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41636发布日期:2024-03-18 18:12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大尺寸oled主流产品多采用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与彩膜(colorfilm)结合的架构,为了匹配光色及色温,降低光学补偿,使其3unit(1b&ry&2b)无法同时达到器件的最佳电光学,导致woled的eqe%无法达到最优,在顶发射tandem woled中更为突出。考虑到工艺窗口,对于稳定性及辅助阴极搭接问题,透明阴极多采用氧化铟锌(izo),为使其rgbw各子像素达到最优,导致单色画面hdr功耗过大。

2、目前的主流解决方案多采用改变反射阳极,调整rgbw各子像素的光学,使各子像素的发光强度最优;但工艺复杂且mask较多,导致调整效率低,复杂程度高。其次,目前透明woled产品由于tandem器件各发光单元的设置及弱微腔器件导致在一定彩膜厚度下其色域较差,提高彩膜厚度又会导致单色光的效率降低,加大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以解决目前woled面板存在的单色画面的发光效率低以及高动态光照渲染功耗高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定义出多个像素开口区,所述像素开口区内设置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以此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有机功能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子像素的第二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依次设置微腔调整层和半透半反层;所述微腔调整层的厚度根据子像素的颜色进行设置,所述半透半反层和微腔调整层之间形成强微腔结构。

3、在一种的可能实现中,所述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微腔调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微腔调整层的厚度;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微腔调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微腔调整层的厚度;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微腔调整层的厚度与所述白色子像素的微腔调整层的厚度近似相等。

4、在一种的可能实现中,所述微腔调整层的材料包括有机功能层材料、有机材料、半导体或无机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5、在一种的可能实现中,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透过率小于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透过率;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透过率小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厚度;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透过率与所述白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透过率近似相等。

6、在一种的可能实现中,当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所述半透半反层为同一材料时,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厚度,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厚度,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厚度与所述白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厚度近似相等。

7、在一种的可能实现中,当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所述半透半反层厚度相同时,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材料透过率小于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材料透过率,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材料透过率小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材料透过率,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材料透过率与所述白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材料透过率近似相等。

8、在一种的可能实现中,所述半透半反层的材料为镁银混合金属,通过调节镁和银的混合比例调节半透半反层的透过率。

9、在一种的可能实现中,所述半透半反层上设置光取出层;所述红色子像素上方的光取出层的厚度为110nm;所述绿色子像素上方的光取出层的厚度为90nm;所述蓝色子像素上方的光取出层的厚度为60nm;所述白色子像素上方的光取出层的厚度为60nm。

10、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

11、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2、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像素界定层,在像素界定层定义出多个像素开口区的底面上形成第一电极;采用整面蒸镀及溅射工艺在像素界定层上形成有机功能层和第二电极;

13、采用蒸镀或打印有机材料、化学气相沉积无机材料或物理溅射半导体,在每个像素开口区的第二电极上形成微腔调整层,所述像素开口区内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微腔调整层的厚度不同;

14、采用蒸镀或打印的工艺在微腔调整层上形成半透半反层,所述像素开口区内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透光率不同。

15、本申请能够提高单色画面的发光效率,降低高动态光照渲染功耗。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定义出多个像素开口区,所述像素开口区内设置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以此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有机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的第二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依次设置微腔调整层和半透半反层;所述微腔调整层的厚度根据子像素的颜色进行设置,所述半透半反层和微腔调整层之间形成强微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微腔调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微腔调整层的厚度;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微腔调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微腔调整层的厚度;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微腔调整层的厚度与所述白色子像素的微腔调整层的厚度近似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腔调整层的材料包括有机功能层材料、有机材料、半导体或无机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透过率小于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透过率;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透过率小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厚度;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透过率与所述白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透过率近似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所述半透半反层为同一材料时,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厚度,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厚度,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厚度与所述白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厚度近似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所述半透半反层厚度相同时,所述红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材料透过率小于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材料透过率,所述绿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材料透过率小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材料透过率,所述蓝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材料透过率与所述白色子像素的半透半反层的材料透过率近似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半反层的材料为镁银混合金属,通过调节镁和银的混合比例调节半透半反层的透过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半反层上设置光取出层;所述红色子像素上方的光取出层的厚度为110nm;所述绿色子像素上方的光取出层的厚度为90nm;所述蓝色子像素上方的光取出层的厚度为60nm;所述白色子像素上方的光取出层的厚度为60nm。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0.一种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定义出多个像素开口区,所述像素开口区内设置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以此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有机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的第二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依次设置微腔调整层和半透半反层;所述微腔调整层的厚度根据子像素的颜色进行设置,所述半透半反层和微腔调整层之间形成强微腔结构。本申请能够提高单色画面的发光效率,降低高动态光照渲染功耗。

技术研发人员:贾文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