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便携的智能应急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70619发布日期:2023-09-16 15:18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便携的智能应急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应急电源设备,具体为一种防水便携的智能应急电源。


背景技术:

1、应急电源是一种把直流电能逆变成交流电能的应急电源,汽车、卡车在发动机启动时需要由汽车自带的蓄电池提供12伏电压,当车的蓄电池无法使用时,汽车就无法启动,此时就可以用应急电源代替汽车自带的蓄电池,发动汽车,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用电需要。

2、应急电源大多由充电器、逆变器、蓄电池、隔离变压器、切换开关等装置组成,其中逆变器是核心,通常采用dsp或单片cpu对逆变部分进行spwm调制控制,使之获得良好的交流波形输出,当市电非正常时,通过逆变器将蓄电池组存储的直流电能变换成交流电输出,供给负载设备稳定持续的电力。

3、但一些应急电源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大多数应急电源的重量很大,对于应急电源的移动过程十分的不方便,而且应急电源在未进行使用时,其接线端头内部容易进入水流,影响接线端头的正常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水便携的智能应急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水便携的智能应急电源,避免在整体装置不使用时水流进入接线端头内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整体装置进行移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方便对整体装置进行携带,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便携的智能应急电源,包括壳体、防水机构和移动机构;

3、壳体:其内部上端设有隔板,隔板的上表面分别设有整流充电器、互投开关和逆变器,壳体的内部下端设有蓄电池,壳体的前表面对称设有接线端头;

4、防水机构:设置于壳体的前表面,接线端头均位于防水机构的内部;

5、移动机构:设置于壳体的下端;

6、其中:还包括单片机和控制按钮,所述单片机和控制按钮分别设置于壳体的前表面,控制按钮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单片机的输入端,单片机的输入端通过左侧的接线端头电连接于外部电源,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于互投开关的输入端,互投开关的输出端通过右侧的接线端头电连接于负载设备的输入端,整流充电器串联于互投开关的输入端和单片机的输出端之间,整流充电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蓄电池的输入端,蓄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于逆变器的输入端,逆变器串联于单片机的输出端和互投开关的输入端之间,使整体装置的工作过程更加的智能,避免在整体装置不使用时水流进入接线端头内部,保证接线端头的正常使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整体装置进行移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方便对整体装置进行携带,避免移动部件对整体装置放置稳定性的影响。

7、进一步的,所述防水机构包括防水外壳、密封条、插槽和防水挡板,所述防水外壳设置于壳体的前表面,防水外壳的前端为开口结构,接线端头均位于防水外壳的内部,防水外壳的前端设有插槽,插槽的内部插接有防水挡板,密封条对称设置于防水外壳的内壁前端,两个密封条的相对内侧面均与防水挡板贴合,避免在整体装置不使用时接线端头与水流接触。

8、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车轮和收合槽,所述收合槽分别设置于壳体的下表面前后两端,收合槽的内部均通过旋转轴对称转动连接有车轮,方便对移动部件进行收合。

9、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动推杆和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分别对称设置于壳体的前后两端下侧,纵向位置对应的两个车轮轮盘中部的转轴之间均设有转柱,转柱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相邻的弧形槽滑动连接,电动推杆分别通过转动架转动连接于壳体的下表面左右两端,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下端分别通过转动块与相邻的转柱中部转动连接,电动推杆的输入端电连接于单片机的输出端,为移动部件的收合提供动力。

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表面的转动支架内转动连接有提拉把手,对整体装置进行提拉移动。

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右侧面上端对称设有滑槽,两个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有推拉杆,方便对对整体装置进行推拉移动。

12、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前后两端均设有限位滑槽,推拉杆左端的限位柱分别与相邻的限位滑槽滑动连接,对推拉杆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防水便携的智能应急电源,具有以下好处:

14、1、在使用时,防水挡板位于插槽的内部,通过防水外壳和防水挡板的配合,阻止水流与接线端头接触,保证接线端头的正常工作,接线时,将防水挡板从插槽内抽出,将外部输电线与接线端头进行连接,当外部市电输入正常时,输入市电通过互投开关给负载设备供电,同时通过整流充电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当市电供电中断时,通过单片机控制逆变器启动,将蓄电池存储的直流电能变换成交流电,并通过互投开关给负载设备紧急供电,当恢复正常输入时,逆变器停止,恢复输入市电给负载设备供电的状态,使整体装置的工作过程更加的智能,避免在整体装置不使用时水流进入接线端头内部,保证接线端头的正常使用。

15、2、当需要对整体装置进行移动时,可以通过提拉把手对整体装置进行提拉,对整体装置进行移动,也可以通过单片机控制电动推杆启动,将车轮转动至竖直状态,然后将推拉杆从滑槽内抽出,因为滑槽的右端开口为斜面,在推拉杆向右移动至最大位置后,可以对推拉杆进行转动,通过推拉杆拉动车轮进行旋转,对整体装置进行移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整体装置进行移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方便对整体装置进行携带,避免移动部件对整体装置放置稳定性的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水便携的智能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防水机构(8)和移动机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便携的智能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机构(8)包括防水外壳(81)、密封条(82)、插槽(83)和防水挡板(84),所述防水外壳(81)设置于壳体(1)的前表面,防水外壳(81)的前端为开口结构,接线端头(7)均位于防水外壳(81)的内部,防水外壳(81)的前端设有插槽(83),插槽(83)的内部插接有防水挡板(84),密封条(82)对称设置于防水外壳(81)的内壁前端,两个密封条(82)的相对内侧面均与防水挡板(84)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便携的智能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9)包括车轮(91)和收合槽(93),所述收合槽(93)分别设置于壳体(1)的下表面前后两端,收合槽(93)的内部均通过旋转轴对称转动连接有车轮(9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水便携的智能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动推杆(94)和弧形槽(95),所述弧形槽(95)分别对称设置于壳体(1)的前后两端下侧,纵向位置对应的两个车轮(91)轮盘中部的转轴之间均设有转柱(92),转柱(9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相邻的弧形槽(95)滑动连接,电动推杆(94)分别通过转动架转动连接于壳体(1)的下表面左右两端,电动推杆(94)的伸缩端下端分别通过转动块与相邻的转柱(92)中部转动连接,电动推杆(94)的输入端电连接于单片机(10)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便携的智能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表面的转动支架内转动连接有提拉把手(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便携的智能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右侧面上端对称设有滑槽(13),两个滑槽(13)之间滑动连接有推拉杆(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水便携的智能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3)的前后两端均设有限位滑槽(15),推拉杆(14)左端的限位柱分别与相邻的限位滑槽(15)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便携的智能应急电源,包括壳体、防水机构和移动机构;壳体:其内部上端设有隔板,隔板的上表面分别设有整流充电器、互投开关和逆变器,壳体的内部下端设有蓄电池,壳体的前表面对称设有接线端头;防水机构:设置于壳体的前表面,接线端头均位于防水机构的内部;移动机构:设置于壳体的下端;其中:还包括单片机和控制按钮,所述单片机和控制按钮分别设置于壳体的前表面,该防水便携的智能应急电源,使整体装置的工作过程更加的智能,避免在整体装置不使用时水流进入接线端头内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整体装置进行移动,方便对整体装置进行携带。

技术研发人员:周瑞娟,郭子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光大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