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坯专用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86275发布日期:2023-12-15 00:28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坯专用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磁感应加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坯专用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1、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因其加热速度快、电能转换效率高而获得广泛应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感应加热器产生的交变感应磁场作用在导电的被加热材料上,在被加热材料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的热效应使材料加热。

2、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横磁电磁感应加热技术方案,其具有加热功率密度大、转化效率高的优势,因此获得广泛应用,所谓横磁电磁感应加热技术方案是指其产生的电磁感应磁场横向穿过被加热板坯平面,但横磁电磁感应加热方案具有固有的横向温度不均衡的特性:包括中部低温带和俩侧靠近边部以板坯纵向中心对称的低温带。这将对下游板坯加工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坯专用加热系统。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坯专用加热系统,包括:

3、机架,用于安装各零件;

4、电磁感应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板坯;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5、前馈温度感应组件,用于感应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的入口处的板坯温度分布;所述前馈温度感应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的前端;

6、后馈温度感应组件,用于感应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的出口处的板坯温度分布;所述后馈温度感应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的后端;

7、移动组件,用于移动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连接;

8、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前馈温度感应组件和所述后馈温度感应组件的温度感应分布情况控制所述移动组件操作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移动,以及控制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的加热参数;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所述前馈温度感应组件、所述后馈温度感应组件和所述移动组件连接;

9、供电组件,用于对各零件供电;所述供电组件分别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所述前馈温度感应组件、所述后馈温度感应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包括:框架、中心加热极对和边侧加热极对,其中,所述中心加热极和所述边侧加热极对均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框架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中心加热极对位于板坯的纵轴中心,两个所述边侧加热极对对称分布于所述板坯的中心两侧,所述中心加热极对和所述边侧加热极对均与所述供电组件电连接,所述边侧加热极对和所述移动组件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框架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中心加热极对和所述边侧加热极对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中。

12、优选地,所述中心加热极对包括:上中心加热极和下中心加热极,其中,所述上中心加热极设置于所述板坯的上方,所述下中心加热极设置于所述板坯的下方,且与所述上中心加热极相对;所述中心加热极对还包括:上中心移动块和下中心移动块,其中,所述上中心移动块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中,且与所述上中心加热极和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下中心移动块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中,且与所述下中心加热极和所述移动组件连接。

13、优选地,所述边侧加热极对包括:上边侧加热极和下边侧加热极,其中,所述上边侧加热极设置于所述板坯的上方,所述下边侧加热极设置于所述板坯的下方,且与所述上边侧加热极相对;所述边侧加热极对还包括:上边侧移动块和下边侧移动块,其中,所述上边侧移动块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中,且与所述上边侧加热极和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下边侧移动块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中,且与所述下边侧加热极和所述移动组件连接。

14、优选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驱动器、主驱动齿轮、上移动部件和下移动部件,其中,所述主驱动齿轮分别与所述驱动器、所述上移动部件和所述下移动部件连接,所述上移动部件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的中心加热极对的上中心移动块和边侧加热极对的上边侧移动块连接,所述下移动部件与所述中心加热极对的下中心移动块和所述边侧加热极对的下边侧移动块连接。

15、优选地,所述上移动部件包括:上传动螺杆和上从动齿轮,其中,所述上传动螺杆与所述上从动齿轮的轴心连接,所述上从动齿轮与所述主驱动齿轮啮合,所述上传动螺杆分别贯通穿过所述上中心移动块和所述上边侧移动块,所述上传动螺杆的中部为上圆柱面光杆,所述上圆柱面光杆与所述上中心移动快的内孔间隙配合,所述上传动螺杆的左末端为上左旋螺纹杆,所述上左旋螺纹杆与左边的所述上边侧移动块内螺孔螺纹匹配。所述上传动螺杆的右末端为上右旋螺纹杆,所述上右旋螺纹杆与右边的所述上边侧移动块内螺孔螺纹匹配;所述下移动部件包括:下传动螺杆和下从动齿轮,其中,所述下传动螺杆与所述下从动齿轮的轴心连接,所述下从动齿轮与所述主驱动齿轮啮合,所述下传动螺杆分别贯通穿过所述下中心移动块和所述下边侧移动块,所述下传动螺杆的中部为下圆柱面光杆,所述下圆柱面光杆与所述下中心移动快的内孔间隙配合,所述下传动螺杆的左末端为下左旋螺纹杆,所述下左旋螺纹杆与左边的所述下边侧移动块内螺孔螺纹匹配,所述下传动螺杆的右侧为下右旋螺纹,所述下右旋螺纹与右边的所述下边侧移动块内螺孔螺纹匹配。

