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93114发布日期:2023-07-06 02:59阅读:64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曲面和柔性显示触控产品迅速进入市场,相关领域技术更新也是日新月异。oled是指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二极管。

2、随着便携式电子显示设备的发展,触控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机互动界面,其在使用上更直接、更人性化。将触控技术与平面显示技术整合在一起,形成触控显示装置,能够使平面显示装置具有触控功能,可通过手指、触控笔等执行输入,操作更加直观、简便。

3、然而,已有的显示面板,在集成有触控功能时,对触摸信号感应较差,触控反应不灵敏,影响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能够集成有触控功能,触控反应灵敏,优化用户体验感。

2、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电路驱动层,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功能层,设置于电路驱动层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功能层包括发光元件以及触控单元,发光元件包括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触控单元包括与第一电极同层设置的第一极板、与发光层同层设置的介质层以及与第二电极同层设置的第二极板;其中,像素驱动电路与发光元件电连接,各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相互连接并形成整层设置的第二电极区,各触控单元的第二极板均与第二电极区断开设置。

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极板与第二电极区同层设置且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

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电路驱动层上设置有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隔离墙,第二极板与第二电极区通过隔离墙断开设置。

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电路驱动层上设置有多个环形槽,每个环形槽环绕至少一个触控单元设置,环形槽的底部设置有隔离墙。

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电路驱动层还包括触控信号处理电路,触控信号处理电路与触控单元电连接,像素驱动电路的光学反射结构与触控信号处理电路的光学反射结构相同或者相似。

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触控单元中,至少两个触控单元的第二极板连接为一体,每个第一极板分别与其中一个触控信号处理电路电连接。

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显示面板具有副屏区、围绕至少部分副屏区设置的主屏区以及位于副屏区以及主屏区之间的过渡区,主屏区以及副屏区均设置有发光元件以及触控单元,与副屏区内的发光元件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以及与副屏区内的触控单元电连接的触控信号处理电路均位于过渡区。

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沿厚度方向,位于主屏区各发光元件的正投影共同覆盖像素驱动电路的正投影以及触控信号处理电路的正投影。

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沿厚度方向并位于主屏区,相邻设置的n个发光元件的正投影共同覆盖n个相邻设置的像素驱动电路以及一个触控信号处理电路,其中,n≥2。

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电路驱动层还包括冗余金属线,冗余金属线与像素驱动电路至少部分同层设置,冗余金属线与触控单元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触控单元的数量与发光元件的数量的比值为1/4~1/2。

13、另一个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电路驱动层以及功能层,电路驱动层上设置有像素驱动电路,功能层包括发光元件以及触控单元,像素驱动电路与发光元件连接并用于控制发光元件,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需求。通过使得发光元件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触控单元包括与第一电极同层设置的第一极板、与发光层同层设置的介质层以及与第二电极同层设置的第二极板,利于触控单元与发光元件的同步成型。并且,上述设置方式,使得第二电极区与各第二极板切断设置,避免整面设置的金属层对触控信号产生屏蔽效果,使得触控反应灵敏,优化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区同层设置且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驱动层上设置有沿所述厚度方向延伸的隔离墙,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二电极区通过所述隔离墙断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驱动层还包括触控信号处理电路,所述触控信号处理电路与所述触控单元电连接,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光学反射结构与所述触控信号处理电路的光学反射结构相同或者相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触控单元中,至少两个所述触控单元的所述第二极板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第一极板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触控信号处理电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副屏区、围绕至少部分所述副屏区设置的主屏区以及位于所述副屏区以及所述主屏区之间的过渡区,主屏区以及所述副屏区均设置有所述发光元件以及触控单元,与所述副屏区内的发光元件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以及与所述副屏区内的所述触控单元电连接的触控信号处理电路均位于所述过渡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厚度方向,位于所述主屏区各所述发光元件的正投影共同覆盖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正投影以及所述触控信号处理电路的正投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驱动层还包括冗余金属线,所述冗余金属线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至少部分同层设置,所述冗余金属线与所述触控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单元的数量与所述发光元件的数量的比值为1/4~1/2。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电路驱动层,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功能层,设置于电路驱动层在自身厚度方向的一侧,功能层包括发光元件以及触控单元,发光元件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触控单元包括与第一电极同层设置的第一极板、与发光层同层设置的介质层以及与第二电极同层设置的第二极板;其中,像素驱动电路与发光元件电连接,各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相互连接并形成整层设置的第二电极区,各触控单元的第二极板均与第二电极区断开设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能够集成有触控功能,触控反应灵敏,优化用户体验感。

技术研发人员:张治超,李俊峰,王守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