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件与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03303发布日期:2023-12-07 07:28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紧固件与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紧固件与电子装置,尤其是设计一种用于将附接件抗扭地拧紧入表面安装至电路板的电器件的紧固件以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1、已知地,可以使用表面安装技术(“smt”)将部件安装到印刷电路板(“pcb”)上。smt通常需要在焊膏加热到变成液态之前,先利用焊膏将部件临时地附接到pcb的第一表面上的接触焊盘。然后,液体冷却成固态焊点,该焊点将部件连接到接触焊盘。可以使用回流焊接对焊膏进行加热,其中将整个pcb——包括部件和焊膏——加热,直到焊膏回流为液态。一旦从热源中移出,液态焊料将在部件和接触焊盘之间形成固态焊点。smt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电器件(简称smc/smd)安装在印制电路板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再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

2、对于安装至电路板的电器件来说,存在将其与诸如用于信号引入或者电源引入的连接缆线予以连接,这已知可以借助于在电器件上预留安装孔,随后利用诸如为螺母的附接件将缆线的连接端头拧紧入电器件,以将缆线的连接端头夹持在电器件与附接件之间并形成两者之间有效的电气连接。在实践中发现,附接件的拧紧操作需要施加相当的扭矩。由于电器件与附接件之间一方面存在螺纹连接且两者间还夹设有缆线的连接端头,这使得源自附接件的扭矩不可避免地会传递至已表面安装至印刷电路板的固态焊点。具体来说,在将附接件拧紧至电器件时会不可避免地将拧紧方向的扭矩作用至电器件,并且在将附接件从电器件拧松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将拧松方向的扭矩传递至电器件,即在附接件的安装和拆卸过程期间均会向电器件施加不同方向的扭矩。其结果是,若施加至印刷电路板的电器件扭矩大于用于将电器件表面安装至印刷电路板的固态焊点(诸如为锡焊点)的连接强度,则存在导致电器件的固态焊点开裂甚至失效的风险,这一方面会不利地影响电子装置的良品率,另一方面还会对于印刷电路板的组装工作带来更高的要求并造成诸多不便。

3、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公开号为cn111682330a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接线柱固定机构及电路板,以解决现有的技术中接线柱固定太紧容易损伤铜柱,太松又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其中包括导电组件、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穿设于pcb底板上;导电组件与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且二者将pcb底板夹持于其间,导电组件和pcb底板电导通上述导电组件和固定组件螺纹连接;导电组件为设有内螺纹的中空铜柱,固定组件对应设有外螺纹,该固定组件采用标准的不锈钢螺栓。其中在中空铜柱的底部设置防转突起,同时在电路板的对应位置设置凹槽,既方便对准安装,又提高了稳定性,通过焊锡将铜质防滑垫片焊接在pcb底板上,减小接触电阻并增加接线柱的结构强度。其结果是在增大扭矩的同时又不会损坏接线柱。

4、然而,上述解决方案要求将接线柱的固定机构位于电路板的中间区域,且接线柱必须以竖直于电路板的方式接入至电路板的电器件,这种构造并不适于该表面安装电器件位于电路板的侧边缘的情形。进一步,这种方式也无法实现将连接缆线以平行于电路板的方向侧向连接至电器件,从而无法满足当前产业中的技术需求。

