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以及IC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3595发布日期:2024-01-23 10:3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以及IC芯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以及ic芯片。


背景技术:

1、在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中,ic芯片与外部世界的接口(即图1中的pad)上必然伴随着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 ,简称esd)问题,且因为pad电容较小,静电放电会在pad上产生很大的电压从而损坏ic。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会在pad与内部模拟电路之间增加esd保护。传统的io端口esd保护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中的esd保护结构由栅极接地nmos管(gate-grounded nmos,简称ggnmos)mn1和栅极接电源pmos管(gate-to-drainpmos,简称gdpmos)mp1构成。理想情况下,发生esd时,发生esd时,电路通过mn1或者mp1泄放掉外部电荷并将节点a的电压嵌位到0或者vdd。但实际上,虽然为了使ic能够承受高的esd电压,mn1和mp1的尺寸通常都很大,但即使如此,其等效电阻也会有几十欧姆,当一个2kvhbm(human body mode,人体模型,是一种半导体器件静电放电测试方法)冲击作用在pad上时,其产生的峰值电流大约为1.3a,这使得节点a处的峰值电压达到几十伏特甚至更高,这一电压作用在内部电路的mos管的栅极上,会对mos管的栅氧化层造成影响,进而导致mos管的性能发生变化(如阈值电压改变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mos管永久损坏。

2、总而言之,传统的简单esd保护结构由于ggnmos和gdpmos等效电阻的问题,当pad作为mos管的栅极输入时,esd会影响到mos管的栅氧化层进而损坏mos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发生esd时不能有效保护内部电路的mos管的栅氧化层进而导致mos管损坏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以及ic芯片。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方面,构造一种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应用于ic芯片,所述ic芯片包括目标io端口,所述目标io端口与esd防护电路连接,所述目标io端口对内连接所述ic芯片内的内部mos管的栅极,所述mos管防护电路包括:

4、分压电路,连接在所述目标io端口和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之间,用于将经过所述esd防护电路处理后的来自所述目标io端口的电压进行分压处理以降压输入到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

5、门极钳位电路,与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连接,用于吸收冲击电压以防止其输入到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

6、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中,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电阻。

7、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中,所述电阻为千欧姆级别的电阻。

8、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中,所述门极钳位电路包括:

9、第一释放单元,连接在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和电源之间,用于为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与电源之间的冲击电压释放提供释放路径;

10、第二释放单元,连接在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和地之间,用于为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与地之间的冲击电压提供释放路径。

11、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中,所述第一释放单元包括栅源共接的第二pmos管,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连接电源,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pmos管的等效电阻为百欧姆级别。

12、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中,所述第二释放单元包括栅源共接的第二nmos管,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nmos管的等效电阻为百欧姆级别。

13、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中,所述esd防护电路包括栅源共接的第一pmos管和栅源共接的第一n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电源,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io端口,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io端口。

14、所述第一nmos管的宽长比、所述第一pmos管的宽长比大于所述第二pmos管的宽长比、第二nmos管的宽长比。

15、二方面,构造一种ic芯片,包括如前任一项所述的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

16、本实用新型的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以及ic芯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esd防护电路和内部mos管的栅极之间设置了mos管防护电路,具体是在目标io端口和内部mos管的栅极之间连接分压电路,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连接门极钳位电路,分压电路会先将经过esd防护电路处理后的来自目标io端口的电压进行分压处理以降压输入到内部mos管的栅极,如此可以对输入内部mos管的栅极的电压进行初步降压处理,同时门极钳位电路会吸收冲击电压,从而进一步防止冲击电压输入到内部mos管的栅极,从而使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的电压钳位在合适电压范围,如此可以保护mos管的栅氧化层,使得mos管不会因esd而损坏。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应用于ic芯片,所述ic芯片包括目标io端口,所述目标io端口与esd防护电路(1)连接,所述目标io端口对内连接所述ic芯片内的内部mos管的栅极,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防护电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2)包括电阻(r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为千欧姆级别的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极钳位电路(3)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释放单元包括栅源共接的第二pmos管(mp2),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源极连接电源,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漏极连接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释放单元包括栅源共接的第二nmos管(mn2),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连接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等效电阻为百欧姆级别,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等效电阻为百欧姆级别。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esd防护电路(1)包括栅源共接的第一pmos管(mp1)和栅源共接的第一nmos管(mn1),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源极连接电源,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连接所述io端口,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连接所述io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宽长比、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宽长比大于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宽长比、第二nmos管(mn2)的宽长比。

9.一种ic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ESD影响MOS管性能的MOS管防护电路以及IC芯片,所述IC芯片包括目标IO端口,所述目标IO端口与ESD防护电路(1)连接,所述目标IO端口对内连接所述IC芯片内的内部MOS管的栅极,所述MOS管防护电路包括:分压电路(2),连接在所述目标IO端口和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之间,用于将经过所述ESD防护电路(1)处理后的来自所述目标IO端口的电压进行分压处理以降压输入到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门极钳位电路(3),与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连接,用于吸收冲击电压以防止其输入到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从而使所述内部MOS管的栅极的电压钳位在合适电压范围;如此本技术可以保护MOS管的栅氧化层,使得MOS管不会因ESD而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刘桂云,王小康,何青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辉芒微电子(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4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