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结构及电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52922发布日期:2023-12-21 15:5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固定结构及电器盒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线束固定,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固定结构及电器盒。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电器设备中,经常存在需要固定的线束。随着电器设备(如空调器等)的功能及客户的要求增多,导致控制元器件越来越多,从而其中的线束走线就会越复杂。

2、然而,通常的线束固定方法是,采用线扎和塑料夹固定线束,这种固定方法的工作效率较低,并且,受固定结构的影响较大,不便于维修及维护。并且,线束与线扎接触,极易造成线束的磨损,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注塑件线槽也存在如下弊端:

3、线材较粗时无法卡入注塑件线槽,影响生产效率。

4、注塑件线槽穿线后仍然需要线扎固定导致成本增加。

5、多根线时无法同时穿过注塑件下侧需要在上侧用线扎固定。

6、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线束的固定工作存在工作效率低,维修及维护不方便,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结构及电器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线束在固定时不方便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包括进线部和限位部;进线部和限位部连接,进线部和限位部之间具有凹槽;第二固定部件,与第一固定部件相对可活动地连接;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之间具有用于放置线束的固线槽;其中,进线部、凹槽以及限位部与第二固定部件之间具有进线通道,进线通道与固线槽连通,限位部位于进线部靠近固线槽的一侧。

3、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沿预设方向沿伸;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限位部连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件连接。

4、进一步地,第二固定部件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围成固线槽;活动部,活动部与第二连接部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活动部与第一固定部件相间隔地设置,以在活动部与第一固定部件之间形成进线通道。

5、进一步地,活动部包括第一活动部;第一活动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其中,进线通道包括:第一进线通道,第一进线通道位于第一活动部与限位部之间;第二进线通道,与第一进线通道连接,第二进线通道位于第一活动部与凹槽的槽底之间。

6、进一步地,活动部包括第二活动部,第二活动部与第一活动部连接;进线通道包括第三进线通道,第三进线通道与第二进线通道远离第一进线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三进线通道位于第二活动部与进线部之间。

7、进一步地,固定结构具有:初始状态,当固定结构处于初始状态时,线束位于进线通道的外侧;沿水平方向,活动部与第一固定部件之间的最大距离为l;进线状态,当固定结构处于进线状态时,线束位于进线通道内;沿水平方向,活动部与第一固定部件之间的最大距离为l;其中,l>l。

8、进一步地,当固定结构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活动部与限位部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第二活动部与进线部之间的最大距离;和/或,当固定结构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活动部与限位部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第一活动部与进线部之间的最大距离。

9、进一步地,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三固定部件,第三固定部件的一端与进线部连接,第三固定部件的另一端具有卡扣部;第三固定部件与限位部之间具有固定间隙。

10、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供卡扣部穿入的卡槽。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器盒,包括上述的固定结构,电器盒包括连接板,固定结构设置在连接板上。

1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包括进线部和限位部;进线部和限位部连接,进线部和限位部之间具有凹槽;第二固定部件,与第一固定部件相对可活动地连接;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之间具有用于放置线束的固线槽;其中,进线部、凹槽以及限位部与第二固定部件之间具有进线通道,进线通道与固线槽连通,限位部位于进线部靠近固线槽的一侧。采用上述设置,固定结构具有固线槽,当需要进行固线操作时,使线体分别经过进线部和限位部后,进入固线槽内,限位部能够对固线槽内的线束进行限位,从而将线束限位于固线槽内,即可完成设备中的固线操作,固定结构不再需要线扎等走线辅料,有效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线束在固定时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包括第一连接部(14);所述第一连接部(14)沿预设方向沿伸;所述第一连接部(14)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3)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32)包括第一活动部(321);所述第一活动部(32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1)连接;其中,所述进线通道(4)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32)包括第二活动部(322),所述第二活动部(322)与所述第一活动部(321)连接;所述进线通道(4)包括第三进线通道(43),所述第三进线通道(43)与所述第二进线通道(42)远离所述第一进线通道(4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进线通道(43)位于所述第二活动部(322)与所述进线部(1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具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三固定部件(6),所述第三固定部件(6)的一端与所述进线部(11)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件(6)的另一端具有卡扣部(61);所述第三固定部件(6)与所述限位部(12)之间具有固定间隙(6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卡扣部(61)穿入的卡槽(141)。

10.一种电器盒,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盒包括连接板(7),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板(7)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固定结构及电器盒,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部件,第一固定部件包括进线部和限位部;进线部和限位部连接,进线部和限位部之间具有凹槽;第二固定部件,与第一固定部件相对可活动地连接;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之间具有用于放置线束的固线槽;其中,进线部、凹槽以及限位部与第二固定部件之间具有进线通道,进线通道与固线槽连通,限位部位于进线部靠近固线槽的一侧,本技术提的固定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线束在固定时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庚,吴超,奚明耀,徐金辉,林肖纯,吴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