5、因此,相关技术领域中存在以简单的方式将连接缆线抗扭地电连接至表面安装至电路板的电器件的技术需求,其能有利地提升电子装置在组装期间的良品率并且提高电子装置的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将附接件抗扭地拧紧入表面安装至电路板的电器件的紧固件,借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紧固件,其用于将附接件抗扭地拧紧入表面安装至电路板的电器件,其中该紧固件包括:承载板,其具有供附接件穿设的通孔,其中该通孔限定出紧固件的安装轴线;垂直连接至承载板的主体板,其中该主体板以第一距离与该安装轴线平行间隔开;自主体板朝向安装轴线延伸出第二距离的限位脚,其中该第二距离被构造成当扭矩经该附接件施加于该承载板时,该限位脚抵靠至已表面安装至电路板的电器件的侧壁。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固件,一方面能以简单的方式将连接缆线抗扭地连接至表面安装至电路板的侧边缘附近的电器件,这能有利地提升电子装置在组装期间的良品率并且提高电子装置的组装效率。由此,至少能允许用户在连接缆线借助于附接件已连接至表面安装的电路板的侧边缘附近的电器件的情形下,自如地将附接件自电器件拧松,而不向电器件施加不期望的扭矩并导致电器件的倾斜。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固件的设计允许以较薄的壁厚达到所需强度,不但能降低制造成本,应用其的电子装置的尺寸也可对应缩小。

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垂直连接至承载板的卡持板,其中该卡持板以第三距离与主体板平行于安装轴线地间隔开,其中该第三距离被构造成当紧固件卡接至电路板时,该主体板与卡持板分别抵靠至电路板的两侧。由此,能够允许操作员借助于简单的推入动作就可以将紧固件可靠地止转连接至电路板,从而显著简化了安装步骤。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板在与限位脚相对的一端还带有安放支脚,其中该安放支脚与卡持脚彼此相对地间隔布置。由此,在附接件的拧紧过程中可靠地将扭矩传递至电路板并防止电器件在拧紧过程中发现任何不期望的倾斜,并且这种设计能够以低成本增大紧固件与电路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紧固件的安装可靠性。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主体板和限位脚为一体成型结构。由此,允许以低制造成本的方式大批量的制作该紧固件。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主体板、限位脚和卡持板为一体成型结构。由此,允许以低制造成本的方式大批量的制作该紧固件。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附接件为螺纹件且所述通孔为能与该附接件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放支架和卡持脚的端部各自带有外扩部,其中这些外扩部的间距被设计为不小于所述电路板的厚度。

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附接件与承载板之间的间隔件,其中该间隔件被设计为摩擦接合至该承载板以将源自附接件的扭矩传递至该承载板。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中该电子装置包括:电路板;表面安装至该电路板的电器件,其中该电器件大体位于电路板的侧边缘且带有能供附接件拧入的安装孔;带缆线的附接件,其中该附接件经由紧固件被抗扭地拧紧入表面安装至电路板的电器件,以实现缆线与电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其中该紧固件为前述的紧固件。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缆线被夹持在所述紧固件的承载板和表面安装至该电路板的电器件之间。

13、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将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后显见的,另一部分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紧固件,其用于将附接件抗扭地拧紧入表面安装至电路板的电器件,其特征在于该紧固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垂直连接至承载板的卡持板,其中该卡持板以第三距离与主体板平行于安装轴线地间隔开,其中该第三距离被构造成当紧固件卡接至电路板时,该主体板与卡持板分别抵靠至电路板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在与限位脚相对的一端还带有安放支脚,其中该安放支脚与卡持板彼此相对地间隔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主体板和限位脚为一体成型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主体板、限位脚和卡持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件为螺纹件且所述通孔为能与该附接件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放支脚和卡持板的端部各自带有外扩部,其中这些外扩部的间距被设计为不小于所述电路板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附接件与承载板之间的间隔件,其中该间隔件被设计为摩擦接合至该承载板以将源自附接件的扭矩传递至该承载板。

9.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被夹持在所述紧固件的承载板和表面安装至该电路板的电器件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紧固件,其用于将附接件抗扭地拧紧入表面安装至电路板的电器件,其中该紧固件包括:承载板,其具有供附接件穿设的通孔和安装轴线;垂直连接至承载板的主体板;自主体板朝向安装轴线延伸出第二距离的限位脚。由此,允许以简单的方式将连接缆线抗扭地连接至表面安装至电路板的侧边缘附近的电器件。进一步,还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其带有上述紧固件。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磊,魏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特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