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36029发布日期:2023-05-05 13:13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冷却,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国内外电力电子的高速发展,一些整流、逆变原理的电子器件的功耗大幅提升、热流密度大大增加、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也要求越来越高,各部件的轻量化和小型化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些电子器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聚集没有被及时带走,会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因此为保证其正常的工作,需要对电子器件进行冷却。

2、目前对电子器件的冷却,常常采用机械制冷系统,进行冷却。其中机械制冷系统一般是一个微型的空调系统。主要是通过压缩机压缩,实现相变,但是这样制冷系统,因为存在压缩机,所以噪声非常大、能耗高。而常规的水冷系统,因为冷却效率低,依然无法满足散热要求。

3、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目前电子器件散热效果不好、噪声大和能耗高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该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电子器件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热交换器、储液罐、循环工质泵和工质冷板,所述工质冷板上设置有导热面以用于贴靠电子器件,所述工质冷板的出口连通至所述热交换器,以通过所述热交换器的冷凝作用将气态工质转化为液态工质,从而带走大量的热量。

4、在该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中,在使用时,将对应的电子器件放置在工质冷板的导热面,然后启动循环工质泵,在循环工质泵的作用下,液态工质从储液罐抽出并导向工质冷板,在工质冷板处通过上述导热面,从电子器件处吸热,此时可能会形成气态工质,以在液态工质转化为气态工质,以通过工质相变,吸收大量热量。吸热后的工质流向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处散热,以由气态工质转化为液态工质,然后流入储液罐中,以循环使用。在该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中,以泵作为驱动源,然后利用工质冷板和热交换器处工质相变,即在液相和气相之间变换,以可以转移较大的热量,以满足散热需要求。同时循环工质泵持续驱动,通过控制工质流动的速度,可以实现散热量的控制,而其中的储液罐则有效地保证了进入到工质冷板的工质为液态工质,以充分保证工质冷板的吸热效率。因此在上述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去除了压缩机使用,同时通过上述热交换器、储液罐、循环工质泵和工质冷板相互工作,充分保证了散热需求。综上所述,该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电子器件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5、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加速所述热交换器处气体流动的风机。

6、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为板翅式换热器结构,且所述热交换器的空气侧翅片具有三角形翅片结构。

7、优选地,所述循环工质泵为双泵体结构。

8、优选地,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内部流体温度和流体压力,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所述风机以及所述循环工质泵均建立信号连接。

9、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布置在所述储液罐上侧,所述循环工质泵布置在所述储液罐下侧。

10、优选地,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部安装有所述热交换器,所述机架下部安装有所述循环工质泵、所述储液罐,所述机架顶部具有风机。

11、优选地,所述循环工质泵和所述储液罐之间设置干燥过滤器,以用于过滤工质中水分。

12、优选地,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用于在系统中压力增大时进行泄压。

13、优选地,所述工质冷板具有多个并列设置的换热通道,各个所述换热通道通过u型过渡通道首尾相连,所述换热通道端部处设置有导流块;所述换热通道内设置有微通道错齿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热交换器、储液罐、循环工质泵和工质冷板,所述工质冷板上设置有导热面以用于贴靠电子器件,所述工质冷板的出口连通至所述热交换器,以通过所述热交换器的冷凝作用将气态工质转化为液态工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加速所述热交换器处气体流动的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为板翅式换热器结构,且所述热交换器的空气侧翅片具有三角形翅片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工质泵为双泵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内部流体温度和流体压力,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所述风机以及所述循环工质泵均建立信号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布置在所述储液罐上侧,所述循环工质泵布置在所述储液罐下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部安装有所述热交换器,所述机架下部安装有所述循环工质泵、所述储液罐,所述机架顶部具有所述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工质泵和所述储液罐之间设置干燥过滤器,以用于过滤工质中水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用于在系统中压力增大时进行泄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冷板具有多个并列设置的换热通道,各个所述换热通道通过u型过渡通道首尾相连,所述换热通道端部处设置有导流块;所述换热通道内设置有微通道错齿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热交换器、储液罐、循环工质泵和工质冷板,工质冷板上设置有导热面以用于贴靠电子器件,工质冷板的出口连通至热交换器,以通过热交换器的冷凝作用将气态工质转化为液态工质。利用工质在液相和气相之间变换,可以转移较大的热量。通过控制循环工质泵以控制工质流动的速度,可以实现散热量的控制,储液罐则有效地保证了进入到工质冷板的工质为液态工质,以充分保证工质冷板的吸热效率,同时可以避免在循环工质泵处产生气蚀,保证可靠性。在该泵驱两相流冷却系统中,去除了压缩机,降低了噪声、能耗,以节省成本,有效地解决目前电子器件散热效果不好、噪声大和能耗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黄亮,江志祥,徐亚辉,郭科辉,吴海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洲时代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