16、优选地,所述上传动螺杆包括:上左传动螺杆、上右传动螺杆,所述下传动螺杆包括:下左传动螺杆、下右传动螺杆,所述上左传动螺杆、所述上右传动螺杆、所述下左传动螺杆、所述下右传动螺杆分别对应与上左从动齿轮、上右从动齿轮、下左从动齿轮、下右从动齿轮相连接,且所述上左从动齿轮、所述下左从动齿轮分别与主左驱动齿轮啮合,所述下左从动齿轮、所述下右从动齿轮分别与主右驱动齿轮啮合。

17、优选地,还包括上右传动杆、下右传动杆、上中心传动螺杆、下中心传动螺杆、第一电控端面离合装置、第二电控端面离合装置、第三外周电控离合装置和第四外周电控离合装置,所述上中心移动块和下中心移动块上分别开有贯穿于中心块的中心块螺孔,所述上中心传动螺杆和所述下中心传动螺杆分别螺接于所述上中心块螺孔和所述下中心块螺孔中,所述第一电控端面离合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控端面离合装置分别与所述上右传动杆和所述下右传动杆的左端固定相接,所述第一电控端面离合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控端面离合装置分别与所述上中心传动杆和下中心传动杆的右端可电控切换离合相接;所述上右传动螺杆和所述下右传动螺杆均为带有通孔的中空螺杆,分别称为上右中空传动螺杆和下右中空传动螺杆,所述上右传动杆穿过所述上右传动螺杆中,所述下右传动杆穿过所述下右传动螺杆中,所述第三外周电控离合装置和所述第四外周电控离合装置分别套装固定在所述上右传动杆和所述下右传动杆上,并且所述第三外周电控离合装置和所述第四外周电控离合装置分别与所上右中空传动螺杆和下右中空传动螺杆的内圆可电控切换离合相接。

1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9、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板坯专用加热系统可实施板坯特定低温区域的加热,使板坯的整体温度均衡。



技术特征:

