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加热的电磁感应装置及其绕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499743发布日期:2023-09-20 05:13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匀加热的电磁感应装置及其绕线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磁加热设备的,具体是一种均匀加热的电磁感应装置及其绕线方法。


背景技术:

1、电磁感应加热可以使得加热体直接产生热量,不需要需通过中间导热介质将热量传输至加热体,从而有效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现有技术中电磁加热设备的加热部分由线盘和锅具支撑面板组成,线盘在通过高频交变电流时可产生交变磁场,锅具支撑面板上含有导磁材料的锅具感应到磁场时,导磁材料在变化磁场的作用下形成强大的涡流以产生热量,再通过特定的控制,按需要转化出大量的热能令锅具发热。

2、在现有技术中,线盘通过均匀卷绕的方式做成螺旋状,当线盘通过高频电流时由于磁场强度的分布不均,距离线盘中心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的地方磁力最强,能够形成加热波峰,而此加热波峰分别向内外递减,所产生的磁场强度在线圈中心和外圈磁场强度较弱;由于在线圈中心的磁场强度较弱,对应锅具中心位置温度较低,和加热波峰位置温度相差120度左右,由此带来测温偏差,表现为对锅具的加热不均,锅具的中心区域相对其边缘区域的温度较低而形成加热盲区,导致锅具负载被加热时呈窄带环状,由于这种锅具内部温度差异较大会导致烹饪效果差,例如锅具窄带环状位置会出现局部糊锅现象。

3、线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磁泄漏的情况,磁力线集中在线盘下侧时,元件自身发热使其温度会大幅升高,从而导致电器元件在高温条件下容易损坏失灵。

4、针对线盘存在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提到现有的线盘在工作过程中加热不均匀、存在磁泄漏的情况,磁力线集中在线盘下侧,元件自身发热使其温度会大幅升高,导致电器元件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2、一种均匀加热的电磁感应装置,包括线盘,所述线盘上设有线圈和磁条,所述磁条呈辐射状分布,所述磁条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线圈的上端面;

3、所述线盘上设有多个挡筋,径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挡筋之间形成绕线槽;

4、所述线盘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线盘内圈、线盘中圈、以及线盘外圈,所述线圈采用非均匀绕线的方式设置,所述线圈包括内侧磁感应区、中磁感应区以及外侧磁感应区,所述内侧磁感应区的绕线密度大于或等于中磁感应区的绕线密度,所述外侧磁感应区的绕线密度大于或等于中磁感应区的绕线密度。

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线盘的盘绕效果,所述挡筋由所述线盘内侧向所述线盘外侧间隔设置,所述绕线槽呈同心圆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绕线槽之间设有绕线空隙。

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加热的均匀性,所述线圈上设有跳线区,每一所述跳线区包括依次从所述绕线空隙穿出和穿入的并用于绕线的跳线出线端以及跳线入线端,所述跳线入线端与其对应的所述跳线出线端之间相差至少一圈绕线槽。

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聚磁效果,所述线圈设有一个且呈盘绕状设置在线盘上,所述磁条包括第一磁条及第二磁条,所述线圈位于所述第一磁条和所述第二磁条之间;

8、所述第一磁条设有分别相对设置的第一磁条第一侧壁和第一磁条第二侧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磁条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磁条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一磁条本体,所述第二磁条设有第二磁条第一侧壁和第二磁条本体;

9、所述第一磁条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线盘的内侧,所述第一磁条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二磁条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线盘的外侧;

10、所述第一磁条第一侧壁、第一磁条第二侧壁、第二磁条第一侧壁的上端面平齐且高于所述线圈的上端面。

1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磁条的稳定性,所述线盘背面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磁条本体的第一磁条槽以及用于容置所述第二磁条本体的第二磁条槽。

1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磁条和线盘的连接稳定性,所述第一磁条槽由所述线盘内圈延伸至所述线盘外圈,所述第二磁条槽由所述线盘中圈延伸至所述线盘外圈。

1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磁条和线盘的连接稳定性,所述线盘内圈设有供所述第一磁条第一侧壁伸出的线盘内圈开口,所述线盘外圈设有供所述第一磁条第二侧壁伸出的线盘外圈第一开口、以及供所述第二磁条第一侧壁伸出的线盘外圈第二开口,所述线盘内圈开口与所述线盘外圈第一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磁条槽连通,所述线盘外圈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磁条槽连通。

1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磁场更好地聚集在锅具底部,所述第一磁条和所述第二磁条均设有多个,所述线盘外圈第二开口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线盘外圈第一开口的弧线中点。

1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线盘的盘绕效果,所述挡筋分别均匀设置在所述线盘中圈、所述第一磁条槽、第二磁条槽上且朝向所述线圈的一侧。

