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控制单元的保护罩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52947发布日期:2023-07-22 15:27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控制单元的保护罩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式控制单元的保护罩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在车辆技术领域,发动机控制单元和氮氧传感器为国六(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阶段发动机电控系统关键零部件。发动机控制单元的通气孔用于与外部气体流通,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安装保护罩对该通气孔进行防护,以防止通气孔进水导致芯片腐蚀,进而导致控制单元故障。氮氧传感器需要支架进行安装。

2、现在技术中,保护罩和支架为两个结构,需要开发两套模具进行生产,同时需要配备相应的检具等,导致整车的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集成式控制单元的保护罩,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的车辆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集成式控制单元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保护罩的外周,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保护罩的中部;所述保护罩的内表面用于对应控制单元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保护罩的外表面用于对应氮氧传感器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氮氧传感器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罩包括本体、两个侧板和两个弯折板,所述本体呈板状结构;两个所述侧板和两个弯折板均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侧板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弯折板连接,所述弯折板设有所述第一安装部。

5、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通气孔,所述保护罩的遮盖所述通气孔。

6、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侧壁设置多个所述通气孔,所述通气管的端部与所述保护罩的内表面接触;所述控制单元的外表面与所述保护罩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通气管和所述间隙。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为第一安装孔。

8、进一步的,本体的中部设置凸台,所述凸台凸出所述本体的外表面,所述凸台上设有所述第二安装部。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部为第二安装孔。

10、进一步的,所述凸台的中部设有减重开口。

11、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罩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位于所述凸台处,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延伸至弯折板的自由端。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成式控制单元的保护罩具有以下优势:

13、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控制单元的保护罩,保护罩集成有保护控制单元的作用以及固定氮氧传感器的作用,因此在需要对控制单元进行保护和固定氮氧传感器时,不需要单独开发保护控制单元的构件模具以及固定氮氧传感器的构件模具,也不需要配备相应的检具等,仅需要开发保护罩的模具即可,能够节约一套模具、检具等成本,进而降低整车的开发成本。

1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的车辆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1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6、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氮氧传感器和上述的集成式控制单元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连接后安装在机舱高点位置,所述保护罩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氮氧传感器连接。

17、所述车辆与上述集成式控制单元的保护罩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8、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式控制单元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1)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保护罩(1)的外周,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保护罩(1)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1)包括本体(11)、两个侧板(12)和两个弯折板(19),所述本体(11)呈板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2)包括通气孔(21),所述保护罩(1)遮盖所述通气孔(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2)包括通气管(22),所述通气管(22)的侧壁设置多个所述通气孔(21),所述通气管(22)的端部与所述保护罩(1)的内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为第一安装孔(1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本体(11)的中部设置凸台(14),所述凸台(14)凸出所述本体(11)的外表面,所述凸台(14)上设有所述第二安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为第二安装孔(1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4)的中部设有减重开口(16)。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1)还包括加强筋(17),所述加强筋(17)的一端位于所述凸台(14)处,所述加强筋(17)的另一端延伸至弯折板(19)的自由端。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氮氧传感器(3)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式控制单元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1)通过第一紧固件(41)与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连接后安装在机舱高点位置,所述保护罩(1)通过第二紧固件(42)与所述氮氧传感器(3)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式控制单元的保护罩及车辆。保护罩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位于保护罩的外周,第二安装部位于保护罩的中部;保护罩的内表面用于对应控制单元设置,第一安装部与控制单元连接;保护罩的外表面用于对应氮氧传感器设置,第二安装部与氮氧传感器连接。保护罩集成有保护控制单元的作用以及固定氮氧传感器的作用,因此在需要对控制单元进行保护和固定氮氧传感器时,不需要单独开发保护控制单元的构件模具以及固定氮氧传感器的构件模具,也不需要配备相应的检具等,仅需要开发保护罩的模具即可,能够节约一套模具、检具等成本,进而降低整车的开发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