19、一种逆变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逆变器的散热装置。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1、1、本申请的逆变器的散热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抽风风扇的抽风端分别朝向多个第一散热风道设置,第一抽风风扇的出风端与第一出风口连通,以使多个第一散热风道、第一对流风口及第一出风口形成第一散热通道。同样的,设置第二抽风风扇的抽风端分别朝向多个第二散热风道设置,第二抽风风扇的出风端与第二出风口连通,以使多个第二散热风道、第二对流风口及第二出风口形成第二散热通道,即第一抽风风扇对应第一散热通道,第二抽风风扇对应第二散热风道,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散热鳍片和气流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逆变器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

22、2、本申请的逆变器的散热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散热鳍片组和第二散热鳍片组存在有第一距离,使得第一散热鳍片组和第二散热鳍片组分开进行散热,避免第一散热鳍片组与第二散热鳍片组密集分布导致气流接触面积较少的情况出现,能够进一步地提升了散热鳍片和气流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地提升了逆变器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逆变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流风口包括多个第一风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流风口包括多个第二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框板,所述散热框板分别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及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连接,且所述散热框板与所述壳体围成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流风口、所述第二对流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及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散热鳍片子组及第二散热鳍片子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子组和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子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两面,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子组和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子组均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风道,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子组、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散热框板及所述壳体围成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子组、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散热框板及所述壳体围成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均用于放置所述电子元器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变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三散热鳍片子组及第四散热鳍片子组,所述第三散热鳍片子组和所述第四散热鳍片子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两面,所述第三散热鳍片子组和所述第四散热鳍片子组均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风道,所述第四散热鳍片子组、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散热框板及所述壳体围成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用于放置所述电子元器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变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吹风风扇,所述吹风风扇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吹风风扇的吹风方向分别朝向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风道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变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子组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片,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片形成有所述第一散热风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变器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散热鳍片子组包括多个第三散热片,多个所述第三散热片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三散热片形成有所述第二散热风道;

10.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的散热装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逆变器的散热装置及逆变器,通过设置第一抽风风扇的抽风端分别朝向多个第一散热风道设置,第一抽风风扇的出风端与第一出风口连通,以使多个第一散热风道、第一对流风口及第一出风口形成第一散热通道。同样的,设置第二抽风风扇的抽风端分别朝向多个第二散热风道设置,第二抽风风扇的出风端与第二出风口连通,以使多个第二散热风道、第二对流风口及第二出风口形成第二散热通道,即第一抽风风扇对应第一散热通道,第二抽风风扇对应第二散热风道,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散热鳍片和气流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逆变器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贾振峰,贾东发,朱志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恒科能源(广东)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