1.一种板坯专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坯专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包括:框架、中心加热极对和边侧加热极对,其中,所述中心加热极对和所述边侧加热极对均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框架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中心加热极对位于板坯的纵轴中心,两个所述边侧加热极对对称分布于所述板坯的中心两侧,所述中心加热极对和所述边侧加热极对均与所述供电组件电连接,所述边侧加热极对和所述移动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坯专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中心加热极对和所述边侧加热极对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坯专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加热极对包括:上中心加热极和下中心加热极,其中,所述上中心加热极设置于所述板坯的上方,所述下中心加热极设置于所述板坯的下方,且与所述上中心加热极相对;所述中心加热极对还包括:上中心移动块和下中心移动块,其中,所述上中心移动块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中,且与所述上中心加热极和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下中心移动块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中,且与所述下中心加热极和所述移动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坯专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侧加热极对包括:上边侧加热极和下边侧加热极,其中,所述上边侧加热极设置于所述板坯的上方,所述下边侧加热极设置于所述板坯的下方,且与所述上边侧加热极相对;所述边侧加热极对还包括:上边侧移动块和下边侧移动块,其中,所述上边侧移动块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中,且与所述上边侧加热极和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下边侧移动块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中,且与所述下边侧加热极和所述移动组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坯专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驱动器、主驱动齿轮、上移动部件和下移动部件,其中,所述主驱动齿轮分别与所述驱动器、所述上移动部件和所述下移动部件连接,所述上移动部件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组件的中心加热极对的上中心移动块和边侧加热极对的上边侧移动块连接,所述下移动部件与所述中心加热极对的下中心移动块和所述边侧加热极对的下边侧移动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坯专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移动部件包括:上传动螺杆和上从动齿轮,其中,所述上传动螺杆与所述上从动齿轮的轴心连接,所述上从动齿轮与所述主驱动齿轮啮合,所述上传动螺杆分别贯通穿过所述上中心移动块和所述上边侧移动块,所述上传动螺杆的中部为上圆柱面光杆,所述上圆柱面光杆与所述上中心移动快的内孔间隙配合,所述上传动螺杆的左末端为上左旋螺纹杆,所述上左旋螺纹杆与左边的所述上边侧移动块内螺孔螺纹匹配,所述上传动螺杆的右末端为上右旋螺纹杆,所述上右旋螺纹杆与右边的所述上边侧移动块内螺孔螺纹匹配;所述下移动部件包括:下传动螺杆和下从动齿轮,其中,所述下传动螺杆与所述下从动齿轮的轴心连接,所述下从动齿轮与所述主驱动齿轮啮合,所述下传动螺杆分别贯通穿过所述下中心移动块和所述下边侧移动块,所述下传动螺杆的中部为下圆柱面光杆,所述下圆柱面光杆与所述下中心移动快的内孔间隙配合,所述下传动螺杆的左末端为下左旋螺纹杆,所述下左旋螺纹杆与左边的所述下边侧移动块内螺孔螺纹匹配,所述下传动螺杆的右侧为下右旋螺纹,所述下右旋螺纹与右边的所述下边侧移动块内螺孔螺纹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坯专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传动螺杆包括:上左传动螺杆、上右传动螺杆,所述下传动螺杆包括:下左传动螺杆、下右传动螺杆,所述上左传动螺杆、所述上右传动螺杆、所述下左传动螺杆、所述下右传动螺杆分别对应与上左从动齿轮、上右从动齿轮、下左从动齿轮、下右从动齿轮相连接,且所述上左从动齿轮、所述下左从动齿轮分别与左主驱动齿轮啮合,所述上右从动齿轮、所述下右从动齿轮分别与右主驱动齿轮啮合,所述左主驱动齿轮、上左从动齿轮、下左从动齿轮、上左传动螺杆、下左传动螺杆,构成左移动部件作用于左边侧移动块和左边侧加热极对,所述右主驱动齿轮、上右从动齿轮、下右从动齿轮、上右传动螺杆、下右传动螺杆,构成右移动部件作用于右边侧移动块和右边侧加热极对,所述左移动部件和所述右移动部件均不与所述中心加热极对发生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坯专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右传动杆、下右传动杆、上中心传动螺杆、下中心传动螺杆、第一电控端面离合装置、第二电控端面离合装置、第三外周电控离合装置和第四外周电控离合装置,所述上中心移动块和下中心移动块上分别开有贯穿于中心块的中心块螺孔,所述上中心传动螺杆和所述下中心传动螺杆分别螺接于所述上中心块螺孔和所述下中心块螺孔中,所述第一电控端面离合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控端面离合装置分别与所述上右传动杆和所述下右传动杆的左端固定相接,所述第一电控端面离合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控端面离合装置分别与所述上中心传动杆和下中心传动杆的右端可电控切换离合相接;所述上右传动螺杆和所述下右传动螺杆均为带有通孔的中空螺杆,分别称为上右中空传动螺杆和下右中空传动螺杆,所述上右传动杆穿过所述上右传动螺杆中,所述下右传动杆穿过所述下右传动螺杆中,所述第三外周电控离合装置和所述第四外周电控离合装置分别套装固定在所述上右传动杆和所述下右传动杆上,并且所述第三外周电控离合装置和所述第四外周电控离合装置分别与所上右中空传动螺杆和下右中空传动螺杆的内圆可电控切换离合相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板坯专用加热系统,包括:机架、电磁感应加热组件、前馈温度感应组件、后馈温度感应组件、移动组件、控制组件和供电组件。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板坯专用加热系统可实施板坯特定低温区域的加热,使板坯的整体温度均衡。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云,杨春政,潘彪,刘杰,周学光,文学伟,刘增钱,石磊,王宏君,付友昌,郭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