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35798发布日期:2023-10-14 21:40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隔离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器。


背景技术:

1、传统的隔离器通过在外壁设置锯齿状散热片散热,热能散热有限,散热效果较差,器件在长时间工作下,表面温度持续上升,性能逐步恶化,存在不确定风险。且锯齿状散热片散热需要一定高度,才能达到散热效果,无形中增加了隔离器空间尺寸;另外,锯齿状散热片加工难度高,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隔离器,其降低了加工难度,达到急速降温效果,保证了产品性能稳定性,解决了长时间工作热量聚集导致器件性能逐步恶化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离器,包括隔离器本体,所述隔离器本体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固定有铁氧体,所述上腔体或/和下腔体上安装有磁铁,与铁氧体上下对应,所述上腔体或/和下腔体的表面可拆卸地连接有水冷散热装置,与磁铁上下对应,所述水冷散热装置包括水冷壳体,所述水冷壳体内设有水流导向槽,所述水流导向槽的一端与水冷壳体上设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流导向槽的另一端与水冷壳体上设置的出水口连通。

3、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散热装置上设有用于给磁铁让位的让位槽。

4、进一步地,所述水流导向槽环让位槽布置。

5、进一步地,所述上腔体或/和下腔体的外壁设有用于容纳磁铁的磁铁容纳槽,磁铁容纳槽内安装磁铁。

6、进一步地,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铁氧体、介质体和第二铁氧体,所述第一铁氧体与上腔体内壁接触,所述第二铁氧体与下腔体内壁接触。

7、进一步地,所述介质体的上端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铁氧体的第一铁氧体容纳槽,所述介质体的下端设有用于容纳第二铁氧体的第二铁氧体容纳槽,所述第一铁氧体位于介质体的第一铁氧体容纳槽内,所述第二铁氧体位于介质体的第二铁氧体容纳槽内。

8、进一步地,所述上腔体的内壁设有第一凸台,所述上腔体的第一凸台配合在介质体的第一铁氧体容纳槽内,并与第一铁氧体接触,所述下腔体的内壁设有第二凸台,所述下腔体的第二凸台配合在介质体的第二铁氧体容纳槽内,并与第二铁氧体接触。

9、进一步地,所述水冷壳体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水流导向槽,所述水流导向槽的一端与底座上设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流导向槽的另一端与底座上设置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盖板可拆卸地固定在底座上端,所述底座与盖板之间设有密封圈,水流导向槽被包围在密封圈内。

10、进一步地,所述水流导向槽包括起始导向段和末端导向段,起始导向段与末端导向段之间设有至少一段弧形导向段,各段弧形导向段的圆心相同,直径不同,沿水流方向相邻的弧形导向段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散热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水连接头,所述水冷散热装置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连接头。

12、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器本体表面采用水冷散热装置散热,通过水的流动性将热量部分降温,有利于急速降温,提升散热效果,且使发热源温度稳定,致使铁氧体(发热源)饱和磁矩波动稳定,有效保证了器件长期工作的稳定性,解决了长时间工作热量聚集导致器件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升器件约30%的功率容量。

14、本实用新型采用隔离器本体与散热装置分体设计,降低加工难度,降低原材料成本,成本降低幅度约45%。

15、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比传统高度更低,尺寸更小。

16、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水冷散热装置单独加工,并可拆卸地安装在隔离器本体上,材料相比传统的水冷方案选择更加多样(无需和隔离器腔体采用相同的材质),使用导热性好的材料(例如铜)可以在低成本下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隔离器,包括隔离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器本体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固定有铁氧体,所述上腔体或/和下腔体上安装有磁铁,与铁氧体上下对应,所述上腔体或/和下腔体的表面可拆卸地连接有水冷散热装置,与磁铁上下对应,所述水冷散热装置包括水冷壳体,所述水冷壳体内设有水流导向槽,所述水流导向槽的一端与水冷壳体上设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流导向槽的另一端与水冷壳体上设置的出水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散热装置上设有用于给磁铁让位的让位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导向槽环让位槽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或/和下腔体的外壁设有用于容纳磁铁的磁铁容纳槽,磁铁容纳槽内安装磁铁。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铁氧体、介质体和第二铁氧体,所述第一铁氧体与上腔体内壁接触,所述第二铁氧体与下腔体内壁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体的上端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铁氧体的第一铁氧体容纳槽,所述介质体的下端设有用于容纳第二铁氧体的第二铁氧体容纳槽,所述第一铁氧体位于介质体的第一铁氧体容纳槽内,所述第二铁氧体位于介质体的第二铁氧体容纳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的内壁设有第一凸台,所述上腔体的第一凸台配合在介质体的第一铁氧体容纳槽内,并与第一铁氧体接触,所述下腔体的内壁设有第二凸台,所述下腔体的第二凸台配合在介质体的第二铁氧体容纳槽内,并与第二铁氧体接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壳体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水流导向槽,所述水流导向槽的一端与底座上设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流导向槽的另一端与底座上设置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盖板可拆卸地固定在底座上端,所述底座与盖板之间设有密封圈,水流导向槽被包围在密封圈内。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导向槽包括起始导向段和末端导向段,起始导向段与末端导向段之间设有至少一段弧形导向段,各段弧形导向段的圆心相同,直径不同,沿水流方向相邻的弧形导向段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散热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水连接头,所述水冷散热装置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连接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离器,该隔离器包括隔离器本体,所述隔离器本体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固定有铁氧体,所述上腔体或/和下腔体上安装有磁铁,与铁氧体上下对应,所述上腔体或/和下腔体的表面可拆卸地连接有水冷散热装置,与磁铁上下对应,所述水冷散热装置包括水冷壳体,所述水冷壳体内设有水流导向槽,所述水流导向槽的一端与水冷壳体上设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流导向槽的另一端与水冷壳体上设置的出水口连通。本技术的方案达到急速降温效果,解决了长时间工作热量聚集导致器件性能不佳的问题,有效保证了器件长期工作的稳定性,且降低了加工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砚锋,乐聪,胡文伟,张辉,肖进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