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426452发布日期:2023-09-13 15:51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为oled),因具有高亮度、全视角、响应速度快以及可柔性显示等优点,已在显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提高oled出光亮度,通常通过减薄阳极层中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层的厚度来提升阳极反射率,进而提升出光亮度。但是,减薄ito层可能会导致空穴注入效率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2、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多个阵列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阳极结构,所述阳极结构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电极层、反射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设置,所述反射电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均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

3、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反射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厚度之比为1~2:6~10:11~13。

4、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为

5、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反射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中。

6、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反射电极层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中。

7、可选地,所述反射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中。

8、可选地,沿着从所述第二电极层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所述反射电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逐渐增大。

9、可选地,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反射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08~0.12μm。

10、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用于与显示基板的发光层连接;

11、还包括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覆盖所述阳极结构的侧壁、所述第二区域和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阳极结构之间的衬底基板。

12、可选地,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厚度为

13、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14、在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多个阵列设置的阳极结构,所述阳极结构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电极层、反射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设置,所述反射电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均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

15、可选地,还包括:将所述第一电极层和反射电极层向内刻蚀,形成内切口,以使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反射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中。

16、可选地,还包括:

17、在所述阳极结构的顶部和侧壁、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阳极结构之间的衬底基板上沉积像素定义层;

18、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开口,以暴露出所述第二电极层。

19、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或上述第二方面任一项制备得到的显示基板,所述显示装置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20、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阳极结构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电极层、反射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反射电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均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本申请利用微腔效应加厚了第二电极层的厚度,使得第二电极层的厚度较厚,避免出现因第二电极层过薄导致的空穴注入不稳定的问题,同时微腔效应使得阳极的反射率提高,进而提高了整个显示装置的出光亮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多个阵列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阳极结构,所述阳极结构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电极层、反射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设置,所述反射电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均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反射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厚度之比为1~2:6~10:11~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反射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反射电极层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沿着从所述第二电极层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所述反射电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反射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08~0.12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用于与显示基板的发光层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厚度为

11.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第一电极层和反射电极层向内刻蚀,形成内切口,以使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反射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或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制备得到的显示基板,所述显示装置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多个阵列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阳极结构,所述阳极结构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电极层、反射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设置,所述反射电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均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厚度。利用微腔效应加厚了第二电极层的厚度,使得第二电极层的厚度较厚,避免出现因第二电极层过薄导致的空穴注入不稳定的问题,同时微腔效应使得阳极的反射率提高,进而提高了整个显示装置的出光亮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如泉,冯兵明,邹建明,王继兴,苏冬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