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加速器恒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47260发布日期:2023-12-02 13:47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加速器恒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加速器控温,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加速器恒温装置。


背景技术:

1、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照射可使一些物质产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效应,并能有效地杀灭病菌、病毒和害虫,这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材料改性、新材料制作、环境保护、加工生产、医疗卫生用品灭菌消毒和食品灭菌保鲜等,应用电子束直线加速器建立以处理食品、饮料、药材、医用器械等的辐照中心,对于提高食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扩大出口,具有重大意义,将会对我国特别是辐照中心周边地区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电子束直线加速器将会在一定领域逐渐替代以钴源为放射源的辐照装置;

2、由于电子加速器辐照需要保持恒温,所以需要对电子加速器主体处进行温度的控制,而且在对于农业、医疗等行业时,需要进行持续的运转,然而现有的装置对于电子加速器主体的温度控制效果差,同时在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主要靠水塔蒸发散热降水温,由于水大量蒸发,水中盐类不断浓缩,含盐量上升,导致水的腐蚀、结垢趋向增加,水经过水塔喷淋,空气中尘土被洗涤进入水中与微生物结合成为粘泥,导致控温效果变差,为此,我们提出了涉及一种电子加速器恒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子加速器恒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子加速器恒温装置,包括机体和固定安装在机体底部的支撑座,还包括:

4、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机体的内部下方,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设有驱动机构;

5、风冷机构,所述风冷机构安装于机体的内部上方两侧,所述风冷机构包括与机体的内部对称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分别与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套设的第一扇叶;

6、水冷机构,所述水冷机构安装于机体的内部上方,所述水冷机构包括与机体的内部固定连接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位于两端第一扇叶之间;

7、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安装于机体的内部,所述清理机构包括与机体的内部转动连接的往复丝杆、与往复丝杆两端分别螺纹连接的移动板和与两个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的清洁板;

8、通气板,所述通气板固定安装在机体的内部,所述通气板上设有排气机构,所述排气机构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排气机构的两端分别与风冷机构和清理机构之间设有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排气机构包括与通气板转动连接的蜗杆和固定套设在蜗杆一端的第二扇叶;

9、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蜗杆进行转动,所述蜗杆的转动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分别带动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往复丝杆同步进行转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转动同步带动两个第一扇叶进行转动,所述往复丝杆的转动带动两个移动板进行相对方向的往复移动,两个所述移动板的移动同步带动清洁板进行往复移动。

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

11、进一步地,所述风冷机构还包括与机体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的散热片,两个所述散热片分别位于冷凝管之间,两个所述散热片上分别阵列开设有蜂窝孔。

12、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机构还包括与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的蓄水箱和压缩机,所述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另一端与冷凝管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水箱对应压缩机处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冷凝管的进水端相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清理机构还包括与清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的导向板,所述机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活动套设在导向板的内部,所述清洁板的清洁部位分别活动套设在散热片的缝隙之间。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与机体内部转动连接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往复丝杆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三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第一皮带轮的外部传动套设有同一个第一皮带。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与传动杆的另一端固定套设有的第四皮带轮,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五皮带轮,所述第五皮带轮和第四皮带轮的外部传动套设有同一个第二皮带。

16、进一步地,所述蜗杆的底端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侧与第一锥齿轮的一侧啮合传动,所述传动杆对应蜗杆处固定套设有蜗轮,所述蜗轮的一侧与蜗杆啮合传动,所述机体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机体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加速器主体,所述加速器主体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机体的内部上方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机体的外侧开设有两个活动口,两个活动口上均铰接有仓门,所述机体的外侧安装有急停按钮和多个氟压表。

17、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发明通过安装驱动机构、排气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有效的进行驱动输出处理和热气排放处理,其中驱动机构通过驱动电机的启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同时通过第一锥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的转动处理,第二锥齿轮的转动带动蜗杆的转动,同时带动传动杆进行转动处理,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分别带动第一连接杆、往复丝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转动;

19、2、本发明通过安装风冷机构、水冷机构和清理机构,有效的对机体内部进行降温控温处理,其中风冷机构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转动分别带动两个第一扇叶的转动,同时通过往复丝杆的转动带动清洁板的往复移动处理;

20、综上所述,该设备设计新颖,操作简单,该设备不仅可以通过第一扇叶对加速器主体进行风冷降温控温处理,同时可以通过冷凝管进行水冷,有效的提高了降温控温的效果和效率,同时通过清洁板对散热片进行清理有效的保障了散热片的散热效果和效率,从而有效的保障了恒温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加速器恒温装置,包括机体(1)和固定安装在机体(1)底部的支撑座(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加速器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输出轴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加速器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机构还包括与机体(1)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的散热片(8),两个所述散热片(8)分别位于冷凝管(23)之间,两个所述散热片(8)上分别阵列开设有蜂窝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加速器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机构还包括与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的蓄水箱(24)和压缩机(28),所述水箱(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回水管(27),所述回水管(27)的另一端与冷凝管(23)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水箱(24)对应压缩机(28)处固定连接有出水管(25),所述出水管(25)的另一端与压缩机(28)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压缩机(28)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6),所述进水管(26)的另一端与冷凝管(23)的进水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加速器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机构还包括与清洁板(20)的顶部固定连接的导向板(21),所述机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杆(22),所述导向杆(22)活动套设在导向板(21)的内部,所述清洁板(20)的清洁部位分别活动套设在散热片(8)的缝隙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加速器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与机体(1)内部转动连接的传动杆(11),所述传动杆(11)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轮(12),所述第一连接杆(5)的另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二皮带轮(10),所述往复丝杆(18)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三皮带轮(35),所述第三皮带轮(35)、第二皮带轮(10)和第一皮带轮(12)的外部传动套设有同一个第一皮带(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子加速器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与传动杆(11)的另一端固定套设的第四皮带轮(13),所述第二连接杆(6)的另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五皮带轮(9),所述第五皮带轮(9)和第四皮带轮(13)的外部传动套设有同一个第二皮带(3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子加速器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15)的底端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16),所述第二锥齿轮(16)的一侧与第一锥齿轮(4)的一侧啮合传动,所述传动杆(11)对应蜗杆(15)处固定套设有蜗轮(14),所述蜗轮(14)的一侧与蜗杆(15)啮合传动,所述机体(1)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箱(29),所述机体(1)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加速器主体(31),所述加速器主体(3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30),所述机体(1)的内部上方固定连接有放置板(32),所述机体(1)的外侧开设有两个活动口,两个活动口上均铰接有仓门,所述机体(1)的外侧安装有急停按钮和多个氟压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加速器恒温装置,涉及电子加速器控温技术领域,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机体和固定安装在机体底部的支撑座,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机体的内部下方,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设有驱动机构;风冷机构,所述风冷机构安装于机体的内部上方两侧,所述风冷机构包括与机体的内部对称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分别与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套设的第一扇叶。本发明不仅可以通过第一扇叶对加速器主体进行风冷降温控温处理,同时可以通过冷凝管进行水冷,有效的提高了降温控温的效果和效率,同时通过清洁板对散热片进行清理有效的保障了散热片的散热效果和效率,从而有效的保障了恒温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付兴,秦旺,胡可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核威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