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34483发布日期:2024-02-20 20:26阅读:14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oled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显示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oled显示器具有薄而轻、高对比度、快速响应、宽视角、高亮度、全彩色等优点。为了降低外部光线在oled显示器内的反射率,目前主流的方案是在oled显示器的出光面贴附圆偏光片,但是该方案由于圆偏光片的光损失较大,降低了出光效果。另一种方案是在oled显示器的出光面设置彩色滤光片,通过彩色滤光片来提高出光效率,而且通过黑矩阵(bm)的设置可以降低环境光线在oled显示器内反射的效果。

2、但是,由于oled显示面板在屏幕关闭状态而呈现黑态时,环境光特别是较强的环境光进入显示面板内,到达发光单元的阳极后,经阳极反射后形成出射光线,导致显示面板在黑态时呈现混色、眩光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改善显示面板处于黑态下的环境光反射导致混色、眩光等现象。

2、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开口区和非开口区,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发光单元层、像素定义层、封装层、折射层和彩色滤光层;所述发光单元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发光单元阵列排布在所述衬底上,且位于所述开口区;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在衬底上,且位于所述非开口区,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通过所述像素定义层隔开;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像素定义层上;所述折射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上,用于折射所述进入所述折射层的光线;所述彩色滤光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上,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黑矩阵和多个彩色滤光部,所述黑矩阵设置在所述非开口区,所述彩色滤光部设置在所述开口区,相邻两个所述彩色滤光部之间通过所述黑矩阵隔开;其中,折射层包括多个折射部,所述折射部设置在所述黑矩阵下,位于所述非开口区且向所述开口区延伸;所述折射部用于折射外界环境光线,以及接收由所述发光单元反射的反射光线后折射至所述黑矩阵。

3、可选的,所述折射部包括第一折射部和第二折射部,所述第一折射部设置在所述开口区,所述第二折射部设置在所述非开口区,所述第一折射部由所述开口区向所述非开口区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折射部连接;所述第一折射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彩色滤光部的折射率,所述第二折射部大于等于所述彩色滤光部的折射率。

4、可选的,所述第一折射部部分设置在所述开口区,并向所述非开口区延伸;所述第一折射部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射部的两侧;在同一所述非开口区内,所述第二折射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黑矩阵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

5、可选的,所述折射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um,小于等于3um;所述第一折射部在衬底的正投影的面积不超出所述开口区面积的20%。

6、可选的,所述第二折射部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反射图层。

7、可选的,所述第一折射部位于所述开口区的宽度为d,所述黑矩阵的厚度为h,满足其中,θ大于0度小于45度。

8、可选的,所述折射层还包括第三折射部,所述第三折射部设置在所述开口区,且所述第三折射部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折射部之间;所述第三折射部由透明材料形成。

9、可选的,所述第三折射部的折射率大于第二折射部的折射率。

10、可选的,所述第二折射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折射部的厚度。

11、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驱动电路和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

12、本申请通过在彩色滤光层下方设置有折射层,该折射层可将外界的环境光折射至黑矩阵上,或将外界进入到发光单元被发光单元反射的环境光折射至黑矩阵上。由此,来减少外界环境光,特别是大角度的外界环境光进入到显示面板内,由发光单元的底电极反射后以一大角度光线出射,与相邻像素的反射光线形成混色,在黑态以及低灰阶下,显示面板会存在彩色光晕,造成眩光等问题。本申请设置的折射层主要将大部分的大角度环境光线折射至黑矩阵上,防止大角度的环境光线发生反射后出现混色、彩色光晕等现象。本申请改善显示面板处于黑态下的环境光反射导致混色、眩光等现象,可提升显示面板在黑态或低灰阶下的显示效果,使得黑态更黑,提升显示面板的品位。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开口区和非开口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部包括第一折射部和第二折射部,所述第一折射部设置在所述开口区,所述第二折射部设置在所述非开口区,所述第一折射部由所述开口区向所述非开口区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折射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部部分设置在所述开口区,并向所述非开口区延伸;所述第一折射部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射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um,小于等于3u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射部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反射图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部位于所述开口区的宽度为d,所述黑矩阵的厚度为h,满足其中,θ大于0度小于45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层还包括第三折射部,所述第三折射部设置在所述开口区,且所述第三折射部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折射部之间;所述第三折射部由透明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射部的折射率大于第二折射部的折射率。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射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折射部的厚度。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路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发光单元层、像素定义层、封装层、折射层和彩色滤光层;折射层设置在封装层上,用于折射进入折射层的光线;彩色滤光层,设置在封装层上,彩色滤光层包括黑矩阵和多个彩色滤光部,黑矩阵设置在非开口区,彩色滤光部设置在开口区,相邻两个彩色滤光部之间通过黑矩阵隔开;其中,折射层包括多个折射部,折射部设置在黑矩阵下,位于非开口区且向开口区延伸;折射部用于折射外界环境光线,以及接收由发光单元反射的反射光线后折射至黑矩阵。通过上述方案以改善显示面板处于黑态下的环境光反射导致混色、眩光等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易文玉,黄添钧,曹中林,吴川,冯亚娟,李瑶,韦东梅,陈杰,袁海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