16、一种如上所述的绕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7、s1、伸入的导线由所述线盘内圈的最内环开始沿所述绕线槽单向连续盘绕形成内侧磁感应区,所述内侧磁感应区至少设有一个跳线区,所述内侧磁感应区内的所述跳线入线端与其对应的所述跳线出线端之间相差至少一圈绕线槽;

18、s2、导线由所述线盘中圈沿所述绕线槽单向连续盘绕形成中磁感应区,所述中磁感应区至少设有两个跳线区,所述中磁感应区的所述跳线入线端与其对应的所述跳线出线端之间相差至少一圈绕线槽;

19、s3、导线由所述线盘外圈沿所述绕线槽单向连续盘绕形成外侧磁感应区,所述外侧磁感应区至少设有一个跳线区,所述外侧磁感应区的所述跳线入线端与其对应的所述跳线出线端之间相差至少一圈绕线槽;导线盘绕至最后一圈伸出,线圈制作完成。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1、1、本发明通过内侧磁感应区与中磁感应区的绕线密度不同,或者外侧磁感应区与中磁感应区的绕线密度不同,或者内侧磁感应区和外侧磁感应区同时与中磁感应区的绕线密度不同,能够将线圈拆分成多个不同的密度间距,本发明通过不同的密度间距之间形成的加热波峰,相对于单个加热波峰,能够使得锅具底部受热更加均匀。

22、2、本发明利用线盘中的磁条将泄漏的磁场向上转移,使磁场更加集中在锅具底部,使锅具发热更加充分和更加均匀,以此提高装置的加热效能,通过减少装置的磁泄漏,避免磁力线集中在线盘下侧导致电器元件自身发热而容易损坏,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均匀加热的电磁感应装置,包括线盘(1),所述线盘(1)上设有线圈(2)和磁条(3),所述磁条(3)呈辐射状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3)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线圈(2)的上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匀加热的电磁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筋(4)由所述线盘(1)内侧向所述线盘(1)外侧间隔设置,所述绕线槽(5)呈同心圆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绕线槽(5)之间设有绕线空隙(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均匀加热的电磁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2)上设有跳线区(8),每一所述跳线区(8)包括依次从所述绕线空隙(41)穿出和穿入的并用于绕线的跳线出线端(81)以及跳线入线端(82),所述跳线入线端(82)与其对应的所述跳线出线端(81)之间相差至少一圈绕线槽(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均匀加热的电磁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2)设有一个且呈盘绕状设置在线盘(1)上,所述磁条(3)包括第一磁条(31)及第二磁条(32),所述线圈(2)位于所述第一磁条(31)和所述第二磁条(3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均匀加热的电磁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1)背面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磁条本体(313)的第一磁条槽(6)以及用于容置所述第二磁条本体(322)的第二磁条槽(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均匀加热的电磁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条槽(6)由所述线盘内圈(11)延伸至所述线盘外圈(13),所述第二磁条槽(7)由所述线盘中圈(12)延伸至所述线盘外圈(1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均匀加热的电磁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内圈(11)设有供所述第一磁条第一侧壁(311)伸出的线盘内圈开口(111),所述线盘外圈(13)设有供所述第一磁条第二侧壁(312)伸出的线盘外圈第一开口(131)、以及供所述第二磁条第一侧壁(321)伸出的线盘外圈第二开口(132),所述线盘内圈开口(111)与所述线盘外圈第一开口(131)分别与所述第一磁条槽(6)连通,所述线盘外圈第二开口(132)与所述第二磁条槽(7)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均匀加热的电磁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条(31)和所述第二磁条(32)均设有多个,所述线盘外圈第二开口(132)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线盘外圈第一开口(131)的弧线中点。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均匀加热的电磁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筋(4)分别均匀设置在所述线盘中圈(12)、所述第一磁条槽(6)、第二磁条槽(7)上且朝向所述线圈(2)的一侧。

10.一种权利要求3-9任意一项所述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磁加热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均匀加热的电磁感应装置及其绕线方法,包括线盘,线盘上设有线圈和磁条,磁条呈辐射状分布,磁条的上端面高于线圈的上端面;线盘上设有多个挡筋,径向相邻的两个挡筋之间形成绕线槽;线盘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线盘内圈、线盘中圈、以及线盘外圈,线圈采用非均匀绕线的方式设置,线圈包括内侧磁感应区、中磁感应区以及外侧磁感应区,内侧磁感应区的绕线密度大于或等于中磁感应区的绕线密度,外侧磁感应区的绕线密度大于或等于中磁感应区的绕线密度。本发明能够将线圈拆分成多个不同的密度间距,本发明通过不同的密度间距之间形成的加热波峰,相对于单个加热波峰,能够使得锅具底部受热更加均匀。

技术研发人员:莫永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莫永贤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