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99330发布日期:2023-12-28 00:2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自发光、宽视角、广色域、高对比度、轻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显示产品中。

2、在顶发射oled显示产品中,像素电路与oled器件的反射电极如阳极通过开设在绝缘层中的导通孔电连接,从而为反射电极提供驱动信号,且导通孔与反射电极在位置上错开。反射电极通常包括多个导电膜层,最靠近像素电路的一个膜层,延伸到导通孔处,通过导通孔与像素电路进行连接。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这种反射电极结构仍然容易引发暗点类不良问题,不利于提高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有利于改善暗点类不良问题,以提高产品良率。

2、第一方面,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区,每个所述像素区包括发光区域,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衬底基板;像素电路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像素电路层包括:像素电路以及与所述像素电路连接的导电膜层;钝化层,设置于所述导电膜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钝化层设置有第一导通孔;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钝化层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且位于所述发光区域,所述第一电极至少包括:沿远离所述钝化层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金属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一导通孔与所述导电膜层电连接,以接收所述像素电路输出的驱动信号,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金属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导通;第一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靠近所述金属导电层的一侧,所述第一缓冲层覆盖所述第一导通孔和/或至少覆盖部分所述发光区域。

3、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所述发光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4、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层设置有第二导通孔,所述第二导通孔与所述第一导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二导通孔与所述金属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

5、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第三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层的靠近所述金属导电层一侧,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二导通孔与所述第三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三导电层、所述金属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

6、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延伸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发光区域,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发光区域以外,所述延伸部随形覆盖所述第一导通孔的内壁,且在所述第一导通孔的底部与所述导电膜层电连接。

7、可选地,所述像素区包括多个子像素区,每个所述子像素区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发光区域。所述延伸部包括辅助导电通道以及辅助电极结构,所述辅助电极结构与位于所述发光区域内的主体部通过所述辅助导电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导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辅助电极结构与所述导电膜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区域,所述辅助电极结构随形覆盖所述第一导通孔的内壁,且在所述第一导通孔的底部与所述导电膜层电连接。

8、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层的材料包括:有机绝缘材料,或者,无机绝缘材料;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为透明导电层。

9、可选地,每个所述像素区还包括:透明区域,所述透明区域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发光区域设置,入射到所述透明区域的外界光线从所述透明区域透射。

10、第二方面,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区,每个所述像素区包括发光区域。所述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基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像素电路层,所述像素电路层包括:像素电路以及与所述像素电路连接的导电膜层;在所述导电膜层上形成钝化层,所述钝化层设置有第一导通孔;在所述钝化层上形成第一电极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所述发光区域且通过所述第一导通孔与所述导电膜层电连接,以接收所述像素电路输出的驱动信号;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形成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覆盖所述第一导通孔和/或至少覆盖部分所述发光区域;在所述第一缓冲层上依次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金属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所述金属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覆盖所述发光区域,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金属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导通。

11、第三方面,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基板。

12、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中,通过在第一导电层的靠近所述金属导电层的一侧增设第一缓冲层,第一缓冲层覆盖第一导通孔和/或至少覆盖部分发光区域,对第一电极的电极结构进行了优化。例如,第一缓冲层覆盖第一导通孔能够保护第一导通孔不受到后续第一电极的刻蚀液的腐蚀,从而改善第一导通孔处的第一导电层被腐蚀断裂引起的薄暗点簇不良问题。第一缓冲层覆盖部分发光区域,则有利于填平维修(形成第一导电层之后的维修)之后留下的凹坑和覆盖裸露金属,同时包裹第一导电层的杂质异物(particle),以免刺穿形成暗点,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整体良率。

13、上述说明仅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公开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像素区,每个所述像素区包括发光区域,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所述发光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设置有第二导通孔,所述第二导通孔与所述第一导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二导通孔与所述金属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第三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层的靠近所述金属导电层一侧,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二导通孔与所述第三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三导电层、所述金属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延伸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发光区域,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发光区域以外,所述延伸部随形覆盖所述第一导通孔的内壁,且在所述第一导通孔的底部与所述导电膜层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区包括多个子像素区,每个所述子像素区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发光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的材料包括:有机绝缘材料,或者,无机绝缘材料;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为透明导电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像素区还包括:透明区域,所述透明区域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发光区域设置,入射到所述透明区域的外界光线从所述透明区域透射。

9.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区,每个所述像素区包括发光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该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区,每个像素区包括发光区域。该显示基板还包括:衬底基板;像素电路层,设置于衬底基板一侧,包括像素电路以及与像素电路连接的导电膜层;钝化层,设置于导电膜层的远离衬底基板一侧,钝化层设置有第一导通孔;第一电极,设置于钝化层的远离衬底基板一侧且位于发光区域,第一电极至少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金属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通过第一导通孔与导电膜层电连接,以接收像素电路输出的驱动信号;第一缓冲层,设置于第一导电层的靠近金属导电层的一侧,第一缓冲层覆盖第一导通孔和/或至少覆盖部分发光区域。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涛,汪军,王明,刘宁,王安君,成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