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80070发布日期:2024-03-12 21:18阅读:16来源:国知局
电控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控总成。


背景技术:

1、电动汽车充电系统通常具备车载充电机、高压配电箱、dcdc变换器(直流变换器)三个零件配置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单独零件模块各自分布布置在整车,利用零件自带甩高压线束通过配电箱和各外部接口,形成输入输出电路以实现各功能零件模块的正常工作。

2、但现有的充电系统中的结构以及电机控制器分别设置在车辆内部的不同区域,使得车辆的布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并且,车辆与外部连接的通道设置也要根据充电系统中的结构设置位置固定在某一范围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控总成,将电机控制器和充电系统内的相关结构集成在一起,使得整个车辆的布局更加灵活。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电控总成,电控总成包括第一容置件,所述第一容置件设有第一腔。第二容置件,所述第二容置件可拆卸地叠置在所述第一容置件上,且所述第二容置件可相对所述第一容置件转动设置;所述第二容置件设有第二腔及连通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一腔的连通通道。电源二合一模块,所述电源二合一模块容置在所述第一腔内。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也容置在所述第一腔内。高压配电模块,所述高压配电模块容置在所述第二腔内,其中,所述第二容置件相对所述第一容置件转动设置在预设位置,所述高压配电模块与所述电源二合一模块和所述电机控制器连接。

3、具体地,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集成柱和第二集成柱,所述第一集成柱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置件,所述第二集成柱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置件。所述第一集成柱和所述第二集成柱至少部分容置在所述连通通道内,所述第二容置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容置件成预设角设置时,所述第一集成柱和所述第二集成柱相互抵顶接触形成电连接。所述高压配电模块包括继电器模块,所述第一集成柱与所述继电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集成柱与所述电源二合一模块和所述电机控制器电连接。

4、具体地,所述高压配电模块还包括信号线束。所述第一集成柱和所述第二集成柱均设有中空通孔,所述中空通孔相对对齐拼接成走线通道。所述信号线束容置在所述走线通道内,所述信号线束电连接于所述高压配电模块与所述电源二合一模块和所述电机控制器。

5、具体地,所述信号线束包括低压信号线束,交流正极线束和交流负极线束。所述高压配电模块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电源二合一模块和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电源模块和控制器模块。所述低压信号线束连接所述继电器模块和所述控制器模块,所述交流正极线束和所述交流负极线束连接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电源模块。

6、具体地,所述第一集成柱包括第一连接柱、第一正极导电部及第一负极导电部,所述第一连接柱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置件,所述第一正极导电部和所述第一负极导电部均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其中,所述第二集成柱包括第二连接柱、第二正极导电部和第二负极导电部,所述第二连接柱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置件,所述第二正极导电部和所述第二负极导电部均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柱相对转动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正极导电部与所述第二正极导电部相互抵接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一负极导电部与所述第二负极导电部相互抵接形成电连接。

7、具体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间隔设置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所述正极导电环和所述负极导电环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柱或所述第二连接柱。所述正极导电环和所述负极导电环均包括导电环体,所述正极导电环还包括凹槽,所述第一正极导电部和所述第二正极导电部均抵顶于所述正极导电环的导电环体;所述第一负极导电部和所述第二负极导电部均抵顶于所述负极导电环的导电环体。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导电环体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柱时,沿着所述第一连接柱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正极导电部和所述第二正极导电部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正极导电环的所述凹槽外,所述第一正极导电部与所述第二正极导电部抵接形成电连接。或着,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导电环体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柱时,沿着所述第二连接柱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正极导电部和所述第二正极导电部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正极导电环的所述凹槽外,所述第一正极导电部与所述第二正极导电部抵接形成电连接。

8、具体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间隔设置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所述正极导电环和所述负极导电环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柱或所述第二连接柱。所述正极导电环和所述负极导电环均包括导电环体,所述负极导电环还包括凹槽,所述第一正极导电部和所述第二正极导电部均抵顶于所述正极导电环的导电环体;所述第一负极导电部和所述第二负极导电部均抵顶于所述负极导电环的导电环体。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导电环体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柱时,沿着所述第一连接柱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负极导电部和所述第二负极导电部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负极导电环的所述凹槽外,所述第一负极导电部与所述第二负极导电部抵接形成电连接。或着,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导电环体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柱时,沿着所述第二连接柱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负极导电部和所述第二负极导电部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负极导电环的所述凹槽外,所述第一负极导电部与所述第二负极导电部抵接形成电连接。

9、具体地,所述导电环体上设有弹性凸点,所述弹性凸点和所述凹槽位于相对的两侧。

10、具体地,所述凹槽成对设置,且每对所述凹槽沿着所述第一集成柱和所述第二集成柱的轴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11、具体地,所述正极导电环和所述负极导电环呈同心设置,所述正极导电环和所述负极导电环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所述凹槽背向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还包括正极辅助导电环和负极辅助导电环,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柱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所述正极导电环和所述正极辅助导电环抵接形成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电环和所述负极辅助导电环抵接形成电连接。

1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的电控总成,本申请提出的电控总成包括第一容置件和第二容置件,其中,第二容置件可拆卸地叠置在第一容置件上,且第二容置件可相对第一容置件转动设置。第一容置件设有第一腔,第二容置件设有第二腔及连通第二腔与第一腔的连通通道,用于共同容置电控总成的内部结构,并保持第一腔和第二腔中所容置的电路板及相关模块能够电连接在一起,并在需要操作时及时产生反馈。同时第一腔和第二腔把电控总成内部分为双层区域,减少了电控总成在同一平面内所占据的空间,使得该电控总成可以在整个车辆的设计之中能够较为灵活地设置在车辆内部。电控总成还包括有电源二合一模块、电机控制器和高压配电模块,电源二合一模块和电机控制器容置在第一腔内,高压配电模块容置在第二腔内,其中,第二容置件相对第一容置件转动设置在预设位置,高压配电模块与电源二合一模块和电机控制器连接,而达成高压配电模块的角度发生变化,使其能够根据车辆的实际设计需求转动至对应角度,提高车辆设计的灵活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控总成,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配电模块还包括信号线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束包括低压信号线束,交流正极线束和交流负极线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成柱包括第一连接柱、第一正极导电部及第一负极导电部,所述第一连接柱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置件,所述第一正极导电部和所述第一负极导电部均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间隔设置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间隔设置正极导电环和负极导电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环体上设有弹性凸点,所述弹性凸点和所述凹槽位于相对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成对设置,且每对所述凹槽沿着所述第一集成柱和所述第二集成柱的轴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环和所述负极导电环呈同心设置,所述正极导电环和所述负极导电环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所述凹槽背向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控总成及车辆,其中,电控总成包括第一容置件和第二容置件,其中,第二容置件可拆卸地叠置在第一容置件上,且第二容置件可相对第一容置件转动。第一容置件设有第一腔,第二容置件设有第二腔,及连通第二腔与第一腔的连通通道,减少了电控总成在同一平面内所占据的空间,使得该电控总成可以在整个车辆的设计之中能够较为灵活地设置在车辆内部。还包括有电源二合一模块和电机控制器,电源二合一模块和电机控制器容置在第一腔内。高压配电模块容置在第二腔内,并与电源二合一模块和电机控制器连接,即,高压配电模块能够与电机控制器以及电源二合一模块之间发生相对位置的转动,并在能够根据车辆的实际设计需求转动至对应角度。

技术研发人员:杨智超,廖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凌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